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音频) | 黄佳妮:圆月里的故乡(广东潮州话)【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语方言馆 Author 黄佳妮
人月两团圆
一年圆月时,游子思归日。
平时不常思家,但到了身体脆弱,且又碰上中秋佳节这会儿,思乡之情就特别强烈。
家乡的圆月,家乡的中秋,不算特别,但对于家乡的孩子来说,总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 吃月饼 ·
每年临近中秋,家里总有各式各样的、大小不一的月饼礼盒。我总是喜欢将其仔细排布在桌面,然后一一打开,寻觅、挑选出我喜爱的或者新奇的口味和包装,之后再选几个时刻,美滋滋地进行品尝,吃到觉得味道不错的,就赶忙去礼盒那里把它挑出来,动员家里人同我一起品尝。品尝时,还要不停地告诉他们:这个月饼有多么多么的好吃,那个月饼第一口还不错,但吃多了容易犯腻……当家人也点头赞同时,我就会像一个美食品鉴官获得胜利一般,说一句:“是吧!我也觉得!”。
中秋夜往往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喝茶、吃月饼的时候,平日忙于工作的爸爸,这时也会一起围坐在客厅桌旁。对于我来说,这是每年中不可多得的幸福时刻。大家似乎都短暂地将工作、学习及生活的压力搁置开来,只叹圆月,只品香茗与饼食,眼中也只是月圆与人齐。·拜月娘·
在喝茶、吃月饼时,耳边除了电视里中秋晚会的歌舞声、屋外喜迎中秋的烟火声,还有细细悠长的曲乐声,这是家里面在“拜阿娘”了。按潮州的习俗,中秋是要“拜阿娘”的(即“拜月亮”,“月亮”在潮州方言中读做“月娘”)。“拜阿娘”一般在家门口、露天的地方拜,门前设一张桌子,桌旁放着莲花塔,桌上摆上果盘、月饼、书册糕、花生酥糖等食品,再点上莲花灯、“会唱歌”的香等。“拜阿娘”的台面准备得差不多后,奶奶或者妈妈就会提醒我和哥哥,叫我们把自己没用过的本子和笔,或者其他文具,一起拿来放到“拜阿娘”的桌子上,让“阿娘”保佑我们读书聪慧。这到底有没有用呢?我们也不去深究了,但年少时的我,确实对放文具来“拜阿娘”这件事乐此不疲。假若当时还临近考试,甚至会将课本一起摆上去拜,好像这么做了,“阿娘”就会连夜帮我将知识灌入脑中一样。不仅如此,我还会在当晚和小伙伴走街串巷玩耍时,聊自己把课本放上去“拜阿娘”这件事,其他小伙伴听完,也立刻跑回家,拿出自己的课本摆上去“拜阿娘”。现在回忆起来,倒是一件趣事。
·烧蚁窑·
除了喝茶、赏月、吃月饼、“拜阿娘”外,中秋时,有的村镇还会“烧蚁窑”(即“烧瓦窑”)。中秋当晚的地方新闻,肯定也会直播报道“烧蚁窑”这一场景:用砖块、瓦片等搭得几层楼高的“蚁窑”被烧得一片火红,一节节木柴、一桶桶柴油、一包包盐巴被加入窑中,火星四溅,十分壮观。偶尔爸爸也会开车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去临近“烧蚁窑”的村镇看个新鲜,凑个热闹。
回忆细数,这样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很久了。从初中开始,在家的日子就越来越少,到了大学,离家更远了,更别提在家的时日有几多了。每年中秋月圆之时,也只能望着同一轮明月,远远地,谈笑故乡的月与中秋。
——END——
本期编辑:刘敏
本期审读:王艳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
方言与景点(音频)│陈桓:潮州镇海楼(潮州府城话)乡音乡情(音频)| 来自青藏高原的诗篇(诵读:黄夏东,潮州府城话)方言与美食(音频)| 郑晓丽:求助!很想一口吃掉清明的限定物种怎么办?在线等!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意愿,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