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历史(音频)| 刘婧妤:谁是随州曾侯乙(湖北随州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曾侯乙


这是一个不见于史册记载的名字


1977年,湖北随州(当时为随县)一单位扩建厂房,偶然让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墓葬重现人间。


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反复铭刻着一个人的名字——“曾侯乙”


谁是曾侯乙?

学者们遍查史籍却一无所获


可就是这样一座“无名之辈”的墓葬,却出土了各种器物和竹简达15404件,仅青铜器就达6239件。


其种类之丰富、工艺之精良,令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雄踞于古墓中央的一套大型编钟,更是震惊世人


它由65件乐钟组成、总重高达4.4吨,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音律最全、保存最好的编钟。



这些宝物究竟从何而来?这座古墓又埋藏着多少秘密?


曾侯乙墓所在的湖北省随州市,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地带。


东北依桐柏山

层峦叠翠


西南靠大洪山

诸峰竞秀

两山平行相望,孕育无数溪流


溪流汇聚为穿境而过的涢(yún)水,南注长江。河流的冲积,使这里形成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原。


向南可顺涢水而下,直达江汉平原腹地,向北可经襄阳连接中原,被称为“随枣走廊”



河山之利、区位之便,使得随州很早就成为华夏先民的生存据点。


随州是传说中炎帝神农的出生地,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随州。



到了商周时期,这里更成为一条重要的青铜走廊。



庞大的青铜器需求,推动着中原王朝向外扩张,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的铜锡铅等矿料,沿着长江和涢水,经随枣走廊北上,人称“金道锡行”


“金道锡行”语出春秋早期曾国青铜器铭文,意为“运输铜和锡的通道”,随枣走廊为其中一条。



为了掌控这条要道,并防止蛮夷入侵,周天子在此分封数个姬姓诸侯国,即所谓“汉阳诸姬”(周王室亦为姬姓)。


其中实力最强者,即是以随州为中心的——曾国。


“曾国”之名虽不见史册,其考古遗存却极为丰富,被称为“挖出来的诸侯国”。



西周早期,曾国忠心辅佐周天子,多次征讨反叛的诸侯及部落,深受王室倚重。因其位于汉水以东,故又号称“汉东大国”。


曾国崇尚礼乐,将中原的礼乐文明带到南方,而控制青铜走廊的便利条件,又为之后青铜器的大量铸造提供了可能。


再加上周王室对曾国的赏赐,历代曾侯仅在随州一地就留下了,包括12套编钟在内的众多精美乐器。



然而,自西周末期以降,周室渐衰、诸侯并起,与曾国相邻的异姓诸侯国楚国,亦在这一时期快速崛起


从公元前706年起的上百年间,楚国不断侵扰曾国。史家在《左传》中多次记录道:“随师败绩”、“随侯惧”、“随人惧”。武力威逼之下,曾国被迫臣服于楚。


曾侯乙,即是曾国附楚时期的一位国君


2400多年前的某一天,曾侯乙接到了一件来自楚王的赠礼——一件高近一米、重达134.8kg的青铜镈钟



这件镈钟先是被,悬挂于曾国的宗庙之中,而在曾侯乙去世之后,它又替换了陪葬的一套大型编钟中,位于正中央的一件,与曾侯乙一同长眠。这一系列举动都颇具政治意味。


而这套编钟也正是今日名扬海内的曾侯乙编钟。



音频来源:刘婧妤

文字、排版:刘婧妤

方言点:湖北省随州市

图文:网络(侵删)

本期审读:刘婧妤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1.行走田野杂记 | 胡萍:行走湘西南,不了平话情

2.潮汕文化(音频)| 柯岱宏:讲古名家陈四文(汕头金平话)

3.说说咱的家乡话(音频) | 王兆勇:山东菏泽方言常用字小解:“拚<bān>”(山东菏泽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感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