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音频)|袁森:家乡味道——重庆火锅(重庆城口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Q

A

小陈


小米


请输入文字

Q&A


今天吃点啥子哎


整两口火锅吃哈嘛


这个天楞个热哎,整莫子火锅吃


天热吃了,出哈汗,多爽的


要得嘛


哈哈

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之一;以“辣、麻、咸、鲜、香、脆”为其口味,具有菜品多样、调味独特、吃法豪放等特点。 

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其主要原料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重庆火锅大约是在清代道光年间,即有记载称重庆的筵席上开始有了水锅。四川作家李颉人在其所著的《风土什志》中说,火锅发源于重庆。 


芽儿哟,这家店嘁起来歪得很


主要这儿的配菜好撒,烫火根就是要这样


今天安排得可以,来天我安排你,巴适



重庆火锅的具体起源还有“船工说”“闹龙宫”“宰房街”等等不同说法。“船工说”,即长江上跑船的船工生火做饭注重祛湿驱寒,船上做饭条件简陋,炊具只是一个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素菜和便宜的动物内脏,又添以花椒、海椒袪湿。这种食俗后来沿袭下来。“闹龙宫”就是把餐馆里的剩菜混在一起,加点佐料煮成一锅,在码头、贫民窟等地卖给穷人。“宰房街”起源说就是指,从清朝到民国时期重庆主城区唯一的宰牛场,就在南纪门靠近石板坡长江大桥桥头一带,俗称“宰房街”。那里有很多牛杂碎、牛毛肚等等边角料,被人偶然洗净烫了吃,发现异常美味,这样诞生了毛肚火锅。

据传大约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开始出现毛肚火锅。抗战时期,重庆的火锅餐饮有较大发展,大街小巷遍开火锅店,在二三十年代,重庆的鹿氏夫妇开办了三五火锅馆,其后又出现了著名的有云龙园、述园、一四一、不醉无归、桥头等等火锅店。在此基础上,演变为现代的重庆火锅。

切烫火根撒

安排

使用说明:

方言点:重庆城口
模板源自秀米,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文字音频 |袁森
本期审读 | 梁新苗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
方言与文学(音频)|曹诗慧:《活着》(廉江车板话)
植物志(音频)| 司徒梁希:南沙野花知多啲(南沙横沥话)
动物志(音频)|陈诗微:湛江鱼类图鉴(湛江吴川樟铺话)
美食故事(音频)|林心晓:鱼饭,刻进潮汕人骨子里的勤劳朴实(揭阳揭东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