美馔新语(音频)| 李凤莲:四川夹沙肉(成都客家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夹沙肉
记得小时候每当村里有人办坝坝宴,席上总会有“夹沙肉”这个重量选手的登场。
小时候农村的条件还不是很好,每当厨子将夹沙肉端至桌上时,总会引起一阵骚动,大人们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夹的不亦乐乎,每当这个时候我阿婆还会给我夹一筷子。但对这东西我一向是是嗤之以鼻的,因为夹沙肉看起来太肥太腻了,实在下不下嘴。吃不了肉没关系,阿婆这时又会狠狠地挖一筷子下面的酒米饭,“不吃肉就吃这个,这个这么好吃你还吃不来。”然后对我是一脸嫌弃。
夹沙肉的确不腻。
它虽是肥肉做成的,但因为中间夹了豆沙的原因,吃起来是甜而不腻。另外肥肉不像瘦肉需要细嚼慢咽,加上高温的蒸煮,夹沙肉入口即化,特别软糯,也是由此,老人们特别喜欢吃夹沙肉。
夹沙肉原是四川的特色菜,是九斗碗中的大菜。九斗碗其实也就是农村的办事的坝坝宴,由于东山客家人与四川人交往密切,慢慢这也成了东山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了。
关于夹沙肉的由来,我看过这样一个说法,相传三国时,刘备被曹操围困,诸葛亮设计救了刘备,樊城县令刘泌设宴庆功,刘备见席中有一威武少年,问其姓名,方知是县令刘泌的外孙寇封。上菜时,厨役不小心将肉掉在地上,寇封随手拣起,转身便吃了了下去。这一举动引起了刘备的注意。事后刘备问寇封:“见肉落地,随口吞食是何意也?”寇封回答说:“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受之有余,偶尔过失,安忍呵斥。”寇封的美德使刘备深受感动并大为赞赏,遂收寇封为义子,改名为刘封。此事传至军中也使将士们为之感动。为了表示对刘封的尊敬,厨役们特别烹制了一道名为“夹沙肉”的菜肴,献给刘封。
制作夹沙肉的步骤很少,但对厨师要求却很高。制作夹沙肉首先需要在肉片上刷老抽和蜂蜜接着再进行油炸后,油炸过后的肉色泽金黄透亮、晶莹剔透;炸好的肉皮还要在肉汤中滚煮一下,这样既可起到去油腻的作用,而且蒸熟后会有那种起皱的效果;夹沙肉最难的地方在于切“连刀夹”,刀工好的厨师切出的“连夹片”又薄又大,经过长时间蒸制后,肉片薄可透亮,透出里面的赭红色的豆沙馅。夹沙肉最后还少不了酒米饭,放肉放在酒米饭上蒸,这样一道夹沙肉才算完完成。
如今生活条件变好,邻里办事也多是包馆子,而很少摆坝坝宴了,夹沙肉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少。阿婆也因为生病而瘫痪了,但每当看到夹沙肉,妈妈还是会说,“来,给你阿婆夹些回去,她最喜欢吃这个了。”
往期推荐
美馔新语(音频)| 钟海英:一笼香喷喷的米粉鱼(于都桥头客家话)
方言与文化(音频)|李芝晓:围龙屋匾额里的客家文化(上)(大埔三河坝话)
江西风物(音频) | 田曼姝:家的味道——上犹包米果(上犹东山客家话)
乡音山水(音频)| 李凤莲:成都东山龙潭水乡(四川成都客家话)
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李凤莲
本期音频:李凤莲
本期审读:钟佳憶
责任编辑:甘于恩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注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