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享经典 | 不一样的分享,悦动你的人生(八)

党委学工部 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处 2021-10-11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阅享经典·书香师大



我校第三届“阅享经典·书香师大”

读书系列活动之一”悦读人生”活动第八期投稿已经整理出来咯!快来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感想吧!读书是一本人生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的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那就快跟小编去看一下第八期的收录吧~


《道德经》



首先,我们都知道《道德经》是哲学著作。但只有读过的人才知道它其实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但又蕴含深意。再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些诗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更不乏旋律美。所以说人们对《道德经》的误区也便不功自破,有极大部分未读过《道德经》的人认为《道德经》拗口难辩,又枯燥无味,殊不知读者都因它那音韵之美而臣服。这也就是《道德经》的魅力之所在。

人们都知道再美的躯壳,如果没有充盈美好的灵魂相伴左右的话,它只会是副傀儡罢了。文章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内涵,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让人有美的感受。而《道德经》就将两者完美结合,做到了“躯壳”与“灵魂”的统一。《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成语、格言、座右铭等……如:“天长地久”就出自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再如:“上善若水”出自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又如:“功成,名遂,身退。”出自第九章:“金王满堂,莫之能守;富贵不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今被化用为“功成名就”“功成身退”。


《道德经》不仅引人向善,更阑明了老子的世界观,万物观,宇宙观。老子曾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其中的一指的是太极,二是阳阳,三是阳阳配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这便是老子的宇宙观。

由此看来,人们对《道德经》确实存在误解,认为它是“消极无为”。可能这都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带给大家的表象吧?其实老子想表达的是更宏观、更客观的世界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即是规律产生(效法)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趋势。不要一味用主观的态度去看待,因为越在意反而越适得其反。由此看来,道家的文化,冷静而又客观。这也是为什么道是独一无二的。

“以道治国;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对立统一。”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集中体现。老子又把这种思想加以朴素辩证法思想使之运用于政治、军事、社会管理之中,形成了老子的独立学说体系。以道治国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是以道治国的重要体现。然而,对立统一思想则是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突出特点。

——软件学院    宋健航



《平凡的世界》



初次看到这本书首先是被书的篇幅所震撼,作者用三本书向我们个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世界需要英雄,而世间更多的还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我们有的只是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平凡的世界》用平淡的语气向我们了讲述着这些人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世界,平凡却又感人。

 全部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少平和少安这一对来自陕北农村的兄弟展开的。少安小学毕业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就回家帮父亲下地干活,既然不能继续学习那么干农活也要弄出个花样来,少安身上有一种属于陕西男人的悍性,也是这种悍性让山西女子贺秀莲在见孙少安第一面的时候就深深的被他吸引,哪怕家里是一摊烂光景也愿意和少安一起维持这个家,还是这种悍性让少安每当看到姐夫王满银这个逛鬼时,一想起姐姐家里的光景就恨不得锤死他。少平更像是一个大学生,从少平身上可以看出许多现代大学生都不具备的品质。他爱看书甚至把书当做超越自己生命的存在,他尊重别人,从来不歧视任何一个在他生命里出现的人,他见义勇为面对洪水不顾自己的安危去营救同学事后面对同学的谢意却婉然拒绝,他从来不因自己的家庭贫困而感到自惭形秽,他积极参加班级上的各种活动,用书籍去充实自己的生活,后来进入煤矿以后仍然会不断学习......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将普通人的内心毫无遗漏的呈现出来。从中央下派的专员,到撇下妻儿独自闯荡世界的逛鬼,再到一个农民家的二小子可能在精神中拥有无比丰厚的财富与力量,还有孙少安和润叶之间的故事,两人因家庭条件悬殊而不能在一起,李向前与田润叶之间的爱情,作者在描写李向前的内心时,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正常残度人的心理,自卑却又自强自尊,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更有意义了。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叹的便是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描写。从那个混乱的时代后期写起,一个神经病被批斗,强烈的讽刺了那个荒唐时代的可笑与黑暗。当实施改革开放的时候双山村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做生意,水产养殖,造砖厂,甚至连小偷都在从侧面见证着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这本书中对比最强烈的便是田福堂田福军两兄弟一个热衷于革命,一个有能力却屡造排挤。在文革过后,田福军成了推行新政策的领导人,田福堂只能在磨盘上回忆着过去的荣耀。

   

每个人都有理想,那些以劳动证明自我价值的人,用读书提升人生价值的人更值得去尊重,《平凡的世界》中有太多得经典片段难以言尽,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描写的。路遥先生为我们在书中创造了一个平凡却又伟大的世界,它平凡是因为有时感觉这个世界里发生的情节,每个人物的故事就像是在现实里发生过的,在书中总有一个人物,一段情节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就好像在你身边上演过一样。伟大是因为书中作者赋予那些贫苦大众可贵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贞不渝的爱情。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学到了很多,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结局,而是留给我们一定的想象空间,很多时候读书带给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默默地影响着你,改变着你,教会你很多东西。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长,世界是由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支撑起来的,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定的意识,拥有坚韧不拔的对抗困难的精神,只要我们敢于拼搏,敢于去追求,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出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软件学院    刘沛霖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一书给了我很大的感悟,书中每一个平凡的人物背后都展现了不平凡。在苍凉而厚重的黄土高原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农民,物质生活条件很差,他们没有我们现在吃的馒头,他们每天吃的都是那些最没有营养的黑馍馍,而且根本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但他们做到了吃苦耐劳,自尊自强,真正做到了人穷志不短。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活着,即便是痛苦,也应该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人生幸福不可欠缺的部分”孙少平,文中主人公之一便一直这样对待生活,他是一位自尊自强的青年,对生活充满进取,贫穷的家庭条件让他每天忍受着饥饿,饥饿带来身体的虚弱却使他内心变得更加坚强。从高中黑馍馍生活到毕业后在双水村参加劳务当临时教师,他认为这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独自来到黄土高原做了一名以出卖劳力为生的揽工汉,接受着一切苦难的考验,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头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都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苦役的牛马一般使他瘦弱的身体变成了一名真正工人的体型。由于自己正义地指出了舅舅的过错,遭到了亲戚的驱赶,让他更加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靠血缘来衡量的。为了用劳动证明个人存在的价值他来到大亚湾煤矿工作,在阴暗的环境中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他仍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他为了自己的煤炭技术学校的梦想在地下微弱的灯光仍坚持看书。命运只垂青于那些敢与奋斗和勤于奋斗的人们,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他也是一位充满爱心的青年,在一次大雨中发现经常针对他的女孩掉进了河里,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去营救,一次工作的地方要炸山,在山马上就要爆炸时突然看见有人在就去立即营救,他的勇敢挽救了两个人的生命。这些一件件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累加起来却让他变得不平凡。他的不懈与坚持,他的吃苦与上进,他对梦想追求的精神及对生活充满期望的态度激励着我不断的前进。让我懂得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世界上走了一遭。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会更加珍重生活,不会玩世不恭。


走进另一位主人公的世界,孙少安,一位十三岁就担起家庭重担,十八岁当上双水村第一生产队长的年轻人,为维护家庭和双水村的尊严而不断奋斗,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同整个村的变革结合了起来,一个人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困难,在生活上获得新生,对生活的前景充满信心,然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奋斗付出,不能只怨天忧人,前进途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才会让我们走得更远。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也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标志时代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作为青年一代,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学习主人公的自强、勤奋、奋斗精神,树立责任意识。虽然只是平凡的事,但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社会事业学院    彭晓婷

                                           


《自在独行》


自觉渺小,感知世界之大


处于青春期的我,野心勃勃,满腔热血。曾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晓。我觉得自己会是最优秀的,像一匹饿狼疯狂地去争,疯狂地去抢。我和身边的一切去比较,我想我会是最好的。我想要一切都听我的,从不违逆我的话。我会因为一件小事,涨红着脸去和对方争论对错。我不屑于每一份渺小,我觉得他们属于弱者,而我不是。我抱着自己的自负自大和孤高骄傲毅然决然的和这个世界撞得头破血流,粉身碎骨。我从不认错,也从未觉得自己会错。

以前的我就是这样,而且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我以为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可是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特别是其中“西大三年”,我细细品味了平凹先生的大学生活,再去结合自己的,我觉得我错了,错得太离谱,我或许应该换种态度和方式,或许应该让自己静下来,将自己看的渺小一点,让心柔软一点,这样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大。


愿自觉渺小,沉浸浮躁的心,使它柔软而不失坚强。平凹先生幼时家境贫寒,受文革影响中断学业,待他有机会上大学时,一个人,带着一只绿皮破箱和一身因为知识和物质匮乏带来的极大自卑。他悄无声息地坐在阅览室的一角,用一个指头敲老师家的门,默默听同窗的高谈阔论。自觉渺小,使他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的一切,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渴望知识,渴望向所有人学习,这是一颗没有浮躁的心,柔软的,纯粹的,和平的。正因如此,他可以比任何人都静得下来去看书学习。因为柔软所以会脆弱吗?不是的,他会因为一次政治考试分数过低而将试卷贴于床头,早晚让耻辱盯着自己,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是柔软中的坚强,承认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的不如人,但绝不放弃努力,永不停止前进。我觉得这种品质是我所没有的,记得刚来大学的时候,因为在高中积累的众多“荣耀”,我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我参加很多的面试进入各样的学校机构,参加各样班委的选举,加入8个校园社团,报名各样的比赛和各种活动,找各样的兼职去锻炼自己。我以为我很有能力,什么都要插一脚,什么事都要揽入怀中,一天24小时像个滚筒洗衣机一样转动,什么都想得到,可是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路上,我也会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可是脑子里一片糊涂,自己都不知道。事实上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能干,揽在身上的活做的并不漂亮,什么都做,所以什么都做不好。每天都很忙,但也都没有忙在点子上。每天都很累,课外的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影响了睡眠作息。我知道我身边很多像我一样的大一新生也都是这个状态。


所以,或许我们都必须承认,现在的状态是糟糕的。或许我们应该推掉压得的透不过来气的繁杂事物。或许我们必须承认,承认自己只是一个人,是个普通的人,没有超高的智商更没有超能力。我们以同样的水平考进同一所大学,我们之前的智商与能力相差都不大,我们没有什么资本去锋芒毕露,或许我们应该收起自己的不可一世,而是将自己看得渺小一点,再渺小一点,虚心的看待周围的一切,承认自己的不足,少一点和别人涨红脸争对错的骄傲,将多一点的时间留给自己,去思考自己真正所需,去正确的认识自己。像平凹先生一样,多读书吧,浩如烟海的书籍里绝对有你所不知道的。平凹先生尚觉得自己的知识匮乏而感到自卑,那我们呢?我们不是更应该多一些谦卑的姿态,收起聒噪的狂言妄语,静下浮躁的心,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知识上的奋斗努力,而不是形式化的活动,毫无收获的忙碌呢?

愿自觉渺小,怀一颗谦卑的心,感受世界的美好。整整十五年后,平凹先生才敢在笔尖写下这么一段文字。他说,他曾经撕过阅览室一张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而且是预谋了一整个上午。他掏三倍价钱为图书馆赔偿的那本书,说丢了那是谎言,其实现在还保藏在他的书框里。他是远远看见一个留着辫子的女学生而曾作过一首自己也吃惊的情诗。他毕业了,离开了校门,他依旧提着那只绿皮破箱,走向了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来,小心翼翼地走,不留下一丁点声响。是那自觉渺小的心,给他以最谦卑的态度,最朴素的心,最明亮的双眼,所以他看到了最美好的世界。


曾听说,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而颜色越是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越是简单朴素的人,越是有内在的芬芳。斯人如平凹先生,自觉渺小,褪去所有华丽的颜色,只留下纯洁的白色,以最清净的心看待外物,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积累知识,最终,于平凡中走出非凡,于渺小中成就伟大。每次打开平凹先生的书,在那清淡的墨香当中我仿佛也嗅到了平凹先生品质的清香。是不是每一个平凹先生的读者都有这样的体味呢?应该是吧!

或许我必须承认,以前的我与平凹先生就是最大的反差。我高调的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如果是一朵花,我会让自己开成最艳丽的罂粟花,迎风招摇。正如太招摇往往没什么内涵,没有什么真本领,硬功夫。在这个年级,在最美的青春里,或许我们都应该退去外在浮华的颜色,沉浸下来浮躁的心,将自己放的渺小一点,再渺小一点,外在柔软而内心坚强,去包容别人,去反思自己。一定要有矢志不渝的目标,更必须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与脚踏实地的毅力。

读此书,于墨香中与平凹先生交流,鄙人幡然醒悟,受益良多。

                                       ——社会事业学院    李燕



《家》


暗夜中滚滚的激流


“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这是巴金先生在激流总序中提到的一句话,而我在暑假期间拜读其《家》这部佳作后,不由得感叹:巴金先生所言,确实属实。虽然巴金在序言中讲到自己对自己的《家》并不满意,可在我这颇无文学素养的人读来都觉得这是极为优秀的作品,可见先生所言确实谦逊。

巴金先生的这部作品构建了一个处于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封建大家庭,讲述了大家庭中不同思想层面的人们之间的相处以及碰撞。由此令读者感受到在封建社会时期对于人们肉体以及精神上的残害与腐蚀的程度之深,以及新青年极力与封建旧社会做斗争的勇气与觉醒。

《家》中,它所歌颂的与它所唾弃批评的通通以一个封建大家庭来展示,这实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一种映射。在这狭小的环境中进行展示,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碰撞更加的激烈鲜明,让读者读来更加深切可感。当高老太爷知晓自己的克定在外边另建公馆与其他女人私下过活时,他训诫克定的场面,作者只是放在了祖父的房间内,空间狭小,可却冲突激烈,老爷子的愤怒与克定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了高老爷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权威、实际掌权者的地位牢固,以及克定虽受先进教育却仍旧窝囊,行事荒唐滑稽的本质。更进一步体现出封建社会中,不少“知识分子”风流倜傥的外表之下,内心对于封建权威的胆怯,同时又懦弱荒唐的实质,进一步衬托出新兴青年敢于与封建势力做抗争的胆量十分可贵。


《家》的成功,不仅在于人物之间冲突的激烈,更是在于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丰满立体。觉慧是小说中新青年的代表,同时也是在家庭里年轻一辈中最热血的一个,他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爷爷病后,家中无人反对那可笑的驱鬼行动,只有他,毅然挡在房门前,怒斥家人可笑的行为,并最后选择了离开家去追逐光明的道路。他十分果敢,甚至行事有些冲动,但他这种逐光的勇气,正是新旧时代交替所需要的精神与勇气,它象征了那个年代的一类人——“逐光者”。

觉新是家中年轻一辈的长者,他同样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可他身上却没有他的两位弟弟对于新时代的追逐的韧劲,反而充斥着所谓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就因为他这样的行为葬送了两个爱他的女人,在小说中多处对他心理想法的描写和行为的对比更是反映出了他的懦弱。瑞钰死前,他一直没有冲进门去,并非是他的能力所致,而是他心目中那封建的理念,阻挡了他去见自己心爱妻子的最后一面。他的想法与现实所做脱轨,是当时那个年代的很多人的代表,一方面他们拥有新式的思想,可另一方面,封建的势力又使这思想显得十分无力,他们是这封建的残害物,牺牲者,而这一切又不仅仅是封建的力量,更是他们懦弱的本性。


对不同人物的刻画以及人物之间的碰撞使得《家》这部作品在我的心中久久回荡,无法忘记,巴金先生对于人物心理细致的描写,以及场景入微的刻画,更是让人久久无法忘怀,无论是高老太爷生日的巨大宴席亦或是驱鬼的滑稽行为,那细致写实的写法,无不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后,也才更加衬托出觉民、觉慧这类年轻人奋斗的不易。正如巴金先生所说,他们的生活并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一场与现实的搏斗,一种新生力量对于腐朽落后力量的抵抗,也正是这种抵抗像众人宣誓着新的时代终将到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强起来”的重要阶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理想信念,应该做像觉民、觉慧一样的青年,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奋斗,不管我们的建设之路上有多少阻碍,都一一踏平,绝不屈服,绝不放弃的理念。

            ——社会事业学院  李想





雅言声韵诵经典,书声悠扬润心灵

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

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

人对酸甜苦辣的判断各不相同

对每一段文字的感悟也各执一词

说不定留言区就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哦!


排版 | 宋健航

审核 | 李   娟 

出品 |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 学生处

往期精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