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文道:“姐弟恋”有性学理论的支持

文道解读 2021-01-24

梁文道:“姐弟恋”有性学理论的支持

音频资源


“姐弟恋”

文/杨朝清

 不论是荧幕上还是现实生活里,人们对“姐弟恋”都经历了从“反感排斥——理解包容——认同参与”的过程,“姐弟恋”大有和传统的“男大女小”的婚恋模式分庭抗礼的趋势。



“姐弟恋”,说到底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男性不仅承担着养家糊口的经济功能,还承担着安全保卫、社会交往等家庭功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一元化,造就了事实上的“男强女弱”,女性对男性不仅有经济上的依附关系,也会在情感、社交乃至人格方面有所依赖。而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的性别壁垒不断被突破,女性在经济上、社交上和人格上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另外,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婚恋竞争渐趋激烈,财富、相貌、学历、年龄、家世背景等边界建构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年龄差距尽管也是婚姻的一个参考指标,却并非决定性因素。相反,在婚姻进入的门槛中,年龄最容易被突破。婚恋观念的多元化,让“姐弟恋”更多地出现。再次,性别结构的失衡导致女性在婚恋市场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也为“姐弟恋”提供了社会基础。 

同样是姐弟恋,大s拿命拼三胎

其实,人们对婚恋模式的选择,也和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密不可分。在受教育水平上,以前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现如今,女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男大学生——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路径,也会影响到婚姻进入。“女性习惯往上找,男性习惯往下找”,对此,“姐弟恋”也是一种“自我救赎”,一些人通过转变观念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顺利地进入了婚姻。


  “姐弟恋”既有劳燕分飞的,也有白头偕老的,我们不能以个

同样是姐弟恋,大s拿命拼三胎

案来进行价值判断。决定婚姻是否幸福、是否长久的关键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夫妻双方精神世界的贴近、生活方式的“合拍”。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可以跨越年龄界限的,怕的就是有些人已经不愿意、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了


节选来源:《成都晚报》2018年1月2日第7版 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往期精彩-
梁文道:儒家、道家、佛家
在越南,文学与禁忌之爱
许子东:“自愿”戴绿帽子的丈夫
      探讨年轻人的矛盾生活—梁文道  长按图片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