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评|邓宏丽:《明代南京官话移民语言接触演变研究》简评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2021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曾晓渝教授著的《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接触演变研究》(以下简称《移民语言研究》),该著是作者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在津、滇、黔、琼六百年历时演变比较研究”的结项成果。该著首次全面调查津、滇、黔、琼四地军屯移民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以纵横比较分析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600多年从源到流的演变,以语言接触视角解释四地军屯移民语言共性和个性形成的原因,是一部融合历史层次视角、语言比较和语言接触理论框架为一体的语言学著作。

  多年来,曾晓渝教授致力于近代官话的研究,她在1989年前就开始研究《西儒耳目资》的音系,并完成她的硕士论文《〈西儒耳目资〉音系研究》。相关研究一直延续至今,长达30多年,作者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先后11次到天津、安徽、江苏、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跨度十余年,其中的艰辛和付出可能只有做过田野调查的学者才能深刻体会,这种对学术研究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曽教授本人发表了17篇相关论文,她的3位博士生和2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皆与此项目研究直接相关。因此,该书是他们多年艰辛付出的集成之作。本人多次拜读,获益良多,深受启发,虽然自己才疏学浅,但也想将相关阅读体会记录下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邓宏丽)




1.《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接触演习变研究》的特色

1.1内容全面,材料翔实

该著内容较为全面,不仅对津、滇、黔、琼四地现代语音进行了全面的描写,还考察了历时语音的演变,调查了词汇和语法。全书由引言和6章组成。引言部分指出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重要性,引入研究的话题。第1章围绕明代南京官话的性质而展开,这是探讨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安顺屯堡话和海南崖城话源流的基础性关键问题。第2-5章分别探讨了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安顺屯堡话和海南崖城话的源流。第6章是理论提升部分,分析四地军屯移民在南北环境下的演变,解释其共性和个性,归纳官话内部语言接触演变的规律。这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能全面了解明代南京及其移民语言的整体特点和演变过程。

该著所用的材料也非常丰富,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历史文献材料,包括移民材料和历代韵书韵图材料,移民材料有《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中国移民史》(曹树基)等近30本,是方言源流考证的重要旁证。历代韵书韵图材料有《交泰韵》、《西儒耳目资》、《韵略易通》、《韵籁》等近20本,为理清明代南京官话、清代天津话、明清云南官话等的基本面貌而服务。第二类为实地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作者及其团队历经10多年先后11次到天津、安徽、江苏、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进行了调查,掌握了这些地方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本概况,为该项研究获得第一手可靠的材料。不管是卫所人员籍贯的材料、历代韵书韵图材料还是实地考察的材料,都是作者及其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整理出来,语料翔实,真实可信,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而珍贵的材料。

1.2以纵横比较为主,兼顾其他研究方法

   明朝陈第说过:“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可见我们的先人早就知道语言演变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上。本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纵横比较,纵向比较着眼于时间的变化,如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丽江话,分析老派丽江话和新派丽江话的在时间上的变化,横向比较着眼于空间的变化,如将天津话与周围北京官话、冀鲁官话、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比较,分析天津话受周围方言影响产生的空间变化。  虽然主要以纵横比较为主,但也兼顾其他研究方法,如在探讨天津话古入声调类归派上借鉴了应用曲线判定法,运用王洪君(2006)提出的核心通阶和常用通阶的概念,运用阶曲线判定天津话清入归阳平、去声属于外源性层次,归上声、阴平的属于自源层次,因上声字少,阴平字多,因此推测清入声归阴平可能是早期天津话自源性主层次。在屯堡话两字组连读变调中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分析。在崖城军话声调系统分析中还借助波形图来说明入声字“抹[ma324]”的辅音波形带有很强的喉音色彩。词汇比较中,以斯瓦迪的核心词作为比较对象,探讨方言间的亲疏关系。曽教授在方法的选择上,不拘一格,以具体比较的语言项目为导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这种灵活处理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1.3以问题为导向,逐层分析核心问题

以问题贯穿始终,是本书最大的特色。从第一章到第六章,共提出21个问题。如第一章的“明代南京辖区分布的官话方言”、“《西儒耳目资》与明代南京话的关系”、“明代南京官话的性质”、“传统明代正音观念下的通用语标准”四个问题,都是为解释明代南京官话性质而服务的,第1-2个问题是解答第3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指出明代南直隶辖区存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并归纳明代南直隶辖区官话的基本特点,接着分析了《西儒耳目资》的音系,认为其综合了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反映明代通用的南京官话音系。第3个问题是本章的焦点问题,作者通过七种对音材料音系特点的考察比较,论证了明代南京官话具有权威通用性,且融合了江淮、中原、北京官话的音系特征,实际上是个动态弹性系统。最后一个问题解释第3个问题的,作者认为明代南京官话之所以具备江淮、中原、北京官话的音系特征,是在“正音”观念下,读书音和口语音的融合。这四个问题每个都切中“明代南京官话的性质”的要害,层层推进,剖析核心问题。作者问题的设置非常严密,一环紧扣一环,论证过程清晰明了,令人信服。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能迅速让读者了解作者的研究意图,也是该著的一个亮点,值得年轻学者借鉴学习。

1.4理论创新,结论可靠

“很多语言学家主张,语言演变有‘内部因素促动的演变’(internally motivated change)和‘接触引发的演变’(contact induced change)两类。事实上,假若我们把语言演变界定为从最初的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创新到这个创新在语言社会的逐渐播散的整个过程,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历史语言学家所研究的‘语言演变’绝大部分都是由语言接触导致的”(Tomanson 2003:687)。可见,语言接触是引起语言不断演变发展的重要动因。津、滇、黔和琼四地官话方言都受周围其他方言接触影响产生了变化,因此作者始终贯穿语言接触理论,揭示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源到流演变的原因。如引用托马森(Thomason 2007)提出语言接触中的“别同”心理来解释天津话的“另类”,认为天津话声调异于周围的北京官话和冀鲁官话,是因为天津人想彰显自己的个性,选择了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即“语言态度对语言个性的决定性作用”(曾晓渝 2021)。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对四地方言历史演变的差异进行了解释,提出七种影响因素,并将四种方言里“明代南京官话典型特征今仍保存痕迹”的各自差异分别于七种影响因素的重合度进行统计,归纳出影响因素的强弱排序:①语言特征的相对隐性,②说话者的别同心态,③与周边方言差距明显,④地理社会环境(a.同语群体内部通婚,b.语言环境较封闭,c.地理上独处一隅);⑤周边/邻近方言强势。这是该著总结出的官话内部语言接触演变规律,可以说是探索语言接触演变研究理论的一个新尝试,不仅对官话方言接触变异研究具有启示作用,对其他语言或者方言的接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以移民材料作为旁证,以语言素材作为主证,以翔实的材料、灵活的方法、时空的比较和接触的视角,揭示剖析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源到流的演变,结论可靠,言之有据,令人信服。如作者以“明代大规模汉族军屯移民入滇,其人数占了当时云南总人口数的70%,其中42%的军官来自南直隶,27%来自北方地区和乾嘉时期外省大量移民(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四川)进入云南”这些移民情况作为旁证,推测明代南京官话是云南官话的源头,再通过《西儒耳目资》、《百夷译语》、现代云南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时空比较,发现云南官话遗存了源头语言的特征,因受湖广话和四川话接触影响而产生与周围西南官话一致的特征,剖析了云南官话源到流的变化。为了证明“最早进入云南的汉语不是云南官话的源头”这个问题,作者比较了不同时期丽江话的调查材料,并与周围方言进行了比较,同时也考察了丽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老派丽江话可能是唐代从四川进入云南的,是当时南诏贵族学习的目标语,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其声调系统、音节结构都是汉语与纳西语匹配后的结果,具有皮钦语的特点,得出“老派丽江话历史可能比源自明代军屯移民语言的云南官话更长,虽然更古老,但并非云南官话的源头。新派丽江话是近几十年随着云南官话通语昆明话影响的不断加大而兴起的”这个结论。



2.《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接触演变研究》的价值

2.1史料价值

 《移民语言研究》本身就是一本语言史料,融历史移民材料、历代韵书韵图材料和第一手调查材料于一体。作者梳理了《中国明代档案汇总》中天津卫所、云南卫所和贵州卫所的军官的户籍,从原始文件摘录到籍贯地详表的统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笔者正参照曽教授的方法统计广西卫所军官的户籍,能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难度。由于《中国明代档案汇总》没有广东都司军官的档案资料,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材料,才得到崖州守御军官的户籍情况,可见这些材料是非常珍贵的。本书涉及的韵书韵图材料不少于20本,重点分析了《西儒耳目资》、《韵籁》、《百夷译语》等,作者弄清楚了《西儒耳目资》的基础方言不是江淮官话或南京方言,而是综合了明代中原官话、江淮官话的特点,比较了通行本和修改本《韵籁》的异同之处,肯定了修改本的价值,并归纳了通行本《韵籁》的声韵系统,分析了明代乙、丙和丁《百夷译语》三种版本的共性和差异,得出乙、丙版本的《百夷译语》是基于同一种傣语方言,即芒市傣语,丁种本系列《百夷译语》反映的是清代乾隆间云南汉语方言,根据这些文献材料,呈现了清代乾隆间的云南官话特点。毫无疑问,这些材料对后人研究近代官话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天津、安徽、云南、海南、贵州等地的一手材料也是本书重要语料之一,如附录中附有《安徽固镇话同音字表》和《云南腾冲话同音字表》,书中纵横比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材料都是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渠道获得的,材料翔实可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2创新价值

   纵观以往明清官话方言研究,一般都是“基于文献资料的静态单点研究模式。”[④曾晓渝,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接触演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2.]作者突破了静态单点研究模式,着眼于语言演变,揭示明代南京官话及其后裔语言系统变化的动态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作者首先探讨了源头语言明代南京官话的性质,分析比较了明代系列官话韵书所反映的音系特征,得出明代权威性通用官话的基本音系特征融合了北京官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征,也就是说明代权威性通用官话在实际交际中并非是个固化系统,而是具有动态弹性。然后系统比较明代南京官话、清代天津话、明清云南官话和现代天津话、云南官话、安顺屯堡话、崖城话,同时也与周围的冀鲁官话、西南官话等方言进行比较,探讨源头语明代南京官话到支流语天津话、云南官话、安顺屯堡话和崖城的动态变化过程,且以语言接触的视角揭示演变的机制。作者用实例论证了“语言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源到流变化的动态性,也体现在同一时期的语言本身的动态性,研究模式也是多点比较探讨语言动态变化的本质,打破了以往的静态的视角和单点研究的模式,对明清官话的研究模式具有创新价值。

2.3启示作用

《移民语言研究》对近代官话研究接触演变研究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广西官话。明代广西境内也有军屯驻入,据范玉春(2018)调查发现广西境内先后曾设置11个卫、11个千户所, 其中由广西都司管辖的有广西护卫、桂林右卫、桂林中卫、南宁卫、柳州卫等10个卫,以及灌阳、全州、平乐、富川等11个直属千户所。卫所的军官江淮户籍最多,湖广、江西次之。据《桂林右卫武官选簿》记录了174名(武官或其家族)自都指挥使至试百户等不同等级武官的籍贯:定远徐氏、寿州王氏、寿州方氏、寿州史氏、凤阳戚氏、江西饶州府余干县人胡礼的胡氏、万历年间官至内阁首辅的吕调阳的吕氏等,据乾隆《南宁府志》记载,南宁卫及其下辖卫所至少有18名来自江淮的武官,驯象卫至少有10名,其中指挥吴世勋、陶源、王懋德、李延忠、杨式、吴怀仁、孙云仍以及卫镇抚王殿亨均是江淮籍,此外还有王得全椒王氏。

广西语言又相当复杂,除了官话,还有粤语、客家话、湘语和闽语,少数民族语言有壮语、苗语和瑶语等。广西官话处在这样多语多方言的环境下,对其进行研究,语言接触的问题是绕不开的。近来笔者发现n、l分明、分尖团为广西官话的主流特征,这两个特征异于主流的西南官话,与明代南京官话一致。笔者也观察到从柳州南下到来宾再到武鸣,广西官话中的入声韵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武鸣官话中,已系统地出现在音系中,到底是语言底层的保留还是受语言接触影响产生有待研究。以广西军屯移民情况为旁证,广西官话部分语音特点又与明代南京官话一致,部分官话方言点的语言特征与桂林话和柳州话差异较大,那我们是否可以猜测以下问题:“广西官话与明代军屯移民是否有关”、“广西源头是否是明代南京官话”、“广西官话是否受到周围语言和方言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结语

作者在结语中提到“无论共时还是历时,官话方言内部以及其他方言接触的相互影响普遍存在,由此产生的许多复杂方言现象尚待研究。”《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接触演变研究》创新了语言接触理论,对官话方言接触变异研究具有启示作用,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近代官话史、方言史的研究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翔实的材料和可靠的结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曾晓渝. 明代南京官话移民语言接触演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2]Thomason Sarah.2003.Contact as a source of language. In Brian Joseph&Richard Janda(eds).The Handbook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Blacakwell Publisging.

[3]范玉春.明代广西卫所的建置沿革及其时空特征——“明代广西的军事移民与地方社会”系列研究之一[J].贺州学院学报,2018,34(04):11-18.

[4]范玉春.明代广西卫所官军来源考——“明代广西的军事移民与地方社会”系列研究之二[J].贺州学院学报,2019,35(03):23-28.

[5]桂林右卫武官选簿[M]// 中国明代档案总汇:第 58 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苏士俊等.南宁府志·职官志·武职(卷二九)[Z].乾隆刻本.

[7]陆淼焱. 武鸣县城官话调查报告[D].广西大学,2012.


(原载《南方语言学》18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1年第一版)

【邓宏丽: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 《南方语言学》18辑书影)

- END -



    语言资源快讯


本期编辑|邓文俪

本期审读|林晓明

责任编辑|甘于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unfyzx@163.com




书评 | 司佳:评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转发】

方言趣谈(音频)|赵星涵:这些东西在商丘方言中叫什么?(河南商丘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纪淑芳:酸辣的广东美食——公庄菜(广东博罗客家话)

方言与文化(音频)| 马静文:水中碉楼的故事(台山白沙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