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嫌她不够漂亮?几亿观众都念念不忘
1984年9月10日,《红楼梦》在安徽黄山开机,历经三年(加上筹备前后大约五年)完成拍摄。
转眼之间已经40年了。
了解、重温,是对经典最好的延续,今天盘点关于这部经典之作的40件小事。
01
上世纪80年代,导演王扶林在杂志上看到一份调查报告,某重点大学中文系竟有很多学生没读过四大名著。当时电视上最受欢迎的是《铁臂阿童木》和《加里森敢死队》,人人都看过。王扶林很感慨,他向台里提议,将我们自己的传统经典搬上荧幕。
02
筹拍之前,王扶林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不出,研读了整整一年《红楼梦》,写了厚厚的《导演阐述》。
03
为让作品更贴近原著,剧组请来了无比强大的专家顾问团——红学家周岭、刘耕路、周雷担任编剧,周汝昌、沈从文、曹禺、启功等近20位大师级专家担任顾问。
04
很难想象,顾问团专家们的酬劳只有15元钱,且没有现金,用一个景泰蓝花瓶作抵。
05
《红楼梦》跨越10个省市,在41个地区的219个地点取景,第一个镜头是女娲补天石。
06
剧组在全国各地挑选符合原著的女娲补天石,选定了黄山飞来石,它位于光明顶平天矼西端群峰中,奇特突兀,令人叹为观止。可是黄山飞来石只适合近景,远景达不到亦真亦幻的效果,最终远景选在了海南东山岭。所以大家看到的补天石,是在两个地方拍摄的。
07
选角是自荐式海选,当时全国各地有上万人应征,成为现象级。除了自荐,剧组还跑遍各大城市的艺校、剧团、文工团,去了皮鞋厂、手表厂、化工厂,甚至在街头拦住路人,最终从上万人中选出150名演员。
08
150名演员的角色并未确定,还要接受4个月的培训。在北京圆明园和八大处,举办了两届培训班,红学家们对所有学员进行文化指导。年轻人们苦练台词表演、琴棋书画、眉眼身段,培养气质。
09
陈晓旭自荐时,在信里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和诗歌,阐述了自己对黛玉的理解,给导演留下深刻印象。面试时,王扶林让她背妙玉的判词,陈晓旭对答如流: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王扶林十分满意。
10
王扶林一直遗憾陈晓旭长得不够漂亮,如果再漂亮一点就好了。这句话让大家意难平了几十年。
11
直到第一期学员培训班结束,宝玉还没找到,有人建议女扮男装,王扶林反对,说越剧可以女扮男装,生活剧不可以,女孩身上的男儿气和男孩身上的女子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12
欧阳奋强是老乡邓婕“怂恿”来应试的,姗姗来迟。他进京试镜还有一个缘故,就是从来没坐过飞机,想借这次机会体验一下。
▲欧阳奋强、张莉、邓婕三个人都是四川成都老乡,陈晓旭是辽宁鞍山人,今天网友评价她“透支了东北三百年的温柔”。
13
欧阳奋强进组后,很多人对他扮演宝玉提出质疑,他为此压力很大,总是愁眉苦脸。王扶林就特许他放心大胆玩,尤其鼓励他跟女孩子们一起玩闹,还让他每天做两个恶作剧,找到宝玉顽劣放纵的感觉。
14
但欧阳奋强对于恶作剧没什么创意,就让陈晓旭帮忙。两个孩子连老祖宗都敢恶搞,扮演贾母的李婷每天要午休,欧阳奋强溜进她的房间,把床板掰斜,盖上床单,表面看不出来。李婷回来,一躺上去床就塌了,当场吓哭。
15
陈晓旭看上去气质忧郁,性格却古灵精怪,爱开玩笑,人缘好。拍戏的地方偏远,出去买东西很不方便,附近有个部队营地,陈晓旭就假装肚子疼,让同伴去拦车,屡试不爽。
16
陈晓旭喜欢给好朋友们取外号。她和惜春扮演者胡泽红住一个寝室,胡泽红爸爸来探班,陈晓旭说“你家闺女长得好小,像一个怪味豆”,胡泽红回怼“你长那么白,像只白耗子,你就是耗子精!”
17
王扶林一个人在河边静坐思考拍戏细节,陈晓旭对胡泽红说“你看导演像不像一个寂寞的小男孩?”那时流行一首歌叫《寂寞的小男孩》,她就唱这支歌去逗导演,林妹妹e人实锤。
18
欧阳奋强是当时罕见的、全剧组唯一公费整容的人。他是娃娃脸,下巴短,为了更贴近贾宝玉的形象,剧组建议下他往下巴注射硅胶。当时整容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但他还是冒着一定的风险去打了。三十多年过去,遇到阴雨天下巴还是会痒。
19
张莉本来只想演紫鹃,却被选中演了薛宝钗。惊喜之外,她压力非常大,1985年大年初一冒着大雪骑车去拜访周汝昌先生,听他耐心分析薛宝钗这个人物。听完,张莉一路都沉浸在宝钗的世界里,不慎撞到了一辆公交车,所幸穿得厚,没什么大碍,只是大受惊吓。
20
饰演王熙凤的原本是乐韵,可惜乐韵当时与邵氏男星罗烈恋爱,偏执地放弃了这个好机会,跟随罗烈赴港,事业感情都严重受挫,29岁轻生,让人唏嘘。
21
邓婕饰演王熙凤,很多人都不看好。她个子矮皮肤黑,大家觉得她毫无凤姐的气场。邓婕压力巨大,最终却特别争气,塑造出了最经典的王熙凤形象。
22
王熙凤之死是在哈尔滨一个野生动物园拍的,大雪茫茫,气温零下三十多度,摄像机都结了冰霜。邓婕被一条破草席包裹,衣衫单薄,双脚露在外面,由“狱卒”在雪地里拖走。因为配乐《聪明累》比较长,镜头不能拍太短,来来回回拖了七八趟,邓婕失温,晕了过去。这段拍完,工作人员用热水袋和大衣把她围起来,她才慢慢恢复。
23
如果仔细看,迎春前后长得不一样。饰演迎春的金莉莉拍了一年多之后,接到中戏录取通知书,要去上学了。剧组匆忙之中找到接替者牟一,她在汽车公司工作,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王扶林对表演指导老师、贾赦的扮演者李颉下了死命令,三天内教会牟一演戏。三天后,牟一的戏开拍,顺利通过,李颉老师激动得当场飙泪。牟一不是专业演员,反而就是这种钝感,特别贴合“二木头”迎春的气质。
24
柳湘莲和北静王由侯长荣一个人扮演。侯长荣本来是宝玉的第一候选人,但因为个子太高,遗憾错过。柳湘莲和北静王戏份不多,侯长荣又签了三年约,在剧组帮忙,兼职做道具师等工作。
25
美男子赖着不走,一是对这部剧的热爱,二是为了爱情。他的女朋友是香菱陈剑月。侯长荣确定演柳湘莲后,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上课、熟读剧本、背台词,为演好重要桥段“尤三姐自刎”,他请并没有对手戏的陈剑月帮忙对戏,结果成了crush,接下来恋爱结婚生女,直到现在,两位老师依然恩爱如昔。
26
王扶林规定剧组不能谈恋爱,但世界上最无法阻拦的一个是咳嗽,另一个就是年轻人的爱情。拍戏过程中成了三对,除了“湘香”CP,还有贾芸吴晓东和平儿沈琳,贾琏高宏亮和化妆师胡焰。
27
摄像师李耀宗当时在热恋,王扶林邀请他,他不愿意,拍摄需要好几年,他担心异地恋会走散。王扶林就让他把女友东方闻樱带来,担任场记。东方闻樱一来,导演发现她和探春性格很像,都是聪明果敢的女孩子,一试戏效果还不错,三丫头就是她了。
28
歌手陈力演唱了大部分歌曲,她和演员一样留在剧组好几年,专心体会,学歌、录歌,也被导演拉去客串,饰演厨娘柳嫂子,露了几次脸。李婷老师是剧组的台词指导老师,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贾母扮演者,就请李婷老师试一试,上妆后慈祥高贵又有威仪,是老太太本人了。剧组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
29
87版《红楼梦》留下了13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全部出自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之手。
30
剧中的首饰,每一件都经过精心打磨。黛玉在剧中佩戴最多的是一支洁白的圆珠簪子,从初入贾府到临终之前,一直都戴着它。造型师杨树云老师随手用白瓷珠做了这支簪子,成本几块钱都不到,却恰到好处衬托出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不俗气质。
31
杨树云为了画出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查遍资料,从唐代《十眉图》到汉代《西京杂记》,都没找到。直到他看到曹雪芹好友、清代诗人敦敏的“遥看丝丝卷烟柳”,灵感突现,立刻跑去观察柳叶,做出了林黛玉的眉形。
32
著名服装设计师史延芹老师,为87版《红楼梦》设计了2700套戏服,她自己说,能参与到《红楼梦》中是“三生有幸”。
33
史延芹第一步把所有人的服饰大致分为黑白灰三个基础色调。大主子——地位最高的老爷太太用黑调,其中男性用紫红、赭石、咖啡等颜色,女性用土黄、深紫等颜色。公子小姐们用白调突出青春感,比如黛玉就以浅蓝、浅绿、淡粉、月白为主,配以梅兰竹菊等。贾宝玉多用明亮暖色,例如朱红,配以白色调。丫鬟婆子男仆们用灰调,且有区分:荣国府仆人是灰绿调,宁国府仆人是灰紫调。
▲史延芹手绘红楼服装设计图
34
除了色调和款式之外,每一个细节都有知识点。比如褙子——一种穿在最外面的长衣。黛玉、王熙凤、秦可卿都穿褙子,黛玉的褙子素淡清雅,凤姐和秦可卿的褙子华丽明艳。但只有姨娘以上位分的人,夫人小姐才有资格穿褙子,丫鬟穿的是比甲。后来袭人例外穿上了褙子,暗示她不再是丫鬟,而是王夫人指定的宝玉的妾。
▲丫鬟穿比甲,类似长马甲;小姐们穿褙子,类似罩衫。
35
再比如,别人都是宽袖子,但贾宝玉最喜欢穿的上衣是箭袖,比较紧,好处是方便射箭。因为清代重视骑射,所以这种袖口流行。
36
民俗专家邓云乡老先生自始至终跟随剧组,确保场景、道具、服饰、礼仪符合规范。比如“宝黛读西厢”桥段,手里捧的《西厢记》是真的,还是专门借来的线装古籍。
37
秦可卿出殡的大场面,一切布置都按当时王公贵族出殡的真实场景布置。仅各类纸扎,就是专门请82岁的资深手工艺人洪师傅,带领同事们耗时一年多扎成的。匾额上出现一个错字,工作人员就连夜修改、镌刻。这场戏完全符合民俗礼节,可以收录进教科书的那种。
38
剧组经费不宽裕,很多演员表示零片酬也愿意出演,意外的是片酬很不错。欧阳奋强后来说,他的片酬根据每集戏份不等,大概80元左右,加上其他补助和原本的工资,月收入达到300元左右,相当于正局级干部的薪资了,相当惊喜。
39
红学家马瑞芳问了王扶林一个“敏感”问题:剧组都是二十岁出头的美人,王导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关于王导的绯闻?王扶林答:因为我很清楚,如果有这样的“绯闻”,即便我把《红楼梦》拍好了,也是失败。他给自己立下明确防线:公共场合可以和所有演员谈笑,但绝不单独和演员活动。
40
王扶林导演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拍“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个场景应该是绝美的,一定会耗资巨大,既然资金不够,他认为拍不好还不如不拍,不如留白。
这些年来,87版《红楼梦》一再在各个电视台重播,却总是常看常新。现在大家提起《红楼梦》,其他版本都要加上年份或导演,顺便带句褒贬不一的评价或吐槽,唯独87版,不加任何定语就已经是经典的代名词,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唯一性。
它当然也有些不足,就像美玉里的棉絮和冰纹,瑕不掩瑜,更见天然。
从幕后到台前,所有工作人员的热爱、信念感、匠人精神,成就了难以逾越的经典,向他们致敬。
评论区打卡:你对87版《红楼梦》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人或哪一段?
(参考素材来源:87版《红楼梦》演职人员在各个节目中的亲自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