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小青:生活灵感 唤醒舞蹈|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文艺大讲堂”走进临沂大学

小音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2022-05-02


11714:00,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文艺大讲堂”活动在临沂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山东省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讲述他舞蹈创作和表演的那些事,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孙晓茹,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副教授徐成龙,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许崇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秀庭教授,党委副书记蔡相国,临沂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孙凯,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傅小青教授从舞蹈创作的思维和舞蹈表演两个方面分享了经验和体会。首先是舞蹈创作的思维意识,第一,它来自于对事物的自我认识,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认知。第二,灵感来源,对于舞蹈创作者来说,灵感有时往往在不经意间形成,从而催化出编导的激情转化为舞蹈作品。第三,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感同身受。第四,思想感悟,舞蹈创作的步骤离不开选材、结构和排练,将思想感悟融入到创作中,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傅小青教授在讲座的过程中,以自己创作的《鼓子少年》《小巷总理》《逆行》等作品为例,深入浅出,指出舞蹈创作不光是技法的创新,更是思维的创新。思维方式不同,个人综合素质的不同,决定着作品的高度、深度、广度。




傅小青强调,在舞蹈表演时要强调情感的抒发、能力的依托、执著与热爱,其中情感是表演者二度创作的首要表达,表演者的真挚感情对作品的传情达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疯魔不成活”首先是动作的熟练,再将丰富的感情注入作品。在作品《乳娘》中,将亲情、感动的温热注入故事中,通过呈现大情、大义,传播革命精神、讴歌英雄。傅小青教授总结到舞蹈表演需要情感的抒发、技术能力依托和执着与热爱,三者缺一不可。



最后,傅小青教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疑问。

傅小青教授结合自己的编创经历,从舞蹈创作与表演的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音乐学院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舞蹈专业课,师生们一致表示受益匪浅。



文字/翁俊杰图片/刘婷婷 徐浩东排版/张飞越责编/张瑜编审/张慧芳
审核/蔡相国


热门文章推荐:

民歌演唱艺术人生|李兆芳山东民歌演唱体会讲座成功举办

走近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走近音乐学院合唱团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