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郑任钊:漫话史语皆学问——父亲与他的博客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漫话史语皆学问
——父亲与他的博客
郑张尚芳(1933—2018),温州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研究专家,上古汉语研究领域“郑张—潘”学术体系的主要开创者,著有《温州话音系》《上古音系》《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等。
父亲是2006 年 73岁时开始写博客的,那时新浪博客刚刚兴起没多久。父亲永远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和兴趣,经常看到报纸上或网上有什么新词或新事物就来问我什么意思。有一天,他来问我“博客”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就帮他开了新浪博客。
刚开博客的时候,他还不太会操作,也不太会写适合博客的文章。最初发表的几篇博文其实是我根据他的学术论文作摘编后发布的。父亲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他就可以自己上手了,一开始是他写好,我帮他排好版发上去,后来他就可以自己写自己发,只在显示不正常的时候我帮他调一调,或者需要插人图片或古文字的时候,他才找我帮忙。
父亲对博客上的文章向来是很认真的,博文经常是改了好久才发上去,发上去之后又能改好几遍。即使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发博客的时候,他也总是坚持先让我看看。常常我一回家,父亲就说:“你来看看,我今天又写了一篇新博客,解决了某某问题。”有时候我很晚回家,父亲还在等我:“等了你一天。看看我这篇新博客有没有问题,我好赶紧发上去。”他不在北京时,还会发短信让我去看他新发的博文。
父亲学问广博,熟稔音韵学、方言学、周边民族语言,对古代历史、古代文学、训诂学、古文字、简帛、历史地理及《周易》等经籍都有研究,他甚至对古人类学也一直保持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博文以语言文字为主轴,而在多个领域内纵横驰骋,各种材料信手拈来,熔于一炉。许多博文破除旧说,正本清源,尤其如《“支那”真正的来源》《史书中日本为什么叫“倭奴”?》《胡同非借自蒙古语水井》《“床前明月光”,究竟是哪张床?》《吐蕃的“蕃”究竟怎么念?》《朝韩语朴姓不读“Piáo”》《“胡”人的原语》《东西为什么叫“东西”?》《“塞思黑”“阿其那”不是猪狗》《张爱玲传播的通俗语源》等篇,纠正了一些流传甚广、影响颇深的谬说。
1980年,郑张尚芳与潘悟云合影
父亲非常乐于在博客里与网友交流,热心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学术问题。有一回,有网友在留言里发了一个根据父亲上古拟音制作的电视剧《封神榜》片段配音,父亲很是赞许,就让我把视频转发到他的博客。这篇《喜见影视上古音配音》的博文,回忆了他年轻时与潘悟云先生抄书、排比古音字表的工作,鼓励年轻人去下功夫探索和试验,还对视频中的配音和字幕提出了修改建议。
郑张尚芳先生做客新浪直播间
对博客这种形式,父亲很喜欢,一旦有新的想法,马上就可以形成文字,发在网上与大家交流。他的博客大概保持一个多月就更新一篇的频率,有时候甚至一个月有两篇。父亲作为学术大家,博客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经常有新观点破除旧说,很快就成为卓有影响的学术博客。截止到2017年底,他一共发了105 篇博客文章,每篇都有不错的点击量。有几篇还被新浪推荐到不同频道的首页,点击量更以数万计。2006年12月6日,父亲应邀去新浪直播间讲“中国古代的‘普通话’”。那天父亲兴致很高,回答了主持人和很多网友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访谈的记录后来发在了博客里,主要内容以记者问的形式又发在了《光明日报》国学版上。
2009年,《语言文字周报》的《史语漫话》专栏开始登载父亲博客上的文章,父亲的博客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尤其是得到了更为专业的传播平台的支持,在学界也产生了更多影响。周有光先生正是看到《语言文字周报》刊载的《“支那”真正的来源》,来信表示“茅塞顿开”,并邀父亲至家面谈。
《胭脂与焉支 郑张尚芳博客选》
2017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欲将父亲的博客文章结集为《胭脂与焉支 郑张尚芳博客选》,选目及初稿父亲都曾亲览,参考书目由父亲亲拟,出版社也多次就编辑或出版的问题与父亲沟通。这本书现在终于出版了,虽然父亲生前没能看到这本书,但我想他在天堂一定能看到,一定会很高兴的。谢谢上海教育出版社,谢谢徐川山先生与责任编辑廖宏艳女士,谢谢潘悟云先生、王弘治先生、郑子宁先生审读校核文稿,谢谢银连桐先生为本书绘制插图,谢谢龙国贻女士,谢谢所有为这本书付出的人们。
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学术。只要能从事学术研究他就有欢乐,人生就有意义。这支持他走过了“文革”的昏暗岁月,也支持他走过了学术生涯中“连遇魑魅”的时期。从2015 年之后,父亲身体就不大好,但他一直坚持写作,每年都发表5篇以上论文,编出了《温州方言文献集成》与《浙江省语言志》,同时还有多部书稿进入出版程序。他最后一篇博文是2017年11月16日发布的《说“查”与“虘”》,那个时候是他两次住院的间隙,正在老家疗养。11 月底,他准备回京参加第5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考虑他的身体,我本来劝他不要去。但他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了,没有下次了。听了我不禁潸然泪下,只好把他接回北京参会。再次住院后,他念兹在兹的还是学术。他曾伤感地对前来探视的潘悟云先生说:“我现在写不了东西了。”也曾向我母亲抱怨:“我现在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能写文章,也不能敲电脑。”
他那时候一直想发一篇关于“转注”的博文,想厘清长期以来对“转注”造字法的误解。他认为“转注”是取音义相类同源字来翻新,按别义需要在旧字上改窜笔划加区别(如:句—勾、刀—刁、荼—茶、已—巳、角—甪、小—少、大—太),或添加形旁(如:令—命、七—切、東—種、它—蛇、莫—暮、北—背)、声旁(如:老—考、网—罔、晶—星、夕—夜、鬥—鬭)成分来分化,因此一般统称的“形声字”中其实包括部分转注字,它们是假形声、真转注。可惜这篇博文最终未能成稿,幸好之前他已经完成了论文《重视转注——同根分化字对古音研究的重要作用》。
郑张尚芳先生、潘悟云先生教学课堂
由于父亲的学问我尚未入门,对本书的内容我不敢多说,只能在这里交代一些背景。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在学术上继承他的衣钵,可惜上大学的时候不懂事,坚持自己选择。后来虽然也几次跟父亲学习音韵学,但我都没有坚持下来。每思及此,我真是痛悔不已。好在父亲的学术,有潘悟云先生带领一众弟子发扬光大,父亲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郑任钊
2019年3月于北京霞光里
(这是《胭脂与焉支 郑张尚芳博客选》的后记,由郑张尚芳的公子郑任钊撰写,该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图片 | 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 | 王怡美
本期审读 |刘欣瑜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学人 | 岩田礼:关于《汉语方言地图集》和曹志耘的二三事(石汝杰译)
学人 | 麦耘:立足汉语,面向世界——《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麦耘卷》跋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