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诚法师:占便宜的人,实际是消耗了自己的福报!

2017-08-24 妙音故事集锦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

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

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

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大智度论》中说:“若著心布施,有不称意事,则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

那该怎么做呢?要有心理准备:即使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善良的,也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乃至可能有人误解、排斥,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常的。

布施的对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犹如田地,同样一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地中收成不同。有三类对象,对他们造业后果很重,称为三种福田:恩田、悲田、敬田。父母师长称恩田,贫穷困苦之人为悲田,佛法僧三宝为敬田。

供养、布施,要随力随分,重在内心的敬信而非外在的钱物。孝敬父母、供养三宝、布施贫困,凡事包容大度、发心广大,就是修福;刻薄吝啬、恣意浪费、怨天尤人、轻狂浮躁,就是损福。

佛菩萨累劫对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努力做种种令众生欢喜的事,就是为了和众生结善缘。自己的行为能够帮到别人,正说明生命有价值,要能够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更好,这本身就是我们所愿。

每个人的性格、知见、习气等,带有过去业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欢布施的人今生也会喜欢布施,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当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才可以改变命运。修行就是要改变恶的习气,增长善的习气,用愿力来扭转业力。

人不能简单分为“好人坏人”,命运也不能截然分为“好命苦命”,因为人是善良与烦恼共存,命运也是福祸不定的。正是因为我们有烦恼,造了杂染的业,所以感得苦乐交织的果。丢失财物,从眼前来说是自己不小心,不是做好人造成的。若已无法挽回,那就做布施想,为未来种下福乐的种子。

要造什么样的业,做什么事,取决于我们的宗旨和智慧,在这个方向下,随顺因缘而为。譬如佛弟子立志成佛度众生,就应按照佛法的教导广行善业、勤积福慧,这是主动的选择。自己要怎样去修行为善,则随缘而为,或听闻、或承担、或布施、或持戒,自己在什么因缘下就做好该做的事。不同的善业感得不同的乐果,譬如布施得财富,戒行得尊贵等。

对于个人修行而言,对方假乞讨,也不碍自己真布施,发愿以今日之财布施作为未来法布施的因缘,更深地救助他心灵层面的贫穷。对于社会建设而言,在冷漠自私、唯利是图的环境中,能够有一份真诚的慈悲是无比宝贵的。不管真假,他都是“乞者”:物质与精神的贫瘠,都需要帮助乃至救拔。即使面对假乞丐,我们也可以“真布施”。

我们决定不了别人的行为,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在自己不会感到勉强、为难的范畴内布施,如一元、两元。“假乞丐”不碍“真布施”,修自己的同情心、慈悲心,还可以发愿以今日布施财物的善缘,结下未来更究竟帮助对方的法缘。

菩萨要发心,但这颗心不能执著。譬如布施,要广行布施,精进布施,但不能执著于有一个布施的“我”,有一个被施予的对象,有一个所布施的东西。一旦有了执著,就会产生贪吝、嗔恨、骄慢等烦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需要高妙的智慧,是菩萨高阶修行的功课。

物质布施是为结缘,法布施才是真正的饶益。借此因缘发愿:愿我未来能够圆满布施波罗蜜,普施法财,究竟饶益众生。“若著心布施,有不称意事,则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若著心供养善人,有少凶衰,则嫌布施不应,悔惜所施。”

生活中处处可以行善。把路上绊脚的石头搬到一边,方便其他行人;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一个座;给心情不好的朋友一个鼓励;进电梯时为后面的人按一下门;别人提着重东西时帮着抬一抬……以待人着想之心去付出,无论是财物、体力还是智慧,都是在行布施。

把工作当做对他人的布施。每天都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说明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去做了就能累积“财富”,从世法上来说,是业务能力、是人脉、是工作责任,从佛法上来说,是善业,要欢喜地做。

占便宜的人,实际上占不了别人的便宜,只是消耗自己的福报;吃亏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吃亏,而是偿还宿债,若能够作“布施想”欢喜而为,则成为增长福报的好机会。其实我们内心的不愉快,正是因为自己有贪有执。修行人不是拿别人的烦恼开刀,而是与自己的烦恼战斗。不被烦恼所困扰,才有办法看清境况、智慧处事。

吃药、调理、锻炼身体,能让身体健康;听闻、思维佛法,转变心意,能令心灵自在。身体不好,一方面有宿世杀生或伤害众生的业因,另一方面也有今生饮食、作息等不适当的外缘。现在要多造善业,随缘慈悲放生护生、素食、布施医药、照顾病苦,并遵医嘱保养身体、注意锻炼等。

贪利供养,嗔心持戒,憍慢作福,胜他布施,无殷重心,非广大意。若如是行,难招净业。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

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文:学诚法师。


忍之为德——学诚法师的博客

【题记】本想是为师父打抱不平,没想到师父是如此宽容大度。师父所言极是,“听不同的意见,被人批评,正好冲击自己的自性执著。”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烦恼、争端、纠纷是因为“自性执著”而引发的。从市井之人到社会精英,或为己利,或为己见而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乃至伤及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从师父那里我学得了,破除“自性执著”,尊重、包容异己的存在是佛法的智慧。


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我等等这些词,世间人习惯用来描述、赞叹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品质。我平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经常能听到“我就是比较自信”,“我就是很自尊,不能受一点点委屈”,“我就是要强,不甘示弱,凡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好”等等这样的话,当时听了也没觉得这些说法和做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对,因为我自己实在跟他们是一样的,也是自尊、自爱、自我、自信,有时候可能还自傲、清高,跟许多人一样也忍受不了屈辱,所以也就不认为这些是多么大的缺点和错误。

可是,现在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些实在都是凡夫的品质,是需要用佛法来对治的烦恼。观念改变了,行为也跟着改变。现在我为人处世较以前宽容大度多了,也能够包容激烈,甚至是侮辱的异己之见。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师父悉心教授的结果。

自从接触佛法以来,浏览师父的博客和网友提问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定课,遇到各种问题,我也给师父留言提问,从4月16日开始,到11月2日,我在师父博客上提问超过200个,整理出的文字五十余篇近六万字,估计是师父开博以来个人累计提问量最多的。有同修老乡经常善意地提醒我说:“你天天给师父出难题,都像你这样,可要把师父累倒了。”我听后,想:“也是,师父那么多弟子,如果都像我这样,师父每天不用干别的,光回答问题都忙不过来。”虽然想是这么想,但是一遇到问题还是很希求问师父。师父一如既往认真、耐心、细致回答每个弟子的各类问题。

可是有一段时间里,师父博客的提问空间几乎成了战场,战火纷飞,恶语相向。我看后非常着急,悄悄给师父发纸条:“师父,我发现个别人由于各种自身的原因,说了些极其恶劣的话,我看后非常担心,不知道能否在管理员的环节做些处理?”师父回复说:“没有大关系,慢慢化解其心,也是一个反面教材,让大家更深刻认识惑业和佛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看了的回复,我还是不能理解,觉得任其这样下去,岂不玷污佛门净土?

也恰好是那个时候,我的一个学佛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他的一位朋友,他的这位朋友有着特别的经历,十几岁出家,学佛十几年,后来道心不坚固还俗成家养子过着世俗的生活。他常在网上跟我探讨佛法,每每提到大善知识,他总有微词,每次我都耐心平静和他交流。可是在一次网络聊天时,他说:“……我内子的佛法见地应该不亚于你师父吧!!!”我看后怒从心来,回复说:“太狂妄了!不知天高地厚!”他回复说:“再见。”我再没有回复。

第二天上网时,我发现他已经从我QQ好友列表中删除了,虽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也为这件事心里好一阵不痛快。我问师父:“我这样做对吗?在佛法学修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异己呢?”师父回复说:“好坏是唯心所见,不必执诤高低,多尊重他们,结个善缘。听不同的意见,被人批评,正好冲击自己的自性执著,另外也增长知人处事的善巧智慧。《荀子》说:‘问楛(恶劣、不正当)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本想是为师父打抱不平,没想到师父是如此宽容大度。师父所言极是,“听不同的意见,被人批评,正好冲击自己的自性执著。”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烦恼、争端、纠纷是因为“自性执著”而引发的。从市井之人到社会精英,或为己利,或为己见而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乃至伤及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从师父那里我学得了,破除“自性执著”,尊重、包容异己的存在是佛法的智慧。

但是又想想,你尊重、包容对方,有时候对方不一定尊重、包容你。再看看师父博客里的一些留言,简直是胡编乱造,恶语中伤,这又该怎么办呢?我问师父:“针对这种情况,是不是就应该忍辱负重呢?‘忍辱’在佛法里是怎样的修行法门呢?‘忍’有限度吗?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我已经忍耐你很久了’、‘我忍无可忍’等等是不是等同于佛法中的‘忍辱’呢?”

师父回复说:“身正不怕影子歪。‘智者不应与愚诤,愚骂而智默,则为胜彼愚。’‘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真尊贵。’‘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忍无限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无有可忍。‘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亦不随眠流注恒续,故名为忍。’”

与师父的问答如登高山,一步一台阶,一阶一风景。细细领会师父对“忍”的注解,突然想到佛陀在《金刚经》里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此理解,可以说:“说忍者,无忍可说,是名说忍。”准确理解应该是:“忍无忍。”与凡夫的“忍无可忍”实在是两个境界。以此类推,“法无法”、“我无我”、“执无执”……,其所有妙处在一“无”字。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可谓“忍”之重,“忍之为德”之重。我问师父:“该如何修‘忍’而又如何修‘忍’成‘德’呢?”师父回复说:“明朝真鉴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羼提,此云忍辱,有六相:一、力忍,不忘嗔,而但不报也。二、忘忍,雅量容物,处辱如无也。三、反忍,反己自责,不尤人也。此三未必得理。四、观忍,外人内 41 37491 41 15533 0 0 2720 0 0:00:13 0:00:05 0:00:08 2937身,皆达如梦也。五、喜忍,喜其能成我之忍力,又如力士试力而喜也。六、慈忍,怜彼加辱者愚痴,而发愿度脱也。’”

至此,我彻底明白了,师父的“忍辱”实乃“慈忍”, 怜彼“愚痴”,而发愿度脱之,远远超越了“无忍”的境界。我在百度上查了查“愚痴”在佛教里的解释,谓无通达事理之智明。《瑜伽师地论》卷八六:“痴异名者……亦名愚痴,亦名无明,亦名黑闇。”《法华经·譬喻品》:“愚痴暗蔽,三毒之火。”

没想到,愚痴竟然这么可怕,我问师父:“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对治呢?在俗世间不仅有‘愚痴’之人,还更有甚者如精神病人,对此佛法又该如何作为呢?”师父回复说:“用智慧来化导愚痴,但还须善的业缘,所以需要忍辱慈悲,消解恶缘,增长善缘,或由跟他们有善缘的人渐渐接引度化。”

在浏览师父的微博时,无意中我看到两则短信留言:“三界有为,终归败坏。才有所求,便成窒碍。死安可憎,生安可爱。憎爱两捐,便是三昧。”“宁使身碎如微尘,终不退舍菩提愿。宁使永劫受众苦,终不忘失大悲心。”可见师父彻底舍生死成佛道的“菩提愿”和“大悲心”。

半年前,当我刚刚接触佛法时,我还不能理解,“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人生难得,佛法难闻”的深厚内涵,但是今天我似乎懂得了一点。

师父用言传和身教授我忍辱波罗蜜,让我受用生生世世。我谨记师父的教诲:“‘好坏是唯心所见,不必执诤高低’,‘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怜彼加辱者愚痴,而发愿度脱也’。”对照师父的标准,虽然我做得还很不够,很不好,但在进趣菩提的路上,一点点进步都让我真实体会到欢喜,真实感受到心安、自在。这种体验、修行佛法所带来的法乐是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所获得的欲乐所无法比拟的。



【学诚法师开示:克己修德是分内事】



人要跟人比的,应该是努力、是志气、是德行,而不是财富、地位、名誉。


人如果不懂得引导、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与禽兽何异呢?所谓要“无伪”,只是为了追逐欲望而给自己一个听上去很好的借口。人要学会役物而不役于物,要用智慧来主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让欲望来主导。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德行的要求,而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苦乐,不会管理欲望,一定会得到痛苦。


先有了智慧,才能知人知彼、看清形势,从而取得胜利;不是通过看别人的缺点、过失来增长智慧。


有智慧的人,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能增长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没有智慧的人,看到别人的过失只会增长自己的愚痴与黑暗。初学者,看人过失就如收垃圾,看人优点犹如聚宝盆,你愿意收垃圾还是聚珍宝? 


当发现自己能力、德行不足以帮助到他人时,下决心努力提升自己,也是善法。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自己错了,就承认、改正;自己对的,就帮助、拉拔。别人如果不接受自己的劝诫,那是自己德行不足,劝谏时机不对,双方业缘不够,就应当包容理解、等待时机、加深业缘。


欲调伏他人的烦恼,并不是仅仅是说的道理正确就可以的。有时候,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完全不同,为什么呢?他与对方有缘,对方愿意信任他。因此,一方面要先调伏自己的烦恼,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福德、智慧,另一方面要多与他人结善缘,才能真实有效地帮助他人。


看重面子的人,就会为面子而痛苦。面子不是他人给的,而是自己挣的,把握好做人的准则,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别人的任何行为都无法损害这真正的尊严。


佛法中的恶友,是令我们知见动摇、信心减损、烦恼增长、善行退失的人。“伴随恶友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慈悲喜舍令退失,远离恶友佛子行。”修行佛法要亲近善友,自己也要努力做别人的善友。


初学者要远离恶友,才能避免自己被烦恼拖下水;要亲近善友,才能德行日增,渐渐具足帮助他人的智慧与心力。暂时远离恶友,并不是怨恨排斥他们,而是明智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能力,发愿未来能够帮助到他们。和光同尘,是大菩萨才具足的能力。 


想得多而做得少,容易疏狂刻傲,福薄之相。要多去承担、做事,多看人长处,向人学习,方为培福修德之道。


“天下不治,由人心不明;人心不明,由圣学不讲。”若能人人自省,重返圣贤智慧,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敬畏因果、心怀仁爱,则可“心清净故国土清净”,娑婆世界也可转为极乐净土。


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份善的力量,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美好,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与家人相处,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慢慢用自己的德行来感染家人。 


放下自我的时候就是清净。不要觉得别人是在欺负自己,越这样想,自己就越委屈、气愤;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克己修德是分内事,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实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戒者,一切德行之信条,能守此信条,作其所应作,止其所应止。【学诚法师开示】




往期精彩回顾--传播正能量  共沾法益


学诚法师 | 如何证明有前世今生和来世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范仲淹亲历异事——世间福禄天皆注定

命里的钱是有定数的

刘善人弟子讲病亲闻记:一则奇特的德行病!

王善人:儿女不用管,全凭德行感。父母变,儿女就变了

学佛不要学神通,学老实才能得神通(宣化上人)

纪晓岚:傻人有傻福 坏人必自败

我这么善良,为什么还会得癌症?(附:一个癌症患者的反省)

你行善,你来享福;你造恶,你来受罪

行善作恶,在你脸上都会留下标记!

做人缺德,就会生病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视频全集

“弟子规看天下”:年轻人为什么无能?【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每天煮饭、烧菜、打扫卫生,就是在做圣贤人的事情,过圣贤人的生活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厉害了,传统文化!陈大惠老师答记者问,全体记者鞠躬致谢!

净空法师:第一大善就是弘扬佛法、弘扬传统文化

拯救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帮助全世界全人类不至于走向黑暗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分享智慧,功德无量~

欢迎关注【妙音故事集锦】微信平台

微信号:mygsjj 

微信名:妙音故事集锦


妙音故事集锦,是免费的公益佛学、修行、传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学平台。让您天天亲近佛菩萨,学习善知识,积累福报,让生命充满慈悲与智慧!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家人朋友,带去您的祝福!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皆解脱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网络电视—净宗学院首页(含影音资料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