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叠加疫情下的四川“追阳人”

四川疾控 2022-08-19


如果让你回忆过去几天的行动轨迹,

你能想起来吗?

如果时间准确到每分钟,

你又能想起多少?

...


有一群人,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地去询问、核对、佐证一个个人们易遗忘的轨迹细节,只为四川尽早实现“追阳断链”。

他们就是流调队员,负责调查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工作,全力阻断疫情传播。

8月11日,根据成都卫健委官方消息,成都市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四川“7·15”关联疫情在7月23日基本结束,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6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例;截至8月10日24时,“7·20”关联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2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9例。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2020年以来,我省首次面对一周内、在同一地区,由两种不同毒株引发的叠加疫情,这两个毒株均呈现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平均潜伏期短的特点,给流调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7月15日至8月上旬,数以千计的流调队员奔波在成都、眉山等地,与新冠病毒赛跑。“我们的工作必须更准、更快、更全。”省卫健委上述负责人表示。

更准

穷尽一切办法只为精准找回“丢失记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快扛过来,就能尽快结束”这是本轮疫情中,不少一线流调队员的真实心声。


  “咖啡、茶,都是一杯杯接着喝。”“凌晨三四点,办公场所灯火通明。”这是一线流调队员的工作常态。


8月11日,成都市风险区全部清零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四川疾控)应急办工作人员、流调队员张伦长舒了口气。

张伦向记者讲述了前段时间的艰难时刻。

“有居民很愿意配合流调,但确实想不起来细节。”张伦说,这种情况下,他们就要旁敲侧击,变着法子问问题。“我们问‘你跟你的邻居有见过面,打过招呼吗?有在一个空间呆过吗?’很多人不一定把邻居认得全,但如果换个问法‘前几天,有人跟你在同一楼层走出过电梯吗’,可能就会得到准确答案。”

一线流调队员还要善于多方佐证。张伦回忆,一位密接人员说大概和4名朋友聚过餐,当他挨个询问参与聚会的人员,关于人数的答案却不尽相同。“经过一个一个打电话佐证,严密推理后最终确定当天有8人一起就餐或就餐时一起呆过,精确把人员锁定。”成都市金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流调队员曾海宁表示,碰上本人不清楚的,他们也会找周边亲友多方求证。

也有一些通过语言难以沟通的情况。“有一位确诊的老年患者,很多关键信息都不记得了。鉴于她本人正在接受治疗,我们就回到现场,用微信跟她视频,一点点核对信息,最终成功还原轨迹。”张伦说。

流调队员有时还会主动承担起安抚患者的角色。遇上确诊司机,曾海宁和队员会安抚对方:“莫慌,我们会协助您尽快治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您放心。”还有一些经营者担心提供支付记录后,会影响生意,张伦和同事安慰他:“不用担心,我们会保护您的隐私”......

重复、仔细、琐碎、连续地工作有时让张伦很疲惫。“压力大,但也要坚持。”张伦话锋一转:“何以解千愁?唯有四川美食!”稍微有空隙时间,张伦就会和同事们买点夜宵,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点东西聊聊天,然后继续投入到忙碌的流调工作中,很快,一个通宵就又过去了。

更全

流调溯源首次“质控前移”现场盯漏

在成都本轮疫情中,一线流调人员旁边多了个新角色——质控专家。

过去几轮本土疫情流调工作中,都有一名总质控专家,根据病例4小时核心信息分析可能遗漏的线索和存在问题,提出补充流调建议。这次,四川流调溯源首次将质量控制环节“前移”——由四川疾控和成都、绵阳、自贡疾控的5名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质控专家组首次冲在成华区一线。他们既要盯流调溯源全流程,也要负责流调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第一时间解决流调溯源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川疾控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吴朝学就是一位质控专家组成员。“风险点位有哪些?”“风险人群有哪些?”“传播链的来源是哪里?”这三个问题是流调队员的必答题。“为保证流调准确性,我们和流调队员一起去一线,结合现场场景、流调报告判断流调队员确定的排查点位是否正确、是否存有遗漏、是否有时间盲点,以及是否还有不明确的密接人员待判等。”

吴朝学举例,7月28日,流调小组反馈:成都市成华区某老小区三栋楼的不同楼栋、不同楼层出现确诊患者,且前期流调显示未出现明显的感染关联性。“我第一直觉就是——很多老小区的下水道是用直管排污,这种非密闭的结构可能存在病毒通过下水道排污过程形成气溶胶传播可能,增大其楼内居民的感染风险;还有可能是老旧小区楼间距小,存在近距离的‘窗对窗’造成传播风险。结合现场摸排情况,我们会把这些可能情况通过技术手段一一验证,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并写进流调报告中。”

吴朝学(左一)正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这是吴朝学第一次作为质控专家组成员参与流调。“最初得知我要去做质控专家,压力确实很大。因为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不同现场处置经验的积累。”吴朝学说,他把既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梳理,并就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同为流调队员的妻子讨论,梳理整个流程,为质控做好充分准备。

质控专家组成员不仅需要对所负责组的信息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整个区内各个病例详细情况,以此判断不同病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不放过任何细节。

吴朝学说,他们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只要有新增病例,他们就要以最快速度完成流调。“我们的队员在监控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不把全部风险人员排查清楚都不肯去休息。”

更快

“幕后智囊团”为流调溯源分析研判提效

除了“跑现场”的流调人员和质控员之外,还有一群“幕后智囊团”在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成都疾控)合署办公,他们是省、市流调溯源分析研判组的成员们,主要对成都乃至全省疫情防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

支援眉山市洪雅县流调溯源队办公现场。四川疾控供图

在会议室里,十余位流调小组成员围着一张长桌子面对面坐着,戴着口罩分析海量数据。他们身后是两面比人还高的写字板,密密麻麻画着确诊病例的关系图谱。

四川疾控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师袁珩连续三周作战,24小时带着电脑,手机不敢关机,反复翻看几百份流调报告。

袁珩正在工作。吴婕 摄

袁珩说,合署办公后,省、市疾控间配合越来越默契,信息互通机制更顺畅。“我们从成都疾控第一时间知道某个病例怎么被发现的、是否关联现有的病例、是否有社区传播风险等信息,帮助我们决策分析上节约时间;四川疾控则会将“红报告”(‘7·15’关联疫情分析研判报告、‘7·20’关联疫情分析研判报告)和“黄报告”(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研判报告)提供给成都疾控参考,减少重复性梳理工作。”

这是四川疾控从去年11月至今,和成都疾控四度合署办公,也是目前历时最长的省市流调溯源合署办公。长达三周,成都疾控主要做信息收集、风险点位梳理、分析研判全市疫情防控形等,四川疾控则负责病例特征分析、发现方式及传播风险判断、信息汇总和分析研判全省疫情防控形势等,双方也会联合建立数据库和撰写报告等。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流调队员们都有各自的愿望——

谈到孩子时,袁珩表情中有了一丝变化。“本来答应儿子中考结束后去重庆好好玩一下,结果现在每天见一面都挺难。等疫情缓和了,我得把游泳卡给续上,减减肥,再带娃好好耍一耍。”这种长期早出晚归的忙碌状态,让他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刚结束中考的儿子。

吴朝学说,因为他和妻子都是一线人员,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个娃只能由家里的老人照顾。“有一次我女儿跟我说,她从放假以来就没出过小区,我只能承诺她等疫情结束了,带她出去好好玩。”


来源:川观新闻

推荐阅读


四川疾控健康提示(2022年8月11日22时)

这些坏习惯正在让你的器官提早衰老!千万要重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