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新生午餐会第二十九场 郑江淮教授:国家的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哪里?
2024年4月2日,高研院联合新生学院、本科生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二场新生午餐会,邀请南京大学商学院郑江淮教授来院做客,与同学们畅谈国家之间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相关话题。郑教授是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长气耕耘在产业创新、结构变迁、全球生产分工以及经济发展与转型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金晟男同学主持,来自新生学院文理工多个专业的30多名同学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也是新生午餐会第29场讨论,高研院第19期驻院学者王成副教授、2024年度访问学者李钧鹏教授等也一起参加了旁听。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生产分工的日益精密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多个方面,也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郑老师从经济增长的话题谈起,他认为现在人们对于经济生活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经济热点不但是民众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国家竞争的重要领域。
随后,郑老师对经济领域的竞争优势问题展开了分析。他认为,我们经常谈到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优势,其实是一种比较优势,简单来说就是你生产的产品如何能在市场上卖得更多?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直白,背后却涉及到更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企业为了能够卖出更多的产品往往会考虑降低成本,那么如何能够做到降低成本?如何能够一直保持成本的不断降低?又如何能确定自己的成本一定比其他同类企业低?这些问题的解决看起来是围绕常识展开的,背后却需要深刻的经济学的思考。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到竞争的优势,也就是具有了比较优势。郑老师举例说,当一个国家生产某件产品的成本足够低时,自然就会考虑出口,向国外输出商品;反过来也是一样,当一个国家生产某件产品的成本太高时,他们也会考虑放弃自主生产而转向进口,前者比如汽车和手机,后者比如芯片。这种考虑本身就是一种对于成本的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此,降低生产成本便是国家之间确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但是如果我们再细算一笔账的话,就会发现“成本”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很复杂的,除了与创造产品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成本之外,还有很多生产性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也就是非生产性成本。比如一家生产鼠标的企业,除了直接制造鼠标实体的部门、生产线工人和原材料之外,还有诸如设计、销售、品牌、管理、维修、运输、后勤等众多部门也参与到了这件商品的生产环节,这些就属于非生产性成本。很多企业还有专门的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他们几乎完全不从事与具体生产有关的劳动,只和人打交道,但他们的工作也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郑老师专门列举了西方国家和东亚地区的社会里非生产性成本的不同。比如,欧洲企业的工会力量是很强的,它们保障工人权利,不让企业轻易开除工人,导致后者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非生产性成本很高。相比之下,美国企业的工会力量就不那么强,在经济波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规模工人失业的景象。而亚洲企业中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企业往往更重视人情往来,注重人性化管理,注意经营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等等,这些是东亚企业的非生产性成本支出的特殊之处。郑老师指出,我们在谈论国家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时,降低成本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但是挖掘出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成本的降低或升高,对于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研究,则是更加重要的思考方向。
在谈到如何降低生产性成本的问题,郑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提升技术优势,无论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还是购买新设备、研发新材料,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技术水平,同时也降低成本。但是技术的进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迭代和累积的过程,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人才永远是技术优势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依赖其自身的天赋和条件找到最适合的培养方向,同时也需要国家和社会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鼓励成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并辅之以合适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为技术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创造条件。
在提问和讨论阶段,郑老师对活动开始时同学们提出的降低劳动力成本和产品成本降低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竞争理念、国家竞争力研究的方法论范式以及社会科学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经济学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供稿|高研院
编辑|郁霞 任晓璐
(点击图片跳转活动详情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