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以“京深杭”(上)

塞冬 黔财有话说 2019-06-13

“坚持原创,干货满满的经济、房产和时评”


在上文《有理想的中国IT企业,正在全球攻城略地》中,塞冬对中国IT企业的海外拓展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市场化中国新兴企业的战斗力。

如文末所说,中国新产业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告别超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这些“新动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号的许多文章都讨论过:在普遍增长结束后,在老龄化高速来袭时,各地的发展前景将呈现极大差异。而本篇也将继续上文的思路,对新兴互联网产业的城市布局进行梳理,并对一些大家关心的话题给出塞冬的解读:

  • 互联网产业为何形成“京深杭”布局。

  • 为何“萧条”的华北只剩一个繁荣的北京。

  • 互联网不发达的传统大都市是否要“凉了”。

  •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对城市格局带来哪些变数。

话不多说,继续数字说话:


数说“京深杭”

互联网产业、或者说广义的新兴信息服务业,究竟是不是集中于京深杭,其他城市和它们的差距有多大,我们从统计数字和公司维度分别来看一下: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信息相关服务业(不包含制造业)的统称,包含以下3个大类:

显然的,上述大部分小类,和我们常说的“互联网企业”关系不大。

其中,基础服务——互联网接入、广播、电视、电话等...其业务核心,主要位于行政中心城市(首都、大区中心城市、省会)。

除基础服务外,其余部分又分成两块:

  1. 传统IT产业(软件开发、信息集成/咨询)、集成电路设计,这部分相对成熟稳定,市场上不那么“火热”。

  2. 日常所说的“互联网公司”,其主要业务体现在上面黑体的两个小类中,根据统计局的指标解释:

    1. “互联网信息服务”小类:包含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等

    2. “数据处理/存储”小类:包含电商平台、云计算等

下面是中国三大经济中心主要城市2016年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017数据尚未公布):

强二线城市中,南京、武汉、成都、苏州等,该指标大都在300-600亿,和top4城市有极大差距。

通过数据我们会看到,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 上海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华东大区中心城市,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接入领域有极强优势,同时也是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大户,但信息服务业总规模却被小弟杭州赶超。

  • 同样的,华南大区中心城市广州,也大幅败给了旁边的深圳。

  • 北京作为首都,无论是传统信息服务还是互联网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对其他城市呈现碾压优势。而同样是直辖市,天津在该领域的规模和二线城市差不多。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的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不如上海,位居第4,但要考虑深圳的特殊情况:

  • 深圳加上东莞,总面积只有4500平方公里,是上海的70%,常住人口2016万,是上海的83%。

  • OPPO/vivo所在的长安镇、华为手机搬迁到的松山湖,到深圳核心区的通勤距离,约等于北京的未来科学城/顺义马坡/海淀山后环保科技园,或者上海的嘉定、松江。

  • 如果将深莞算为一体,其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就达到1633.7亿,超过上海成为全国第3。

  • 2012年以来,东莞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6%,主要得益于深圳的产业外溢。和北京大企业向海淀山后、顺义、昌平、怀柔搬迁的思路一样,只不过珠三角的市辖区面积太小,同距离搬迁变为了跨市。

综上我们会看到,北京、杭州、深莞,是目前中国信息服务业的top3——这也和我们的常识相吻合。

特别的,杭州和深莞不是大区中心城市,在传统信息领域不具备优势。如果只考虑新兴IT企业,它们相对传统中心城市的优势就更大,且增速更快。

下面两张表对已上市/未上市的巨头IT企业进行了小结。其中,地域分布是指主要的研发基地:

通过公司的分布,可以更好的感受到“京深杭”的意义。虽然深圳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省会,虽然杭州GDP只排全国城市第10,区号0755和0571也不是三位数,但他们在信息服务业上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其城市地位。

现在问题来了:

  • 作为体制内重镇的首都北京,是通过怎样的路径在高度市场化的互联网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优势。

  • 作为“寨都”的深圳(深莞),又是怎样进化成大量中资IT巨头的总部基地。

  • 长三角的互联网产业中心为什么在杭州,上海为何错失这一浪潮?

下面将分别阐释。


北京—互联网之都

对于北京的互联网优势,大部分人会归结于顶级高校云集。

去年底公布的第四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计算机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军工口国防科大除外),有4所在北京——清华、北大、北航、北邮。

沪、杭、哈、蓉、汉、宁各有1所。

塞冬有段时间喜欢晚上下班后从公司出发,随机选择一个方向步行一小时,然后坐地铁回家,主要的步行范围如下图所示。图中红线的长度为5公里,在这一片不大的范围内,包含了8所985大学(同时也是双一流A类高校),占全国的1/5。

此外还有“Nature指数“全球第一的庞大机构——中科院。著名的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也位于此。近几年,虽然中科院和多所大学在郊区建设了新校/院区,但其主要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生院,大都还在此范围内。

回溯到20-30年前,也正是这些顶级学术机构培养出的人才、孕育出的“产学研”机构,催生了中国互联网的萌芽。

我们来看几个故事:

王志东,广东东莞人,1988年毕业于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大学期间就在中关村攒电脑。当时市面上有两套主流的激光照排系统——四通和方正,互不兼容,要想使用两套系统,就得购买两台机器,对许多用户带来成本压力。

由王选创立的北大方正大家都很熟悉。而四通公司在30年前也是个知名角色,该公司由中科院、清华等单位的多名科研工作者下海创立,四通的中文打字机也曾风靡一时。

还没毕业的王志东通过反编译、修改驱动,将方正和四通两个系统装到了一台机器上。他因此被王选注意到,邀请其到方正工作。当时方正想把排版系统移植到刚面试不久的Windows平台,而Windows不支持中文,于是王志东在方正做出了第一个Windows汉化系统——BDWin3.0,名气大振。

1992年时,王志东面临三个选择:1、技术移民新加坡 2、去收入高得多的外企 3、自己创办公司。不甘平凡的王志东,在新加坡签证延期三次后,选择了留下,创立了“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推出了著名的Windows外挂汉化——“中文之星”。

90年代早期,由于中国大陆经济相对薄弱,Windows的官方汉化版本C-Win(China-Win)是面向台湾市场的,面向大陆的版本叫P-Win(Peking-Win)。

一个是“中国-Win”,一个是“北京-Win”,微软的行为有点涉嫌“矮化大陆”——没办法,1990年时,台湾的经济总量是大陆的45%。为此,大陆要求微软和国内机构合作开发面向大陆的汉化系统——Windows3.2。其中,王志东领衔的新天地团队也参与其中。

王志东在新天地期间,正值90年代初中国的第一次“炒房热”,其合伙人主张通过“中文之星”打开名声,以此来进行金融和房地产炒作,王志东与其思路不符,选择退出。

1993年,王志东接受四通投资,创立了“四通利方”,主要业务仍是Windows外挂汉化——RichWin。90年代时,在Windows2000官方完美支持多语言前,各类外挂汉化还算活得比较滋润。

不仅是卖Windows汉化,王志东在美国寻求融资时,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前景,创立了“利方在线”社区。1997年时,全国网民只有60多万,“利方在线”成为日访问量1万+的“大型社区”。

97年10月31日,中国队输给卡塔尔,冲击世界杯失败。一个叫“老榕”的id在利方在线发表了博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南方周末》将其全文刊发,这篇博文和“老榕”一起,成为了第一代网红。

1998年,“利方在线”(SRSNET)和海外第一的华人网络社区华渊网(SinaNet)合并,成为当时的全球最大中文网站——新浪。

左:张朝阳;右:王志东

单看这张照片,可能会觉得王志东比张朝阳年长几岁,实则相反。王志东在北大本科毕业后,觉得外面的机会太多,再读3年硕士纯属浪费时间——王志东说:“对我来说,两三年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我要学一样东西,学完就得改学别的。”

相比起来,张朝阳则更像那个年代典型的中国顶尖学生——考名校、去美国。1986年,张朝阳22岁时以班上top的成绩从清华物理系毕业,1993年,29岁拿到MIT博士学位——此时,26岁的王志东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1994年,毕业一年后,30岁的张朝阳成为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现在看来,这个角色可能类似于清华大学尼日利亚留学生和国内联系的微信群群主。而正是这个角色,让张朝阳发现了90年代中国的巨大机会。

两年后,两位MIT教授给张朝阳一笔风险投资,创立了搜狐。为此,在2000年搜狐寻求纳斯达克上市时,还引起过一点纠纷(下图来源:《科技日报》2000年2月28日)。

如果要给这两位中国互联网初创期的大佬找一些共同点,那就是:

  • 都是北京top2名校毕业

  • 都是技术流理工科学生

  • 都被前辈学术大佬看中

  • 都放弃了出国/留在国外,选择了国内“从0到1”的巨大机会。

而另一个上古时期的大佬——求伯君,则和他俩都有共同点:和张朝阳一样,都是1964年出生,和王志东一样,职业生涯都碰上了四通和方正。

1986年,20岁的求伯君从国防科大毕业,被分配到保定徐水县石油系统的仪器厂,在厂里他爱上了来自深圳的女实习生,求伯君放弃了户口档案,决定南下深圳。

在出发前,求伯君闭关9天写出了一个支持多种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帮卖打印机的老乡解决了实际问题。而此时,四通公司新推出的打印机正好缺驱动程序,求伯君在北京转车时,把这套驱动以2000元卖给了四通——1986年的2000元。

四通公司惜才,说服求伯君留下,并承诺第二年为他建立四通深圳公司。第二年,四通兑现诺言,求伯君去了深圳。在深圳四通工作期间,求伯君结识了和四通合作的香港金山公司老板张旋龙——上面说过,四通的主要业务是电脑和打印机贸易,而香港金山则是四通进口PC机的重要合作伙伴。

张旋龙不甘于只做贸易,也想向技术领域进军,他发现求伯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一年后,1988年,24岁的求伯君加入香港金山公司。

从1988-1989年,整整一年多时间,求伯君加盟后的香港金山和北大方正的前身: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一起,合作开发出了风行一时的中文编辑系统——WPS。

1989年的北大方正,还只有汉化DOS(SPDOS),王志东加盟后的汉化Windows还有2年才诞生。就这样,北大方正的SPDOS、中科院希望公司的UCDOS、香港金山公司的WPS,就组成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早期PC使用者的共同回忆。

1993年,香港金山被北大方正合并,张旋龙成为方正香港公司总裁。同时,张旋龙个人出资给求伯君创建了珠海金山公司,并给他一半股份。

四通公司、北大方正、中科希望,求伯君的WPS、王志东的汉化Windows、金山、新浪、搜狐...在20-30年前,将这些零碎的点组合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互联网萌芽,只会大规模诞生在北京:

  • 顶级科研机构、顶级大学、学术大佬、下海科研人员,创立了和体制内脱不开关系的各类“产学研”IT企业——电脑贸易+汉化移植+早期研发。

  • 初期的顶级程序员,在这些产学研机构里,研发出优秀产品后,自立门户,接受这些机构或者周边企业主的投资,成立自己的公司。

  • 在90年代末互联网大潮来袭时,上面这些拥有资金、技术、人才和创业经验的优秀年轻理工男,创立了最早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 80年代、90年代初留学美国的北京顶级大学学生,其中一小搓也在90年代中后期回到北京寻找机会,并获得了成功。

再稍晚一点,1968年出生的李彦宏,比张朝阳大4岁,也比张朝阳晚4年回国。李彦宏1991年北大毕业后前往美国,当他2000年回国时,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巨头的格局已经形成,也都即将上市纳斯达克。

初创时的百度,和初创时的谷歌一样,都是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新浪和搜狐都是百度的早期客户。

在新旧世纪之交、门户网站如日中天的那几年,李彦宏的百度,成为中国第一个技术流、而不是媒体流的互联网公司,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算法、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人才——后面将谈到,百度出身的顶级程序员在北京互联网第二次创业大潮中的巨大作用。

比李彦宏更小一岁的雷军,在大学期间就靠写软件成为万元户、穿上阿迪达斯。1991年,雷军从武大计算机系毕业后,慕名投奔求伯君,进入珠海金山公司。1994年,为了开展更多业务、招揽更好的人才,北京金山软件公司成立,雷军出任总经理。

此后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90年代中期,Windows和Office逐渐将汉化DOS和WPS逐出市场。

1998年,困境中的金山接受联想注资,雷军出任CEO。在雷军的带领下,金山词霸和毒霸与盗版软件进行了长期斗争、推出了《剑侠情缘》网游、重写了和微软Office兼容的WPS、成立了卓越网(卖给亚马逊)。经过近10年努力,雷军终于带领金山在2007年IPO。

此时的雷军,在北京IT圈混迹了十多年,已算得上“前辈大佬”和大有名气的投资人,投资过卓越、拉卡拉、UC、凡客、多玩等等...早已财务自由。2010年,凭借自己在业内不俗的口碑,雷军和北京google、moto、微软的几位领导层,以及几位金山时期的骨干,一起创立了小米,即将开启千亿美元IPO。

再回头来看张朝阳的搜狐。1998年,华渊网的姜丰年第一个找到的是张朝阳,但没谈拢。后来,姜丰年和王志东聊了半个小时就谈成了合并成为新浪,这让新浪抢先一步上市,并一直在许多领域对搜狐压着打。

搜狐虽然在后来没能成为巨头,但却孕育出了多个知名视频网站创始人:

  • 优酷:古永锵,1999年加盟搜狐,服务6年,总裁兼COO。

  • 爱奇艺:龚宇,2003年加盟搜狐,服务6年,高级副总裁兼COO。

  • 酷6:李善友,2000年加盟搜狐,服务5年,高级副总裁。

而曾经称雄中关村的四通公司,随着业务的衰落,在21世纪头几年,主要的业绩就靠减持新浪股份来维持(多亏当年投资王志东创办四通利方)。而新浪自身,如今也只有60多亿美元市值,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4。

北京的第一代IT、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科研机构、大学参股的影子,包括四通、新浪在内,在此后都出现了持久的股权和改组争议,王志东在上市不久后就被赶出了新浪董事会。

上面是诞生在北京的中国第一代互联网萌芽:媒体系的新浪搜狐、技术系的百度。接下来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枝散叶。

王兴:1979年生,比雷军小10岁,2001年清华毕业去美国读博,2003年,受Facebook爆红影响,王兴弃学回国进行社交网络创业,2005年创立了人人网,1年后因融资难题,200万美元卖给了陈一舟。

在人人网爆红时,因为系统架构无法支撑,王兴邀请了小一级的清华学弟、百度的资深工程师穆荣均来帮忙解决问题。2007年,穆荣均了解到刚诞生的twitter,于是他和卖掉人人的王兴一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微博之一——饭否网。

和穆荣均一起离开百度的还有几位,其中,北大毕业的郭万怀,后来成为了美团副总裁和王兴的妻子。

下图:饭否时代的王兴团队

2009年,饭否网被关停(原因详见下文),团队陷入停滞,但大部分人没有离开。2010年,王兴带领团队创立了美团网,穆荣均担任CTO。

《微博鼻祖饭否网为何成先烈?》

http://finance.huanqiu.com/comment/2013-09/4397439.html

有百度技术团队加持的美团,从“百团大战”生存至今,估值300-400亿美元(最新消息已提升至500-600亿美元)。

程维:1983年生,才35岁。22岁北化工毕业后进入阿里做销售,2012年,29岁时创立滴滴打车。2013年,打车软件大战正酣时,来自百度的张博加盟成为CTO,对滴滴进行了技术重构,2014年柳青加盟成为COO。

获得百度技术和柳青资源加持的滴滴,从诸多打车软件中存活至今,估值500亿美元。

张一鸣:和程维同岁。2005年南开毕业,成为酷讯公司(2015年被美团收购)的第1位员工,在酷讯3年间,成为技术委员会主席。由于酷讯没有迎来大爆发,张一鸣离职加入饭否。如上文所说,饭否关停后,大部分团队都跟着王兴创立了美团,只有极少数核心员工离职,其中之一就是张一鸣。

从饭否离开后,张一鸣在2009年创立了九九房。2012年,预感到个性化新闻资讯即将在移动时代爆发的张一鸣,辞去九九房CEO,创立了今日头条。

到2014年,今日头条的用户量已较有规模,但个性化推荐系统还相当原始(小规模线性模型)。而此时的百度,已将机器学习运用于搜索排序和广告系统多年,并开始使用百亿级样本的深度学习模型。

上海交大的陈雨强,85后,和塞冬同年人,在大学期间发表了多篇顶会论文,在师兄戴文渊的带领下,在百度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深度学习广告系统。

《陈雨强:大规模机器学习在百度搜索广告中的应用》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4MjAwODE2.html

2013年,戴文渊在“车位”事件后离职百度,陈雨强不久后也离开百度加入今日头条,使用百度凤巢广告系统的经验,为头条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信息流推荐和广告系统。

不只是陈雨强,百度搜索部门总监杨震原、百度贴吧部门研发经理洪定坤等大批百度核心员工也先后加入头条,助力其实现技术升级,并相继开发出火山、西瓜、抖音等爆红产品。如今,今日估值500-600亿美元。

张一鸣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酷讯,由陈华在2006年创立。陈华毕业于北大网络实验室,该实验室开发了“天网搜索”、以及教育网著名的ftp搜索引擎“Maze”,培养了21世纪头几年中国一大批搜索引擎骨干力量。陈华的师兄雷鸣,是百度创业七剑客之一。在酷讯之后,陈华二次创业了“唱吧”,目前估值近10亿美元。

程一笑:80后,东北大学毕业,2009年入职人人网,2011年离职创立“GIF快手”。2013年,快手面临技术瓶颈,在晨兴资本的撮合下,和陈雨强在百度同一部门的架构师宿华(82年生)带领团队加盟,成为快手最大股东并担任CEO,程一笑退为负责产品。

获得百度机器学习/推荐系统团队加持的快手,快速发展至今,估值200亿美元。

和人人网有渊源的,还不止快手程一笑,中国一大批成功的手游公司,都源自当年基于人人网的网页游戏。如下图所示,全国去年海外收入最高的10个手游公司,有6个在北京,其中4家在知春路,形成了一个大部分国人不太熟知的“知春路隐形海外帝国”。

以其中最大的智明星通为例,该公司由位于知春路的北航的5位毕业生创立,早期作品是风行一时的人人网偷菜和开心农场。

在人人网和开心网衰败后,智明星通将目标转向海外,开发基于Facebook的页游。在手游时代来临后,开发出长期霸榜欧美日的手游《列王的纷争COK》,多年位居中国手游出海第一名。

如果说20年前中国互联网萌芽期的弄潮儿是四通/方正/北大/清华/中科院引申出的新浪、搜狐、百度、金山...北京具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那么,从上面这些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过去10年里,中国新兴的一批移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集中出现在北京也是一种必然: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90年代末-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业务驱动型——门户、视频、游戏、电商。只有位于北京的百度是技术驱动,是中国公司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

  • 百度出身的顶尖程序员们,成为中国新兴独角兽的技术主力,在这些公司面临发展瓶颈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技术提升和拉动作用。

  • 作为首都,传媒是北京的优势产业。传统媒体时代、门户网站时代北京的绝对优势,孕育出巨量媒体人才,配合上数据和算法驱动的百度人才,发展出引领世界的个性化信息流、短视频产品。

  • 哪怕是打车/团购这种极其偏业务和推广的领域,也是具有百度技术加持和北京资本/资源加持的北京创业公司笑到了最后——滴滴的例子极其典型。

  • 而百度,也被称为北京互联网的黄埔军校,虽然其自身业务没有发展开来,却源源不断输出了巨量的技术人才和数据化思维方式。百度员工们因此戏称:“一流的工程师、二流的经理、三流的管理层、四流的CEO”。

第一代互联网萌芽——王志东/求伯君/张朝阳/李彦宏,都是60年代生人。移动互联网独角兽——王兴/程维/张一鸣/宿华/程一笑,则是70年代末-85前生。

而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则是以85后为主体的新一代高技术“硬核创业”——仍然是大规模集中于北京。

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旷视科技:由三个清华“姚班”学生于2011年在学校创立,创始人印奇88年出生、唐文斌87年、杨沐89年。2012年以联想之星的风险投资起家,先后为支付宝、招行、OPPO/vivo、小米、华为等客户提供深度学习人脸识别技术。去年10月,旷视科技获得“国风投”、蚂蚁金服等领投的4.6亿美元,估值超过20亿美元,创下该领域的全球融资规模记录。

2015年初,马云在汉诺威演示由旷视科技支持的支付宝刷脸支付

不只是手机和app,人脸识别在安防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前段时间“张学友演唱会抓逃犯”的新闻流传很广。旷视也是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声称已帮助警方抓获超过5000名逃犯。

商汤科技:创始人徐立,85前,上海交大本科,港中文博士。港中文的汤晓鸥教授是全球深度学习视觉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徐立、汤教授、以及汤教授团队的师生,在港中文期间发表了大量的视觉领域顶级论文。

商汤科技就是以港中文的该团队作为创业骨干,目前总部和主要研发基地在北京。

李显龙访华期间,汤教授带领参观位于清华科技园的商汤科技。

今年4月和5月底,商汤获得来自阿里、淡马锡、厚朴、银湖等领投的C轮和C+轮融资,融资额分别为6亿和6.2亿美元,打破半年前旷视科技的记录。目前商汤的估值已达到45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2015年,商汤在视觉领域顶会CVPR上发表了9篇论文,2016年提升至16篇,2017年在CVPR和ICCV上总共发表了43篇论文,超越google等传统巨头。

商汤为OPPO提供AR解决方案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创业者,还不止这两家公司,业界常说的“一桶筐汤”,指的是上海的依图科技(估值20亿美元+)、北京的格灵深瞳(估值数亿美元),以及上面的旷视和商汤。

为了在安卓手机上实现3D结构光人脸识别,小米8探索版的刘海长得太像iphonex,被国内外媒体诟病。而这次全球首发的安卓3D结构光技术,就是小米和商汤合作完成的。

上面两个是AI算法方面的北京顶尖公司,其规模已经做到了世界上该领域的顶级独角兽。下面两个就是AI芯片方面的两个北京顶尖公司——估值同样也是世界级。

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两个亲兄弟。哥哥1983年生,弟弟1985年生。哥哥14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弟弟16岁也进入中科大少年班。

哥哥19岁进入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读博,24岁拿到博士学位。弟弟20岁继续在中科大读博,其导师陈国良,在90年代初就开始神经网络研究:

“龙芯”出身的哥哥,和拜在中国神经网络鼻祖门下的弟弟,两者的专业相结合,造就了面向深度学习算法的定制指令集和定制芯片——寒武纪公司由此诞生。其最知名的产品就是华为旗舰机麒麟SoC上搭载的AI芯片。目前该公司已估值超过20亿美元,上一轮融资由阿里、联想等领投。

上个月,在寒武纪2018发布会上,陈天石和导师陈国良一起发布了国内首款云端深度学习芯片。

由寒武纪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龙芯”虽然没有取得商业化的成功,陈国良也不是国际AI巨擘,但正是这些十多二十年前就已开始的基础研究,为商业化AI巨头的诞生、为互联网的产业升级,做出了铺垫。

最后,就是规模更大、商业化更好的巨头——比特大陆。该公司创始人吴忌寒,和塞冬同年进入北大。吴忌寒读的是经济学院,毕业后不久就接触了比特币,并将中本聪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翻译成中文,成为炒币圈早期的大佬。

2013年,吴忌寒碰到了年长10岁的芯片专家詹克团——挖币需求和资深芯片经验相结合,半年后,第一款专用挖币芯片诞生。如今,比特大陆的矿机已占据全球7成以上份额,并向人工智能芯片进军。

2017年,比特大陆营收27亿美元,6月10日,传出比特大陆即将进行120亿美元融资的新闻。

如上文所说,旷视科技的天使投资来自联想之星,寒武纪的融资联想也有参与。虽说“联想集团”在近期成了众矢之的,但其母公司——“联想控股”,在投资方面确实非常有眼光,对比一下股价:

  • 去年此时,“联想控股”股价21港币,现在25,涨幅20%

  • 去年此时,“联想集团”股价4.8港币,现在4.1,跌幅15%

再举个联想之星的投资案例——思必驰,和上面将深度学习用于图像领域不同,该公司是深度学习语音识别领域的先驱,由高始兴和俞凯两个剑桥学生于2007年创立。但10多年前,深度学习正处于一个长期蛰伏期,语音识别也没有太多应用场景,公司没能存活下去,被打包卖了。

2012年,两人接受联想和清华启迪的投资,重启创业。现在,思必驰为天猫精灵、小米音响、小鹏汽车等提供语音技术,估值数十亿人民币。该公司总部在苏州,去年挖了阿里巴巴iDST语音负责人初敏加盟,在北京开设研发中心。

初敏说:“北京是人才的聚集地,所以思必驰计划在北京成立一个研发中心,我来做院长”

思必驰的案例是想说明——一方面,北京诞生了大多数新兴独角兽,另一方面,由于北京的人才优势和互联网产业集聚优势,许多诞生在京外的公司,也不得不在北京设立庞大的研发部门,甚至在北京的部门逐渐成为公司主体。

前面说过,在2010年前,除百度以外,其他互联网公司主要是以业务为导向而非技术流。随着业务的做大做强,对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此前北京新兴独角兽公司的案例中,我们也能很明显的看到这种趋势:

  • 大规模数据深度学习(AI)引入广告系统: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通用需求

  • AI支持的信息流、短视频推荐系统:头条、抖音、快手等

  • AI支持的视频/音频识别、处理:AI美颜手机、AI人脸识别、AI智能音响等

  • AI支持的信息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优化:支付宝、滴滴、外卖等

  • AI算法大规模普及后,在互联网公司云端和智能手机终端,产生了巨量的深度学习运算需求,促使深度学习专用芯片诞生:寒武纪、比特大陆等

于是——几乎所有的京外公司,都必须进京开分舵,因为北京是大数据、机器学习、AI算法、AI芯片的绝对高地:

  • 2015年,阿里宣布实行杭州、北京双总部,如今北京的阿里员工以近2万人。

  • 建设中的腾讯北京总部建筑面积高达33万平米,将容纳近万名北京员工。

最后,用地图来总结一下:

北五环外3公里的中关村软件园

北京知名IT公司分布


本篇数说了“京深杭”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列举了“京深杭”的领先优势,介绍了北京互联网创业的三波浪潮,对北京为何能形成如此强大的互联网产业做出了塞冬的解读。

四通/方正->新浪/搜狐->百度->美团/滴滴/头条/小米/快手->旷视/商汤/寒武纪/比特大陆。

学术积淀带来初期种子,种子长成大树,大树造就更多资本和人才,最终形成难以撼动的森林,这是北京互联网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自主”的力量虽然初期比较弱小,难有大的影响力,但最终成大事的,还是相信自主、相信技术、相信从0到1巨大机会的人。

在“何以‘京深杭’(下)”篇,将继续解读以下几个问题:

  • 智能硬件的中心为什么是深莞,长三角下错了什么棋。

  • 杭州何以成为“互联网副中心”,杭州诞生世界最大电商帝国的逻辑是什么。

  • 互联网产业正在对城市竞争格局造成带来怎样的改变,“新全球城市”什么概念。

由于本文太长(2万字+),故拆分为两篇万字文章。敬请关注下篇,两天后发布。


----------------------------------------------------

如对本文感觉不错,不妨看看以下几篇本号原创好文:

有理想的中国IT企业,正在全球攻城略地

破局”中国芯“

未来人口四倍于中国的非洲,我们该如何面对

为什么必须把房产转移到省会及以上城市

数据剖析下的中国贫富差距成因,及未来政策走向

生存空间零和竞赛,一线居民苦难行军

万字长文告诉你:"振兴东北"逆天行,"林氏药方"不可期


知乎id:塞冬

微博id:黔财有话说_塞冬

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