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高研院新生午餐会第二十六场 迟帅副教授:科学共同体的兴起及其问题

南大高研院 南大高研院 2024-07-13

 2023年12月7日,高研院举办本学期第二十六场“新生午餐会”。本次午餐会的谈话人是高研院2023年度访问学者、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迟帅,与同学们交流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此次新生午餐会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佳鹏主持。

  迟帅老师首先从李凯尔特、涂尔干、马克斯·韦伯、孔德的路径出发,来阐释关于“科学共同体”的问题,以及在社会学准备成为一门科学的时候,成为学科的要求是要有合理化的条件。

  通过对“科学共同体”的简单介绍,迟老师介绍了孔德是社会学的提出者,并经过了涂尔干与韦伯的发展。对于韦伯来说,“我们知道或者说相信,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想了解,我们就能够了解;我们知道或者说相信,在原则上,并没有任何神秘、不可测知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我们知道或者说相信,在原则上,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支配万物。但这一切所指惟一:世界的祛魅” (Entzauberung der Welt)。这个世界逐渐摆脱它神秘的、不可知的色彩,原因在于科学。科学祛魅了神秘不可知的东西、祛魅了巫术和宗教色彩下的不确定性气质。

  韦伯还在《科学作为天职》中提到,当下在年轻人中间有一种观念很广泛,就是说科学已经成了一种计算,可以在实验室或统计资料处理中制造出来,就跟“在工厂里”的生产一样,只需冷静的理性,而非一个人的全部“灵魂”。迟帅老师强调科学不只需要激情,还需要想象力。科学需要不断地去超越,不能超越的科学就是不能证伪的科学。

  迟帅老师还介绍了社会学的产生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紧密相关。社会学的最初产生扮演着“社会医生”的角色,用来解决城市当中的一些问题。还以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生物学的角色,来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他引用韦伯观点,只有通过阐明和解决实在的问题,科学才有基础,它的方法论才能继续发展;相反,纯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考决不会在这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韦伯的这一科学方法论与康德不谋而合。

  王佳鹏老师总结时说道:科学的兴起其实是现在社会理性化的一部分,原先的知识所要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其实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甚至被视为只有宗教才能解决,科学是无法解决的。以同学为例,关于“如何成功保研、如何追求学业和就业上的成功”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科学的逻辑是一样的。我们仍然无法回答“学习是为了什么”的问题。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同学们就“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路径去探索人生的意义”、“‘低端医疗’的‘低端’所指”等问题与迟帅副教授和王佳鹏副教授展开了交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