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馔新语(音频) | 牙一淇: 清明节吃艾粑(广西河池南丹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清明节吃艾粑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



在小县城里的清明节除了一家人扛着一个大篮子,篮子一般装着祭祖的鸡,紫色黄色的糯米饭,还有我最喜欢吃的艾粑。艾粑算是广西的传统美食,在重庆其它地区也会在清明节制作艾粑。艾粑是艾叶粑粑的简称,看起来是绿色软糯的圆团。

艾粑和青团很像,但是不同。我在网上搜过两者的原料,青团主要使用的制作原料是艾草,而艾粑是用艾叶制作的。但具体的区别我还是能够大致说明的,因为我吃过青团和艾粑,发现在形状上,青团更圆更小,而艾粑则是扁扁的,更大一些。在广西这边青团和艾粑更多的是芝麻馅,小小的青团在剥开外面那一层薄薄的塑料膜后,一口就能吃掉半个,口感上更加细腻,很有弹性,咀嚼的时候更像变软的QQ糖。而艾粑则不同,传统的做法,艾粑的包装直接用的艾叶,只用艾叶包上艾粑的一边,顺着叶子的边缘把艾粑咬开,艾的香味会更加浓郁,在口感上虽然也是软糯,但比起青团又更加粗糙一点,更有嚼劲,扯开一口芝麻馅后嘴是不能完全包住的,不及时咬断艾粑的话,芝麻就会很快流出来。在小时候我吃艾粑常常会一身狼狈,小手捧着大大的艾粑,小嘴一口咬过去,结果芝麻心在鼻子上,在手缝里,又在衣服和鞋子上到处都是,两只手黏糊糊的。



艾粑冷的比热的好吃,热的又烫又黏,不好入嘴,有一次我急着把刚出锅的艾粑放进嘴里,烫得留在舌头也不是,粘得吞下喉咙也不行,芝麻心满嘴的流,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艾粑。而放冷的艾粑粘性似乎减弱,更像软绵绵的糯米饼,不黏牙,芝麻心也结成一块,下肚后有一股涩涩的香甜,反而不腻了,清香的艾草化解了芝麻糖心和软糯带来的腻,让人回味无穷。




南丹的清明节是需要爬山祭祖的,通常舅舅们会穿着胶皮水鞋,拿着镰刀,背着一篮子祭品再带上草帽出发,爬上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丘陵山区,泥泞的小路,再下着小雨,山里面的情形总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诗情画意,毕竟诗情画意只是纸上的东西,真正身处其中就是另一番滋味了。每年清明舅舅们都要拿着镰刀开路,因为山路其实就是实打实用脚踩出来的泥路,只要没有人走,就会有野草从坡上爬过来,肆意侵占泥路,在上面生根,等到来年的时候,前年开辟好的路又消失不见了。用镰刀除掉挡路的杂草,来到用石头堆砌的坟头,将长在墓碑前的植物清理干净后,就把篮子里的蒸鸡、盘子装的艾粑、还热着的糯米饭、几杯白酒摆好,在土坟的周围插上蜡烛和平安香,烧过纸后,若是饿了就从盘里拿上一块艾粑填填肚子,从山上望向远处的县城,艾叶的香味和深山的空气,眼中远景和对先人的想念,随着艾粑一同融进身体。


              本期作者 | 牙一淇

                     音频 | 牙一淇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方言点 | 广西河池南丹话

              本期编辑 | 牙一淇

              本期审读 | 牙一淇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方言与美食(音频)| 黄颖:春意到,艾草香(江西南康龙岭话)

     美馔新语(音频)| 钟萍 : 家乡的艾米果(江西会昌客家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李芝晓:清明时节品艾香(大埔三河坝话)


语言资源快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