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8.7,终于等来一部高级喜剧

轻年力量 轻年力量 2022-05-18

B站、豆瓣、微博用户

欢迎订阅“轻年力量”同名账号



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能真正表现幽默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少,大部分作品要么流于闹剧式的段子堆砌,要么停留在浅层的插科打诨,鲜少有人能从生活的荒诞与谬误中,洞察到真正的喜剧来源。


滨口龙介是个例外。他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与我们擦身而过的细节。沉寂3年后,他带着新片《偶然与想象》登陆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提名(最佳影片)



这是一部轻灵而处处显现作者狡黠洞察力的作品,影片共三个部分,定格了当代都市生活中一些有趣而巧合的瞬间。


三个短片,每一个都自成一体,且个个带刺。滨口龙介仿佛恶作剧一般,努力让片中的角色都无法得其所愿。


在一个普遍提速的年代,他却慢下来,把时间交还给场景中的人物,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给观众一个交代,如此“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让人想到了那个男人



候麦,灵感的起源



滨口龙介曾在某次采访中坦言,《偶然与想象》的诞生,受法国导演候麦的影响颇深:


“《夜以继日》在法国上映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我的作品回顾展,然后我有机会和侯麦长期合作的剪辑师雪美莲进行了对谈,我们聊了聊短片对侯麦的意义,我发现,短片对侯麦非常重要,同时我也一直对“巧合”这个主题很感兴趣……然后我就想到《人约巴黎》。”


候麦对短片的喜好不止于《人约巴黎》,他早年还拍过两部短片,一部是《面包店的女孩》,另一部是《夏洛和牛排》。


前者讲述男人因为追不到心仪的女孩,决定三心两意,对一位面包店女孩大献殷情,结果反倒让头一个女孩误会,与男人终结良缘。


后者则描绘了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男人为了让女人嫉妒,选择把另一个女人介绍给对方,但此后又不可避免地和心上人陷入难舍难分的纠葛。


>>>夏洛和牛排(1960)


两部短片成为日后《人约巴黎》的叙事雏形,在那部由短片组接起来的长片中,同样可以找到似曾相识的桥段。


候麦随后推出的“四季物语”和“喜剧与谚语”系列,也均是在此基础上做的拓展和变形,但母题仍旧围绕理智和情感、道德和情欲之间的矛盾展开。


作为一部向大师取经的作品,《偶然与想象》与《人约巴黎》当然存在结构上的异曲同工。


仔细回味两部影片,你甚至能在它们具体指涉的话题和意象上找到重叠与共鸣。



比如《人约巴黎》的第二个短片中,女人虽然一直和情人幽会,但对偷情场所私密性固执到近乎无解的执拗,与《偶然与想象》中文学系教授办公室里那扇门形成巧妙呼应——


一位脱产主妇为帮情人报一箭之仇,冒然前往教授办公室,朗读其小说中露骨的性爱情节,目的是为了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让教授失控沉迷肉色从而令他身败名裂。


两人一直在要不要关上门这件事上展开心理博弈。教授因为和主妇单独相处一室,为避嫌而选择了开门。主妇则因为书中的尺度,出于羞耻之心选择了封闭(关门)


这扇门不单单象征二人各自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处事态度,同时也可视作是私域和公共领域,就敏感话题的边界问题展开的争夺。




你当然可以说这种巧合是一种随机的偶然,但滨口龙介对候麦电影中微妙而恰到好处的喜剧元素理解,却是真实存在的。


还是拿第二个短片来说,教授主动开门,除了有避嫌以彰显自己风度与人格外,其实还有个隐藏的细节不易被外人捕捉,那就是他其实也在变相通过这一举动,试探主妇的欲望深渊,并进而满足自己


开门前后两场戏,其实已经把教授的内心世界暴露得一览无余。一场是主妇关门前刚开始阅读性爱文字的部分,教授脸上浮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除了震惊外,你能感受到更多的是蠢蠢欲动。



不过碍于身份和场所,他没办法按照所想对主妇图谋不轨,于是只能通过开门这一举动,让小说中幻想的情爱照进现实,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主妇的声音宛如焕发他生机的春药,刺激着教授早已枯竭的前内腺。这也是教授后来为何在知道主妇的真实意图后,仍打算将原本用来取证的录音,拿来当做自慰材料的原因(也和主妇出于崇拜的主动要求有关)


要理解这段关系的幽默之处,得从他们后来各自的结局说起。主妇因为将语音文件投递到错误的教务邮箱导致丑闻败露,让教授被迫请辞,而她也因这件事致使婚姻破裂。但这反而达成了她此前与情人的约定——用美人计让教授身败名裂



这种看似荒诞的巧合,乃至对局中人而言不合时宜的玩笑,其实在《人约巴黎》中就有过呈现。


片中,一名大学生因为怀疑男友出轨整天疑神疑鬼,直到偶然邂逅一位帅气小伙才让她重新振作起来。但因为同日遗失钱包的关系,她误以为和自己搭讪的小伙是贼。


为了验证对方身份,她和小伙约定到指定的咖啡馆见面。在那里,她意外目睹男友出轨的事实,并因负气的提前离开,而不得不继续保持对小伙的错误看法。


或许正是深谙候麦电影中此类戏谑但颇富哲理的观点,才让滨口龙介将新片取名为《偶然与想象》。他们相信偶然性赋予生活的喜剧效果,而名为“想象”的正餐,看起来更像是笑过后的反刍。




必然之外,另一种结局



候麦虽然擅长大段的文本描写,并善于从中挖掘和讽刺人性的伪善与嬗变,但高密度的对话,还是极易让不习惯此番套路的人给他贴上“话痨”标签。


虽然同样是依靠大量文本建立起来的作品,滨口龙介的新作为调剂文本过分充实带来的想象力匮乏,玩儿了两个小花招,并将它们清晰甩了出来


第一个花招出现在影片的第一支短片。


女孩得知前男友和她的闺蜜打得火热,感到嫉妒的她不但伺机撩拨前男友,还在次日与闺蜜的聚会中,当面揭晓她和前男友的关系,导致闺蜜得知真相后气愤离开。


但下一秒,伴随女孩捂脸的特写画面,镜头随之拉远,二度折返回她向闺蜜摊牌的画面。很显然,这是发生在另一个空间的事。


在新的对话中,女孩忍住了报复这对情侣的冲动,而选择陪前男友演戏演到底,大家互相装作不认识,最后独留她自个儿黯然离场。


观众无从得知这两个情景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倘若以女孩最终独自离开的情景作为源头来理解,那你不妨相信,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此前对前男友的撩骚也罢,对闺蜜的报复也好,都不过是停留在她脑海中的想象,现实中的她,并没有勇气去破坏别人的幸福。


如果照此理解,那么截止到这个场景(捂脸)以前所发生的的部分,你都可以理解为不是真实发生的。


可如果将捂脸前的戏当作真实发生的部分,那女孩最后呈现的表情,则完全具备不同的含义,甚至可以说有点“黑深残”。


因为那显然不是放下一段感情后的释怀,分明是成功制裁情敌后的洋洋自得。


滨口龙介在此处设置有关想象的机关,与喜欢往实了讲的候麦形成截然不同的两套文化思维,也体现了东西方对待事实和真相两种相反的态度。



影片的第二处花招出现在第三段短片。


这是两位因长期失联而误将彼此认作高中同窗的女人,二人的尴尬遭遇,直到她们将错就错互扮故友后才得以缓解。


片中围绕“身份错位”这件事展开的讨论非常有趣,也真实得扎心。


按照滨口龙介最初的设想,第三段故事同样参考自《人约巴黎》,但要比他原创的第一个故事“更轻盈,也更快乐,同时也更复杂,更有阴影”。


可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段反而成为全片中最富明亮色彩的一段。两位女性尽管因为误会错把对方当成多年不见的好友,但心灵之间的真诚对话,让她们放下了芥蒂,在某个瞬间甚至真的以假乱真,成为了彼此一心挂念的“好友”。



这一段也是相较原版(《人约巴黎》)最不像原版的一段,虽然它同样讲述两位陌生人因巧合发生短暂交汇。但叙述的重心却从原来的“男人想与陌生女子有些什么”,转移为“陌生人放下心墙努力给彼此带去希望”。


导演在设计脚本的过程中,先是用误会加深矛盾,但转而以此为契机,制造了一种凌驾亲密之外的信任和情谊(尽管只是昙花一现)这种矛盾而复杂的对立统一,成为影片的点睛之笔,也为观众习以为常的眼见为实和随之而来的必然之外,提供了的另一种解读可能


滨口龙介说,他原本计划将《偶然与想象》发展为7个短篇故事,但最终只保留了3个,未来也许会完成剩下的4个。


无论看不看得到成品,今年的这部短篇集,加上随后帮助他在刚结束不久的坎城电影节拿到最佳编剧的《驾驶我的车》,滨口龙介应该会成为继今村昌平、是枝裕和、河濑直美后,另一个在欧洲影坛大放异彩的日本影坛“新星”。



作者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End-



往期精选


这部暑期档“黑马”,太颠覆常识


被女演员告上法庭的鬼才,却用这片吊打主流


影视2.0时代,内容生产者的坚守与创新


IP之外,好莱坞商业片的开发圣经


赵喜娜道歉,也救不了《速激9》


当我们与“不老骑士”互为镜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