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听力,远离职业性噪声聋

职辐所 四川疾控 2024-06-09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听觉损失。


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沟通困难等问题,多见于船舶业、制造业、纺织、矿山开采、电子等行业的劳动者。


职业性噪声聋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我国现有数千万劳动者暴露于噪声作业的环境中,约16%的成年人听力损失是由工作中过度暴露于高噪声环境所引起,即职业性听力损失。


近些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已成为很多地区在岗劳动者最主要的新发职业病。


一、怎样听见?



1、空气传导是声波传递听觉中枢的一条途径。由耳廓收集的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使之产生振动,通过与鼓膜相连的听骨链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最后传导到达大脑皮质听区(颞上回),产生听觉。


2、骨传导是声波传到听觉中枢的另一条途径。当声波借助于固体传声介质,如骨导耳机,直接驱动颅骨并使其振动时,或是空气中强大的声波直接作用于颅骨时,都能通过骨导途径激活内耳及其有关结构进而产生听觉。



二、为什么听不见?


听力损伤可以分为传导性听力损伤(外耳、中耳损伤为主要原因,表现为空气传导不正常,骨传导正常)、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均不正常)和混合型听力损伤。


三、如何预防听不见?


(一)对于工作场所


  1. 要积极控制噪声源,消除和减少噪声危害,阻断噪声的传播。可以通过隔声、吸声、消声、隔振和减振等手段进行控制,或合理配置工作岗位,尽量远离噪声源。


  2. 要合理安排劳动者的作息制度,控制在噪声环境下暴露的时间。


  3. 要加强劳动者个体防护。认真、正确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每次佩戴时要检查佩戴效果。


  4. 要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按要求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认真对待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检查前提供真实准确的岗位、工种、工龄等信息。


(二)对于生活场所


  1. 日常生活中听耳机声音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每次不超过30分钟,声音不超过60分贝。


  2. 掌握正确擤鼻涕方法,切记擤鼻涕时不能将鼻孔完全堵住,以免鼻涕倒流引发耳部疾病。


  3. 提高生活中的安全意识,避免头部受到不经意间的碰撞,更不可掌击耳部,避免听觉系统受损。


  4. 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遵医嘱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5. 远离噪声和爆震现场,例如放爆竹、爆炸等,避免噪声及其产生的冲击波对人耳会造成的影响。


  6. 出现听力下降症状要及时就医,噪声环境引起的听力损失应在三周内就医解决,避免问题迁延。

来源:职业健康指南


撰稿:王杨凤

美编:刘晓琴

审核:陈剑宇、程刚、蒋恩霏



推荐阅读


男人的尿酸是怎么一步一步失控的?!

生物安全在身边——实验室生物安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