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景点(音频) | 钟茹源:带你唠唠赣州福寿沟(赣州市区官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江南多雨,每逢阴雨天,雨水连绵不断,水涝多发。然而在江西境内,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却在这多雨的世界屹立千年,未曾遭受过一次水涝的烦扰。这座古城就是赣州城,赣州地处低洼,三面环水,这样地理条件让人不禁为它捏了把汗,而福寿沟的存在却让这座古城千年不涝。


地理环境


赣南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南岭,西面是罗霄山,赣南水系因此从东、南、西三面发端,向赣州盆地汇合,就像是被三面围攻的军队一样,岌岌可危。同时,出于古代军事功能的考虑,赣州古城区更是建立在章、贡两江之间,不仅发挥了在冷兵器时代的防守优势,更是成为当时章、贡两大流域物产的集散地。但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同样使得赣州古城成了洪涝灾害多发的地段。据水文部门的资料,赣州章江,28年中有26年最高水位超过洪水警戒水位(99.00米),贡江28年中有25年最高水位超过洪水警戒水位(97.50米)。在洪水季节,江水高出城市地面数米,城市内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防洪和排涝是赣州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福寿溯源


福寿沟是一处地下水利工程,它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老城区地下,由北宋水利专家刘彝主持修建。北宋之前,赣州古城常年饱受水患,直至宋熙宁年间,刘彝担任虔州知军时,他根据赣州城的街道布局、地势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修建了两条沟渠——“福沟”和“寿沟”,打开福寿沟古地图,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在龟形的赣州古城图上,南北向一个清晰可见的古篆体“寿”字形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东西向也是一个古篆体“福”字形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正是因为两条下水道“纵横纡折”,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方得名“福寿沟”。它和宋城墙、古街道和古浮桥并称为赣州古代城市建设中的四大工程。



沟渠原理


福寿沟是赣州古城地下的大规模古代砖石排水管沟系统。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的水窗;以单向水窗阻挡赣江洪水,并在洪水消退时向赣江排涝。福寿沟工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将原来简易的下水道改造成矩形断面,砖石砌垒,断面宽大约90公分,高180公分左右,沟顶用砖石垒盖,纵横遍布城市的的各个角落,分别将城市的污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二是将福寿二沟与城内的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蕹菜塘、花园塘、铁盔塘等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一方面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池塘养鱼、淤泥种菜,形成生态环保循环链。三是建设了12个防止洪水季节江水倒灌,造成城内内涝灾害的水窗,这种水窗结构由外闸门、度龙桥、内闸门和调节池四部分组成,主要是运用水力学原理,江水上涨时,利用水力将外闸门自动关闭,若水位下降到低于水窗,则借水窗内沟道之水力将内闸门冲开。


福寿展馆


福寿沟自初建至今已历千年,由于其依据赣州古城的独特地理位置特点形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使得赣州古城常年不涝,至今还在使用。因此,它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样板,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其科学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19年12月29日,备受关注的福寿沟博物馆将正式开馆。福寿沟博物馆以“千年福寿沟”为主题,对外展示“福寿溯源”的千年沧桑,以及“福寿智慧”的福寿沟遗址实景,首次向世人揭开福寿沟的神秘面纱。该博物馆利用一段已挖掘的福寿沟遗址,实现与游客零距离接触,为游客呈现一座千年不朽的“城市良心”。


福寿沟博物馆夜景


福寿沟博物馆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20-7号,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了解!


往期推荐

方言与歌谣(音频) | 丁俊钦:说说赣州市内的童谣(一)(江西赣州市区官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黄佳乐:鹅湖书院(江西铅山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林姗妮:腊味之王——遂川板鸭(江西遂川草林客家话)


—END—

本期编辑 | 钟茹源

本期审读 | 刘家婉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部分图源网络 | 侵删

点击关注我们

语言资源快讯

保护母语方言,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