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历史(音频)丨马国元:百年风物:广海卫城(三)(台山台城话)
广海卫城
前言
远眺灵湖寺
上期彩蛋
魏晋南北朝一位名人的到来,更加凸显广海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回
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智药三藏法师
这位名人就是印度僧人智药三藏法师。
佛风西来
《新宁县志》记载:“梁天监元年(502年)有印僧智药三藏在新会郡地广海登陆,在乌洞手植菩提树一株,其地后建灵湖寺”。
广海古菩提
《广州府志》记载:梁天监元年(502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法师携带菩提树苗来华传教,途中遭遇台风,登陆广海城东灵湖,搭筑茅棚暂作栖身,种下中国境内第一棵菩提树,后来继续航海抵达广州,于光孝寺内植树建坛,弘法布道。
广州光孝寺
灵湖寺建在广海城朝阳门外,是台山最早的古寺。民间曾云:先有灵湖,后有鼎湖。灵湖寺虽小,却比大名鼎鼎的肇庆鼎湖寺早建三百年。
肇庆鼎湖寺
雏形初成
灵湖寺的地理位置
灵湖寺始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年)。高僧永师云游至此,在菩提树边筑庵定居,名为永庵,后来徒弟应玑改建永庵。应玑在《灵湖山水记》中写道:“予之师永公,乾道之初,始辟路于龙祠之侧,树以松筠,筑庵居之”。宋开禧三年(1207年),乡人改建永庵之后易名为“灵湖寺。
鲜花映掩的灵湖寺
当时建庵之地,左有莲花山作青龙,右有虎头山为白虎,往前是延绵三里海浪冲刷堆积而成的沙堤,犹如玉带横腰,横亘在莲花、虎头两山之间,截水成湖,古称“圣塘”。宋代以来文人墨客将其附近的“龙祠”与唐代诗人刘禹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句联系起来,改称“灵湖”。
传说美丽
关于灵湖寺,曾有两个美丽的传说。
一个是“和尚拾宝”:相传过去几位僧人在海边散步,忽然见到海上浮来一个棺材,几位僧人捞起棺材,打开一看,只见棺内装的是金银财宝,僧人并无贪念,遂将天赐财宝建成一座寺庙弘法。
另一个传说是“过江追龙”:传说江西曾有一位风水先生,从当地一直追龙来到广海,见到此地龙盘虎踞,象踏碧海,莲开瑞祥,阵阵涛声犹如喃喃梵音,随即脱口留下“广海莲花洋,大象驮小象,代代出和尚”的童谣。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智药三藏法师两次有关六祖的预言得到印证,遂成千古颂,故名灵湖寺。如此看来,此地佛缘极深。
灵湖寺大雄宝殿
命运多舛
灵湖寺的历史旧照
灵湖寺初毁于宋末战乱,元至正八年(1348年)重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修,清咸丰六年(1856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土客械斗,寺宇被焚,仅余一片焦土。
凤凰涅槃
灵湖寺的当代新照
清光绪十年(1884年)广海奇石村的彭凤桐发起捐款主持重建灵湖寺,竣工后定名为“灵湖古寺”。如今保留下来的古寺建筑形式,就是当年重建的模样。
正是这次重建,也使灵湖寺扬名海外。重建之后的灵湖寺,大体保持原来的风貌,门上横书“灵湖古寺”的金字匾额,两旁是彭凤桐撰写的对联,曰:灵异访前朝说彼岸见渡江芦苇,湖山留胜迹问几人悟无树菩提。
题有“灵湖古寺”四字的金字匾额
文化鼎盛
广海建城之后,地理位置的使然与对外交往的频密,特别是商贸的繁荣推动宗教信仰的弘扬。地方官府、民众与信徒先后修建许多寺院庙宇。随着对外交往的频繁,基督教和天主教一并传入。一时之间,各种宗教门派和谐共处,分洒雨露,共同推动广海卫城的文化繁荣。
俯视灵湖寺
欲知后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往期推荐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