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非遗(音频)| 王轶:博物馆里的红军斗笠(江西永新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永新的红军斗笠,又称为南乡斗笠,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带领着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入到了永新县三湾乡,永新县的人民为了支援红军,为了让红军在那个多雨的季节不被淋湿,自发地编织了很多斗笠。

      一顶简简单单的斗笠上不仅带给人们遮风挡雨的安全感,同时也有人民与红军心连心、同呼吸的意味。而如今红军斗笠已经成为了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但随着新型的雨具,雨伞,雨披等的出现,斗笠早已慢慢地成为了一项历史的记忆。现在走在县城的大街上,已经很难见到当时的斗笠了。而红军斗笠依旧是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的,无论是斗笠的用料还是编织技术都是非常讲究的,特别是编织斗笠时需要编出的那个圆形,一旦不小心,那个圆形就会变形,整个斗笠就会被废弃掉。

     这项生产技术解决了非常多南乡人的就业问题,永新山区人民的收入也由此提高。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来获取更高的收入,现在一直在坚持做斗笠的,只有老年人,但值得庆幸的是,这项手艺一直都是有传承人在传承的。即使我们现在街上看不到斗笠,但是我们在博物馆里,在县城的传承人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顶顶斗笠。

往期推荐

方言与景点(音频)| 黄美英:九寨十八岩(江西宁都客家话)

方言教学(音频)|黄美英:来逛秦岭动物园呀 (江西宁都客家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黄美英:宁都三杯鸡(江西宁都客家话)


-END-


音频 |王轶

文字 | 王轶

图片| 网络

本期审读 | 刘益嘉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关注我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