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4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如果从前的著名作家办公众号,他们会输得连裤衩都不剩……

2018-03-29 枫叶君 精致小号


如今,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最新、最迅捷的文字传播方式,没有自己的公众号,连一度傲视纸媒的网站都会觉得心里没底。


文字从来都是和作家相关联的。在从前的知名作家中,有不少人办过报,拿现在的话说,叫“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这班人当然没有手机,自然也就没有办公众号的可能。可是,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他们也办起了公众号,会是一种什么局面?


这些名作家的文笔自不待言,可是,他们将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字世界,以及一个他们从未感受过的受众群体。


文字是鲜活的,而现在的文字,已经与时俱进到这样一个程度:如果你不深入到网站和论坛中,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生词量在逐日增加。


励志的文字,从来都是草根们的向往,被奉为至宝。从1981年4月开始,无数喜欢优美文字的读者,每到固定日子便会眺望兰州,盼着那本从大西北发行至全国的《读者文摘》。拿到杂志,如饮甘泉,那种兴奋的心情,现在的手机族们无法体会。


以电影演员娜仁花为封面的《读者文摘》创刊号


以如今的标准衡量,《读者文摘》中的文章相当一部分属于鸡汤文,但是,那时候鸡汤文很少,每读一篇,都会觉得受益匪浅,内心充实,即便是那些想破罐破摔的人,也会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修理一下小船,继续扬帆远航。


那时的读者,包括作者,万万想不到当年抢手的鸡汤文,如今已经惹得很多读者唯恐避之不及,就像实用主义者躲避无聊的哲学家一样。只要点开一个公众号,十之八九你会首先闻到一股鸡汤味,尤其那些非官媒,没有什么歌颂对象,同时又不敢说些有深度的真话的公众号,鸡汤文成了他们最安全的掩体。


格式方面的变化,也是从前的作家们始料不及的。传统纸媒,标题十几个字很常见,多的也不过二十几个字。到了公众号,标题越来越长,按照腾讯的设置,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标题,算上文字与标点符号,最多可写六十七个字。对从前的作家而言,这个文字量基本可以容纳下一则美联社快讯,比如,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失事。


文风的变化就更大。平时的文字被煽情和噱头所取代,纸媒时代看到标题也就基本看到内容,所以,标题用不着太张扬,而公众号文章则不同,如果标题不能抢先吸睛,阅读就可能被直接过滤掉了。


有的公众号,为表示自己的文章内容幽默,干脆直接以声夺人,标题就是连续二十几个“哈”。从前的那些作家,除非见到半夜遇上鬼的值班编辑,何曾听到过如此恐怖的笑声?


这就是当前公众号的局面,从前的著名作家们能对付得了吗?我们不妨来一次实兵推演。



首先上场的当是鲁迅,民国排名第一的媒介大V。众所周知,鲁迅的绝技是杂文,强项是笔锋犀利,弱项是笔锋太犀利。鲁迅批评当局不留情面,很多文章,让官方恨不得将其一掌拍死,方出胸中恶气。当初若不是得罪了北洋政府,鲁迅也不必在好友林语堂的帮助下,远远地躲到厦门大学去任教。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名篇,也是给当局上的一次过量的眼药。如果鲁迅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该篇推文,一定会发现文章很快被删除,并且会在后台收到这样一则通知:你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图文消息《纪念刘和珍君》已被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责令删除。如有异议,请联系当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咨询。


用我的老家胶东方言说,鲁迅是天生的强孙头,就是性格执拗,本性难易的意思。他如果能改,他就不是鲁迅了。在知名公众号中,鲁迅推文被删的数量一定是最高的。


所以,鲁迅这样办公众号是不行的。对于自己的暴脾气,鲁迅是明晰的,他在1934年4月30日致曹聚仁的信中说:“倘当崩溃之际,竟尚幸存,当乞红背心扫上海马路耳。”这里的“崩溃”,当然不是劣质楼房的倒塌,而是政治的巨大变迁。顽固不化,最后就是扫马路的命运,只是鲁迅不知道,为安全起见,现在扫马路的都一律穿更醒目的黄背心了。


推文被删除多了,说明办号的人思想有问题,删除就有了警示的意义。据诗人牛汉回忆,建国之初,周作人曾致信《人民日报》文艺部,说:如果我哥还活着,党会如何看待他?当时,在国务院主持文化工作的是郭沫若,郭老信笔回复:鲁迅和大家一样,首先要改造思想,再根据改造的情况分配适当工作。


可见,鲁迅不适合办公众号,主管部门是知道的。如果鲁迅还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则其粉丝早晚会在手机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巴金能办公众号吗?作为从天府之国走出来的才子,巴金的文字水平是世人公认的,被认为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作家之一。从实力上看,巴金确有圈粉能力,不过现实却未必如此。


和鲁迅不同,巴金的弱项是太过平实,所写文章名字直白的得如同素描,或者干脆就是夏天瓜棚里的一杯凉白开。巴金的代表作是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出版的《家》,1938年出版的《春》,和1940年出版的《秋》。小说真是好小说,但名字却过于朴实,好像名牌手袋被包在一个装大米的编织袋里。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英雄儿女》,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几代人,其中的插曲《英雄赞歌》到现在还被人们所传唱。可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的。


如果巴金要推这篇故事,不要说原小说名《团圆》,就是电影片名《英雄儿女》都未必能吸睛成功,最起码也要改成这种气势,《烽火前线,兄妹喜相逢;一道电光闪过,英雄战士与美帝同归于尽!》。“团圆”俩字,太平实,信息量又少,如何能提高打开率?


文章题目太普通,阅读量上不去。阅读量不过万,就没有中小号转发;上不了几万,就没有大号转发;没有大号转发,就赚不来粉丝。这就是规律。


巴金的文字水平当然没有问题,但弱势太明显,单凭《家》、《春》、《秋》、《团圆》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标题,如何能吸引粉丝的注意力?所以,文学泰斗巴金也办不了公众号。


当年《读者文摘》火的时候,优美的散文是很能吸引读者的。当公众号变得比《读者文摘》还要鸡汤的今天,这种状况还会出现吗?



中国的散文名家中,朱自清是必提到的一位。如今公众号粉丝中,人到中年者,上学的时候几乎都从语文课本中读过他的散文,例如,《荷塘月色》,《背影》,《春》,《绿》,《匆匆》,等等。这些散文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可是,这样优美的作品能作有吸引力的公众号推文吗?


《春》写于1933年前后,彼时的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齐白石的女弟子陈竹隐喜结良缘,婚后不久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可谓好事连连。此时,朱自清的笔下,完全不见在1927年的散文《荷塘月色》中那种阴霾的情绪,其笔下的《春》,既是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的春,也是自己心中春风得意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就是那个年代,让读者百读不厌的文字。可是,现在如果把它当作公众号文章推送,别人就会撇嘴:这是从儿童读物上选的吗?


我知道一个公众号,号主是一位很有灵秀之气的江南女子,文笔极好,所写文章充满了女人味,特别关注自然,尤其对江南风物的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是,她的号粉丝不多,文章阅读量也不高,总之,给人感觉是一个很小众的号。


现代人缺乏耐心,他们没有时间听你描述,更没有心情体会你的内心,他们只想知道,这是热门话题吗?跟房子、养老金和孩子入学有关吗?当事双方有矛盾吗?矛盾有无激化到人头可能打成狗头的程度?如果没有,那么,此类文章只能供号主自己欣赏。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很多,但以当前读者的口味,恐怕只能沦为内部传阅。所以,朱自清办公众号,绝对没有流量。



公众号,特别是小的号,要发展,离不开原创。原创是要讲实力的,有实力的作家是不是可以,比如,写出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陕西作家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这熟悉的开篇,让很多不止一次读过《平凡的世界》的读者,每次读到,都会跟随路遥的笔触,感受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百折不挠的奋斗人生。多年以来,在爱读书的青年学子心中,这部小说一直占有特殊的位置,可是,出身陕北农村的路遥给他取了个太不吸睛的书名:《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勤奋的,作品是写实的,可是,在征服读者的同时,却未能征服某些评论家:手法太老套了!在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写作手法让作家们蠢蠢欲动的年代里,你还抱着现实主义的老古董不放。


路遥要做公众号,推文也有困难,因为路遥太实在了,没有噱头。唯一能够吸引点流量的,或许就是他的那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标题听上去有几分时空错乱,符合现代人的好奇心理,想来还能勾来几个粉丝。


很多公众号具有新闻性,如同很多主流媒体的公众号那样。如果说这种号的文章,作家未必搞得好,那专业媒体人士总该能够驾驭得了吧?



小时候,父亲的书柜上放着一本封面中规中矩的书,《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马南邨就是邓拓,战争年代曾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建国后担任过《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燕山夜话》是邓拓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的杂文合集。


这些杂文在当年的晚报上很受读者欢迎,可是标题也是再普通不过,诸如,《生命的三分之一》,《说志气》,《事事关心》,《下雨趣闻》,《有书赶快读》,《今年的春节》,等等。单从标题上看,这样的文章若用在现在的公众号上,几乎不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改过自新,恐怕现有的粉丝也会跑掉。


原来,党报的总编辑也办不了公众号。



王朔呢?王朔的京味语言曾经引导了时代潮流,成为许多时髦青年的口头语。没有王朔的小说,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冯小刚,王朔的文字应该是接地气的。


如果王朔要办公众号,也必须是当时,如果换到现在,王朔也会感到疲软,至少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了。有小青年说王朔老了,王朔不服:谁没年轻过啊?可是你们老过吗?不过,坦率地说,王朔的语言也没有当下的年轻一代活了,至少很多人能模仿得很像,写一篇小文,然后署上王朔的大名,而且看上去并不糟践王朔的大名。


好多次有人问王朔,那篇文章是出自你手吗?王朔总是‭一头雾水:我哪儿写过?都是丫冒充的。可见,调侃大咖也难以独树一帜了。


当然,王朔现在也可以办公众号,但问题是,他打算吸引多大年龄段的粉丝?相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年轻号主,王朔显然是大叔的哥哥那一级别的。


看来,从前的著名作家如果办公众号,不但占不了便宜,而且还会被弄得灰头土脸,无怪乎有人说,别看贾平凹的散文好,真上了公众号,那阅读量也高不到哪里去。诚哉斯言。


那么,他们不行,谁行呢?



当然有行的,比如号主MM女士和号主ZC女士,都是挺火的两个号,尽管前者经常被主管部门训诫,后者时常被读者上门对质。


影响大,自然有人膜拜,网上有篇署名时光月老的文章:《自媒体文章标题多少个字,被点击的机会最多》,而且后面特别注明:新手必读。文章素材中就以MM女士的公众号所发文章为依据,其中包括:《我能想到最性感的画面,就是你跪键盘的样子》,《如果当年勇敢一次,人生会不会是另外的样子?》,《“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家的妈妈!”》,等。


文章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综上所述,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最悦目的文章或视频标题字数应该控制在20个字,最长不要超过24个字,只有这样取标题写文章,被点击和阅读的效果才是最佳的。当然,MM女士还有更短的标题,比如那篇被网信办删除的《嫖娼简史》,作者或许把这个忽略掉了,不然也是论据之一。



从前的著名作家或许不适合办公众号,但是,在文字的世界里还算活得实在,比如,鲁迅就是个剖析社会并且有几分抗上的强孙头,巴金就是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朱自清就是个爱国并且清高着的文学老青年,路遥就是个把笔当犁用的会写字的陕北农民,邓拓就是个主流媒体的当家人,王朔就是个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社会青年代言人。不管怎样,他们都是真实的,内心是挚爱文学和文字的,他们从没有装逼。


公众号则是另外一个世界,因为这是一个由粉丝做主的天地,文章严肃了有些粉丝说你傲,文章活泼了另外一些粉丝说你浪,结果,在粉丝的喜怒哀乐之间,很多号主时常迷失在字里行间,结果,他们的文字时常变调,有时候甚至就像一场极不和谐的演出:刚演奏完约翰·施特拉斯的《蓝色多瑙河》,又说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天津快板。


如果从前的著名作家办公众号,他们很可能输得很没面子。这是他们的尴尬吗?仔细想想,答案极有可能是否定的,作为文人,生活在不与公众号为伍的年代,或许还是他们的幸运,因为他们不必在写字时,因为受众的态度而变得极度敏感,这,或许恰恰是他们能够写出传于后世的好文章的原因吧。


作者:枫叶君, 前新华社资深编辑,驻外记者,所著长篇小说《移民》在精致小号(ID: lovejzxh)连载




 精彩生活,离不开精致商品,

精致小电铺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快快点击下图进入选购吧!

     


精致小号热文推荐


李彦宏所说的“中国人的隐私”,

到底换了“谁的效率”?


贸易战再度证明,中美双赢是梦呓,

在扳倒老大之前,老二只能稳中求进


抱歉!儿媳,女婿,我的遗产没有你们的份


李敖:一个欺软怕硬的大师走了


精致小号精彩原创合辑 


原来,过瘾是这样一种格局!




  点击下面的原文阅读,
分享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