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相

轻年力量 轻年力量 2022-05-18


B站、豆瓣、微博用户

欢迎订阅“轻年力量”同名账号


罗伯特是一名波兰警察,一次他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其所在辖区的富豪被人谋杀,他得去调查找出真凶。


在富豪家中,罗伯特发现了大量疑似同性恋倾向的杂志和录像带,这让谋杀案的性质被改变,因为针对类似的案例,官方有专项整治计划,称之“风信子行动”,罗伯特的同事们私底下更喜欢称其为“逮捕娘炮行动”。


今年,根据这项计划改编的电影上线Netflix,让观众目睹了一个缺乏包容和自由的国度其可怖之处。



“风信子行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波兰,官方发起这项行动的起因,源自一名男同性恋杀害了当局的一位秘密警察。此后,当局以缉凶、防治艾滋病为由,对同性恋群体展开大规模调查。


波兰警方当年的调查方式相当粗暴,影片对拷问细节做了高度还原。


比如,他们会对被调查群体刨根问底,其中的相当部分问题都直接侵犯被调查人的隐私,倘若你为了个人尊严拒绝合作,迎来的,将是警方“无微不至”的铁拳教育。



屈打成招的“真相”唾手可得,乃至成为一个国家的常态。


影片中,男主罗伯特调查的谋杀案推进到一半便被上级叫停,理由是被调查人员因意外死亡,导致案件缺少关键性物证与人证,而不得不提前结案。


而所谓的“意外死亡”,其实大多和受害者不堪警局滥用暴力选择自杀有关。身为警局的一份子,对真相的执着,让罗伯特在真相和谎言中不停摇摆。他必须在职业操守和个人利益中做出选择——作为国安局高层的儿子,他必须懂得“正确”的含义。


片中有个镜头非常耐人寻味,进入富豪家中调查时,导演刻意在罗伯特查案时,往现场的桌边放置了一本名为《面具》的小说,仿佛在提醒大家冷战末期的波兰所处的压抑状态。


权力的高压管制下,人必须时刻戴上面具才能体面地活下去,那里并不存在什么自由意志,有的只是《1984》中那段著名箴言的复刻:“老大哥在看着你”。



如此恐怖的氛围下,没有任何人是自由的,更何况是被国家机器重点照顾的同性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仅1985到1987年期间,波兰就有数千名同性恋遭到当局的秘密监控和扣押,期间设立的“粉红档案”逾1万件,且至今仍未解封。这些档案背后包含社会各色人等,最惨的是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


倘若在警方的调查中不幸暴露自己身为同志的身份,留给他们的结局非常残酷,轻则丢掉饭碗,重则妻离子散,有的最后甚至闹到以自绝于天下的悲剧收场。



性取向自由在当时成为一个人人避而谈之的话题,波兰警方严苛而忠诚地执行着上级命令,埋伏在社会的各个场所,去抓捕那些破坏“波兰家庭和欧洲基督教文明的毒虫”。


被捉拿归案后,等待同性恋的除了肉体折磨,还有行政层面的“处决”——他们必须签署一份声明,正式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份声明是这样写的:“我从出生起就是同性恋,有很多伴侣,所有伴侣都是成年人,我对未成年人没兴趣。”


签署完声明后,他们还将遭受无尽的、近乎羞辱式的拷问,有亲身经历者曾回忆:“他们要我填写同性恋者档案文件,上面要写姓名,还有性相关的事情,例如我们喜欢的性姿势,还有我们喜欢的对象类型。


经过此类盘问过后,不堪羞辱的部分同性恋会选择移居海外,而那些留下来的人,则不得不转入地下,举行秘密而非法的同好聚会。



作为一部反思80年代波兰打压同性恋群体的电影,《风信子之恋》分别从两个角度,批判了集权政治下个体意志的消亡和特权阶级的双标思维。一个是从罗伯特的视角,另一个是从政府高层。


随着对谋杀案的调查不断深入,罗伯特原本潜伏的性向终于浮出水面——和大学生艾瑞克的交往,促使他不得不直面真实的自己。


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罗伯特没有办法完全摆脱掉男权社会施加给自己的影响,在家庭中,他必须时刻接受来自安全局的父亲的检视,“男人就该有男人样”的敲打,让他很难摆脱固有观念去探索真正的自我。


等罗伯特意识到自己和艾瑞克覆水难收的关系后,他一度回到未婚妻身边,尝试用传统的家庭观驱逐掉正在身上觉醒的性意识。这一方面源自罗伯特的逃避,另一方面,也源自他不够坦然的人生观。对比之下,艾瑞克才是真正获得自由的那一个。



再来看看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府高官。他们一边风急火燎地执行风信子行动,另一边,一些人却私下利用资源满足自己的同性癖好,并在事后将男妓杀人灭口。


和那些被他们迫害的对象相比,行政特权给了这些人免于社死的金牌,而作为社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他们知法犯法的行为,直接让公证和真相在这片土地上沦为笑谈。


比起电影反映的问题,或许更令人绝望的是波兰如今面临的现实。


虽然随着东方阵营的陆续瓦解,让波兰一度实现过和西欧一样的自由,进步价值观的引进,也让本国的女权主义和LGBT群体有过自己的社区,不过随着极右翼政党的上台,这一切正逐渐化为泡影。


民粹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下,波兰右翼政党通过坚持排外、支持保守传统和抵制西欧多元价值观等多项举措,并结合宗教在当地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已经获得了大部分主流选民支持。而那些此前曾有过发声机会的性少数群体,则再次成为了被排挤的对象。


>>>2019年,波兰当地一男子手举耶稣像

表达对LGBT群体的反对



现在,无论是教堂还是媒体,政府还是学校,波兰社会到处都充斥着“同性恋有罪”的论调。右翼政党领袖称同性恋行为是“从童年开始对儿童的色情化及对文明的侵蚀”,议会代表也表示,要将波兰打造为一个不存在同性恋的净土。


高调的反同政策,除了极大挤压同性群体生存空间外,也间接让极端反同事件连年激增。2018年,波兰北部城市的一位市长因支持同性群体,被右翼政党煽动的极端分子刺杀身亡即是典型代表。


在有关个体自由和宗教信仰为主导的传统价值观越发分裂的当下,留给波兰同性恋群体的出路已经越来越窄。影片结尾,我们无从知晓罗伯特最终有无找到他的同性爱人,但当画外音的警笛响起的那一刻,我想我们大致都能领悟到角色的命运。


这,或许才是导演留给现实的最大隐喻。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End-



往期精选


韩国又出催泪爆款,这一点你绝对想不到


中式婚姻的一地鸡毛,终究绕不开它


一流的画面,三流的叙事


韩版“战狼”,又被狠狠感动一次


《沙丘》:史诗巨制还是言过其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