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俗语(音频)|郑伟昭: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揭东玉滘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清朝乾隆年间,揭阳县梅冈都山美村与池厝渡村,经常闹乡界纠纷,彼此对立结怨,成为历史悬案。

    后来,山美村出个郑大进,官拜直隶总督。村里人倚仗郑大进官威权势,欲置池厝渡人于死地,两村结怨日深。

    某年郑大进衣锦还乡,消息传来,山美村地浮三尺。郑氏宗族更是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郑大进回乡后,门庭若市。他回避一些不必要的迎来送往,深入乡众,察访民情之后,便发出请帖,邀池厝渡和周围邻村的“三老”前来赴宴。这时,山美村有些人,满以为这是郑大进的“鸿门宴”,专等时机抓“刘邦”。

    池厝渡的“三老”肩负着乡亲们的嘱托,抬着全猪,全羊,扛着大𣛮,战战兢兢,鱼贯而行,特来向郑大人祝贺荣归。他们踏进山美村地界,便见郑大进亲来迎接。大家喜出望外。正待上前施大礼,郑大进急忙阻止道:“毗邻叔侄,何须大礼!”,接着迎“三老”进村。

    宴席上,郑大进殷勤地向池厝渡“三老”敬酒。酒过三巡,郑大进站起身来,和颜悦色地说:“诸位父老乡亲,郑某有片言相告,俗云,人心齐,泰山移。但愿山美村和池厝渡的诸姑伯叔,同胞手足,妯娌姐妹,从此以后,同心同德,一消积怨。谁怀异心,与此同例。”说罢,郑大进拿起筷子,折为二截。在场人等,个个正襟危坐,瞪日相睹,恭聆训言。


    有顷,郑大进又语重心长地说:“山美村和池厝渡厝角头相望,田边田,厝边厝,邻地乡亲,有什么冤仇不能解?有什么结怨不能消?山美村的父老乡亲,你们不要以为是有郑大进,凡事便可强人三分,须知道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望以万年大计为重,日后子孙为怀,解除旧怨,增进和睦。”一席话说得山美村人低头沉思,感动得池厝渡“三老”热泪盈眶,敬服郑大进的为人。


圣朝使相坊位于潮州府城牌坊街,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四》载:“圣朝使相坊,在铺巷口,状元坊次。为太子少辅、直隶总督郑大进建。”坊字北镌“覃恩三锡”。


    自此,山美村和池厝渡和睦团结。“世有千年池厝渡,人无百年郑大进”成为一句哲言,在潮汕人家,人们常用来劝诫乡人以和为贵,和睦相处,权势是一时的,而乡邻是长久的,不能只图一时痛快,不顾长远后果。

    另有光绪版《揭阳县续志》载:所居曰山尾乡,邻有池姓大族也,数凌辱郑氏。或请报复,则婉谢曰:“强弱之不敌,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乎?”他姓闻之,咸叹服,邦人至今以为美谈。

    以郑大进官至直隶总督,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他如果要利用他的权力资源,对曾经欺压本族的邻村进行某种形式、某种程度的报复,这不是难事。他没有这样做,不为家乡子孙后代制造麻烦,是其一直受后代景仰的原因之一。


 广东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郑大进府




方言点丨揭东玉滘

音频来源丨郑伟昭

文字排版丨郑伟昭

图片丨网络(侵删)

本期审读丨刘梓滢

责任编辑丨甘于恩

投稿邮箱丨jnufvzx@163.com



往期编辑

方言与俗语(音频)| 李芝晓:大埔谚语闲谈(五)(大埔三河坝话)

方言趣谈(音频)丨李婉宜:十二月歌(揭阳普宁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李婉宜:中元节来做粿(揭阳普宁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