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限制级,这大尺度竟是防疫宣传片?
B站、豆瓣、微博用户
欢迎订阅“轻年力量”同名账号
1590年,意大利一个偏远山区,一家犹太人正驱车前行。从穿着打扮来看,他们是一个富庶之家,他们即将前往的地方是当地一家女修会。
这里和正规修道院最大的差异在于,想追随上帝,你得有足够的入会费,且钱还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一年可能就只招3个名额。
男主人执意将女儿送给女修会,只为兑现当时的承诺:妻子生下爱女伯纳黛特时,后者已经奄奄一息。为此,他暗自许诺,只要女儿平安无事,他将亲自把女儿献给上帝。
现在,是时候兑现承诺。
可男主人绝对想象不到,自己的女儿将成为当地“圣母”,他更不会想到,女儿的事迹将在多年后被人改变成电影。执导的不是别人,正是用《本能》享誉全球的荷兰著名导演保罗·范霍文。
范霍文今年用《圣母》打进戛纳主竞赛单元,再度宣布了自己惊人的创造力。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他,能在如此高龄下依旧稳定输出高质量作品,这样的能力,可不是只能上综艺求曝光的内地导演所能企及。
影片的历史背景参考大部分来源于一本纪实性文学——《不轨之举: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蕾丝边修女的人生故事》。有意思的是,国内的出版社于上世纪90年代,还将其翻译为了中译本。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段有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
影片侧重表现了女主人公伯纳黛特从进入教会,到和另一位修女巴尔托洛梅娅相识相知再到相恋的全过程,期间穿插了宗教、信仰、瘟疫、权力和政治等元素,套用原著党的话来说,是一部“精彩度不亚于虚构小说的作品”。
不过与豆瓣8.1的高开相比,电影在IMDB的反向平平,2千多人只给到6.7的评分,估计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影片中有对宗教的直接揶揄讽刺,这对有信教传统的海外观众来说,无疑在挑战他们的底线。
《圣母》的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小伯纳黛特被送进女修会后,因为身处宗教氛围,而不得不信奉大人们要自己信奉的主,并在成长过程中利用宗教为自己捞到地位和好处。
电影多次出现了乳房的特写镜头,第一次是在伯纳黛特被父母送进女修会后,孤苦无依像圣母像祈求保佑时,圣象底座忽然坍塌压倒了伯纳黛特。短暂惊慌过后,伯纳黛特本能地将嘴伸向了圣母袒露的乳房。
这个反常举动并不具备任何挑逗性暗示,相反,恰好体现了尚处年幼期的小女孩因缺少家人支持,不得不用婴孩时期嘬奶嘴的原始行为,来为自己身处陌生环境下的恐惧找到某种慰藉。
至于后面有关乳房的特写,则大多和信仰与情欲相关,对片中符号隐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重点研究,这里不过多展开。
总之,女修会半隔离的隐世状态让伯纳黛特相信,只有上帝才能拯救她,而她也注定只属于那个名叫耶稣的男人。这也解释了为何伯纳黛特在有关男性想象的梦境中,大部分时间都和耶稣相关。
如果仔细思考耶稣之于伯纳黛特的意义,会发现他在片中已经不单纯是宗教领袖的象征,还承担了小女孩性幻想的对象,所以你才能在一些“王子救公主”的噩梦中,频频看到他将受困的伯纳黛特拯救出来。
然而神终究不是伯纳黛特一人独占,在教会的熏陶下,她意识到这个独特的男人除了能给自己带来精神慰藉,同时也是她稍加利用就能迅速上位的利器。
片中有多个段落展现了教会不为人知的一面,当中不牵扯任何信仰,有的只是成人的利益得失和算计。女院长和男院长有他们的矛盾,男院长也因为长期无法得到中央教会垂青而对后者心怀不满。
看清楚这一点的伯纳黛特有效利用了自己的“通灵”体质,开始在女修会装神弄鬼,让民间和教会高层慢慢开始相信她具备成为圣母的资格。这个过程中,她打败了在女修会拥有绝对威信的女院长顺利篡位,还利用新近获得的特权,和小情人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甜蜜生活。
二人手握的那柄被巴尔托洛梅娅改造过的圣母像——这一原著中并不存在的道具——充分表达了导演对宗教的态度:宗教就是任人玩弄的道具,政客眼中,它是统治无知百姓的工具;情人眼中,它不过是用来增进亲密关系的情趣用品。
这种对宗教直接开炮的姿态,是导致《圣母》被部分信徒抛弃的原因,但看起来范霍文对此并不怎么在乎。相反,他还借影片调侃了一把美国日趋保守的创作氛围:
“本片之中两名修女之间的情欲戏,法国观众看了相信也会受到冲击,但仅此而已,没人会去上纲上线。而在美国拍摄这类题材时,剧组必须要请到所谓的亲密戏协调员(intimacy coordinator)在场督导。这是反性侵运动后诞生的一个新岗位,但是在法国,完全不会有人觉得有这个必要。”
不管欧美的创作氛围如何格格不入,此次《圣母》的情欲戏部分依旧保持了范霍文的一贯作风,不藏着不掖着,还能让观众各取所需得到想要的部分,不得不说,他的确是当世仍在拍片的导演中,最会拍情欲戏的少数派大师之一。
作为一种巧合,影片涉及到的黑死病段落,又和当下全球面临的防疫困境不谋而合。虽然是跳票一年后才进入的戛纳(2020年因疫情推迟参选),但相信当初拿到剧本开拍的范霍文也绝不会想到,电影在完成后不久,全球就迎来了一场病毒灾难。
利用耶稣代言人的假象搜刮特权和利益的做法,让伯纳黛特存在道德上的不正当性,但这个动机不纯的举动,却阴差阳错阻止了其所在城区被瘟疫感染,让影片某种意义上自带一丝黑色幽默的味道。
如果不是考虑到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影片开拍的时机,你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就是一部中世纪题的“防疫宣传片”。
作为这场瘟疫的主舞台,对教权的政治生态及女性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夹缝求生的描写,亦是影片之于常规LGBT题材,探讨得更深入的一个部分。
可以看到,即便在瘟疫肆虐的中世纪,掌握核心权力的教会依旧握有绝对的权威性,百姓无法对其说“不”,一切均按照教会的旨意运转。这个实际等同于政府意义的教会,其高层随时可以打破游戏规则,成为主宰大多数人命运的真·上帝。
当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贪污自然在所难免。片中有关教皇信使废除伯纳黛特院长资格,将院方财产归于自己名下的做法,是导致前任女院长和他翻脸的直接原因。
与其说是伯纳黛特利用虚无的宗教偶像让信使中了黑死病的诅咒,倒不如说,是贪得无厌和对科学的一无所知让他最终命丧黄泉。
至于伯纳黛特动用何种办法说服前任女院长与她自己的信对立,这就要从伯纳黛特老谋深算的生存哲学说起。
被教会判处极刑前,伯纳黛特借和女院长私下对话的机会,将信使的贪婪和其感染黑死病的现状一并告知对方,要对方加入自己阵营,推翻信使吞并女修院的野心。
这里虽然是一个收钱才能谈信仰的地方,但到底倾注了老院长一辈子的心血,外人要来动这块奶酪,她当然不会像伯纳黛特上一次算计自己那样忍气吞声。而伯纳黛特通过联盟即保全了自身性命,还利用信仰灭掉了知道自己同性恋身份的仇敌,不可谓不高人一招。
影片尾声,伯纳黛特告诉情人巴尔托洛梅娅:支持我的人也许会因为真相揭晓再度把我架上火刑架,但现在你我都安全了,因为我成功地证明过自己(圣女身份)。
在那个宗教大于一切的年代,女同性恋倾向依旧被视作是一种男权崇拜的模仿,且一旦揭穿就将遭受严厉的惩罚。阿伯戴特深知其中利害,所以利用这一点成功躲过一劫,算是一次骗子的大胜利。
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利用大众对宗教的信仰保护了自己的爱人,让旁人不再质疑圣女的选择,即便那违背当时的主流意志。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纯又最深沉的爱——尽管它最终以失败和不欢而散告终。
原著中,巴尔托洛梅娅对待这位年长于自己的情人,态度是暧昧而矛盾的,人们无法知道二人的真实感情到底是真是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们曾经有过相互依赖。
人们无法对那个只存在于历史文献和旁证的主角了解更多,一本书的厚度和一部电影的时长,终究无法为我们还原伯纳黛特的全貌,但透过她的手段和计谋,我们看到了一个“特殊”的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处境。
虽然它们时而卑劣,时而勇敢过人。
-End-
往期精选
爱ta就干掉ta,差点没被这部R级笑死
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相
韩国又出催泪爆款,这一点你绝对想不到
中式婚姻的一地鸡毛,终究绕不开它
一流的画面,三流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