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版“战狼”,又被狠狠感动一次

轻年力量 轻年力量 2022-05-18


B站、豆瓣、微博用户

欢迎订阅“轻年力量”同名账号


1988年,汉城(首尔旧称)奥运会在韩国如期举办,一首《Hand in Hand》成为韩国的名片,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这首歌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首主题曲,其传唱度之高,成为当年的热门金曲之一。


和歌曲中塑造的积极形象截然相反的是,这届奥运会并没有给韩国留下太多光彩记忆,赛场内外频发的体育丑闻层出不穷,让本届奥运会有了“最黑暗奥运会”的臭名。


>>>韩国人“历史性”收获拳击冠军


从长远角度来看,汉城奥运会可被视作为韩国积极打入世界大家庭的缩影。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让韩国人相信自己应该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申请加入联合国是走向舞台中央的重要一步。


你没看错,直到80年代,韩国依然是一个被联合国排除在外的国家。为了说服其他国家为自己入联投票,韩国人将目光盯上了有最多投票名额的非洲。


作为当年和非洲人打过交道的韩国外交官,有人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了小说,并在去年被人改编成电影。


今年的釜山电影节,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摩加迪沙》狂斩6项大奖,并在韩国公映后,以345亿韩元(合约1.8亿 RMB)的姿态暂登韩国年度票房冠军位置。



和当年代表韩国文化输出的《Hand in Hand》一样,韩国人决定将这部电影,送上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名单。


与《战狼2》当年的落选比起来,这部韩版“战狼”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拥有更成熟的竞赛资格。



PART.01

背景


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这座位于东非以北的城市,除了有索马里第一大城市之称,还有个特点:骆驼比人多。


长达20年的无政府状态,让摩加迪沙至今依旧充斥着反叛和内乱,街上随处可见的枪支和童子军,向外界展示着那里的动荡与不堪。


>>>童子军误将朝鲜人认作中国人


《摩加迪沙》取材自上世纪80年代末,准确讲是1987年。彼时,韩国政府刚开始和索马里的巴雷政府接触,尝试拉拢对方为自己入联做准备。


不巧的是,长期腐败的雷政府将国际救援物资中饱私囊,并利用特权打压国内宗教、民运等一系列活动,导致索马里内部矛盾积压,随后被艾迪德率领的武装势力于1991年将其推翻。


>>>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


影片主要从朝韩两方视角为观众展现了索马里内乱期间,外国使领馆遭遇的冲击和挑战。作为当时尚未和巴雷完全达成共识的两国政府,他们不时需要通过贿赂等违规手段为自己谋求政治利益。


有意思的是,在韩国人努力通过正当途径为自己谋求战略合作伙伴期间,朝鲜人却在这项计划中充当起讨厌的绊脚石角色。影片前期围绕两国针对入联计划的斗智斗勇段落,也反映了当时朝韩在冷战思维中针锋相对的状态。


作为影片里附带提及的产物,中方在那次动乱中也有过大规模撤侨的经历



1991年,索马里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内资源奇缺,当地百姓民不聊生,预见到动乱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中国政府当机立断,从当地撤离了大量使领馆、医疗、工程技术领域的人员。


根据后来的数据统计,中方外交人员撤离时,摩加迪沙原本50万的居民已出逃2/3,当地电厂被炸,全城陷入一片漆黑混乱之中。影片后半段大量夜间戏都在极其昏暗的条件下拍摄,反映的就是那段黑暗时刻。



PART.02

韩版“战狼”


看过《战狼2》的观众一定不会对《摩加迪沙》的故事感到陌生,二者都讲述了本国侨民如何在异乡遭遇兵变后,齐心协力逃离风暴中心。不过从结果上来看,两部电影取得的评价有本质区别。《战狼2》虽然获得了极高的票房回报,但口碑褒贬两极的评价,让它难成影史经典。


《摩加迪沙》才是口碑和商业利益双赢的那一个。


电影自上映以来,不但韩国本土票房表现强劲,内地看过“学习版”的观众也给出8.0以上评分。归根结底,还是两部作品主导的方向有着明显区别所引起的。



《战狼2》本质是一部打着个人英雄主义旗号的爱国电影,无论是挥臂招展的国旗,还是那段有关护照的论述,背后无一不指向国家意志和泛意识形态的隐喻之中。


《摩加迪沙》有类似的故事框架,但在本就足够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导演聪明地做了减法:没有宏大的描述、没有对敌对阵营的夸张抹黑,有的只是对同宗同源的朝韩两国,因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分裂所表现的痛心和无奈。


影片有多个段落展示了来自两种不同制度的人,对彼此抱持的戒备和偏见。其中一些桥段甚至还刻意采用悬疑感十足的镜头和配乐加以烘托,将朝韩两国无处不在的小心思刻画得淋漓尽致,笑果满满。



相对《战狼2》的家国情怀,《摩加迪沙》的视角明显收得更窄,就像刚才提到的,它并没有过多去探讨家国命运、个体与集体捆绑一致这类宏大命题,而是将落点摆在朝韩两国血浓于水,却不得不骨肉分离的、更能引发受众情感体验的层面。


影片中,作为曾经甩掉成见帮彼此逃离战乱的两拨人,回国前不得不面临现实压力私下告别的段落,是激发它产生更多共鸣的关键因素。看看隔壁的现状,再看看我们的对岸,此情此景,要说没半点共振多少是自欺欺人。


因此,说《摩加迪沙》是韩版“战狼”,看起来对,但实则不然。它和《战狼2》内里表达的终究是两种东西。



PART.03

信手拈来的类型化


曾经看过一段话非常有感触,说韩国也许在各类型片中也许做不到顶尖,但它厉害的部分,是可以将所有题材分门别类,依次进行套路化创作。


具体到《摩加迪沙》这部影片,可谓对那句话的生动阐释。


电影本质上探讨了朝韩两国人民借特殊环境放下戒备,重拾民族情谊。但除此以外,你又能从中找到很多标准商业电影的元素。比如影片结尾的追车戏,就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叙事思维。


但这场具备戏剧夸张成分的戏,又和朝韩两国成员必须按点抵达救援地点,以及索马里本国的混乱情形结合得天衣无缝,这也是影片即便表现出商业性特点后,依然能自洽而不招人厌恶的亮眼之处。



拍出过《薄荷糖》、《诗》、《燃烧》的李沧东曾直言“韩国电影不值得学习”,但与此同时你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商业片已经把类型化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是反应现实问题的剧情片,还是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历史片,韩国如今已经做到通过商业元素包装出任意一套令人信服的故事,类型化叙事已经被他们拿捏得死死的,几乎吃遍任何你能想到的题材。


《摩加迪沙》作为韩国今年申奥的电影,用纯熟技法再次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说到底,那些令我们感动的时刻总来自一段段具体鲜活的个体经历,个人英雄式的叙事无论多么令人振奋,它终将在时间长河中消散解体。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End-



往期精选


《沙丘》:史诗巨制还是言过其实?


让人生理不适的猛片,结果是碗大杂烩


完美无缺的机器男友,用过都说好?


HBO这出爱情悲剧,真实得想报警


替香港底层发声,这片妥妥年度十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