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藏阅读|《新青年》与五四运动

2017-05-03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收藏《新青年》杂志

5月4日,对于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来说,是个重要而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我们称之为“五四青年节”。提到“五四”,自然会想到九十八年前发生在北京的“五四运动”。如果说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话,那它的核心刊物一定就是那本著名的杂志——《新青年》。我校图书馆收藏有《新青年》杂志1-9卷合订本。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办者和主编为陈独秀。1916年9月1日第二卷起,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的编辑部先在上海,后迁北京,又返上海,再迁广州。1920年9月第八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刊物,主编仍为陈独秀。1923年6月广州复刊后,《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刊物,主编改为瞿秋白。1926年7月25日第五号“世界革命号”印行后,《新青年》停刊。


《新青年》发刊辞中陈独秀对当时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

  •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

正文


刊登在第一卷第一号《青年杂志》上由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辞


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是旧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

封面

正文

刊登在《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的鲁迅文章《孔乙己》


有位署名“二十八画生”的作者,曾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过一篇《体育之研究》的文章,同期发文的作者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章士钊等。这位24岁、来自湖南湘潭的“二十八画生”,四年之后参加了中共一大,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这个人,便是毛泽东。

《体育之研究》正文

“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体总共的笔画数,“生”是“青年学子”的意思。这篇文章首先对体育的涵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他指出:知识和道德诚然可贵,但身体也很重要。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文:许勇

图:图书馆特藏文献阅览


结语

《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追根溯源,也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的。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可以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



往期链接:

戊戌传胪李稷勋的铁路梦

坦赞铁路与交大

本期编辑:xs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