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龙游打造农民建房风貌管控模式

浙江建设 2022-08-03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工作提出的要求。根据相关文件精神,龙游县在《龙游县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实施方案》文件中,对农民建房管控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县域乡村规划统筹引领,重点村镇示范带动,逐渐形成龙游农房管控的一套做法。





编好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统领全纲


一是分类划定村庄边界。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以乡村空间布局为抓手,将全县262个行政村、1283个自然村按照集聚村、控制村、萎缩村进行分类,按照分类对村庄的用地边界实施空间管控。 


二是按照比例导控人口。 结合整体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空间格局需求,按“7-2-1”比例进行“城-镇-乡集镇”人口迁移,即农村地区迁出人口中70%进入中心城区、20%进入镇区(含特色小镇)、10%进入乡集镇。 


三是推引结合破解困局。 通过户籍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及其附属人口;针对大规模非农两栖人口(摇摆人口)情况,通过“一户一宅”清理等政策引导入城;借助高山远山村民下山脱贫、重点项目拆迁、生态敏感区保护、小散自然村管控等工作引导村民向集聚点集聚;形成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多元渠道。通过对城镇就业和居住环境的整体提升,正向放大城乡级差,强化城镇化内在动力;针对特定人群城镇化需求,精准制定相应的现金补贴、结业、社保等主动性政策,破解当前城镇化困局。近年来,已先后建成晨东小区、芝溪家园、翠竹小区等10余个异地安置小区,转移安置农户6936户,涉及人口25000余人。




因地制宜进行风貌引领 打造特色


一是依据地形引导总体风貌。 将龙游全域村庄按照所处地形从总体格局上进行风貌引导,将现状村庄分为平原沿江型、平原一般型、河谷依山型、河谷滨水型、山地丘陵型和山地夹溪型 6 类,分别从空间形态、街巷、建筑和山水环境四大层面进行宏观结构的风貌控制。在全县262个行政村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提高村庄设计覆盖范围,指导村庄内部的农房设计、村庄环境整治、公共空间节点打造等。


 二是挖掘村庄地方民族特色。将三门源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泽随国家级传统村落及浦山、社里畲族聚居村落等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等作为重点村落,在规划编制时充分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民族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从建筑形式、外立面色彩及样式、建筑层次与高度、装饰装修材质、村落环境、景观小品等方面着手,抓好村庄特色打造。


 三是开展本土民居特色研究。 通过《龙游民居特色与应用研究》,了解龙游县古民居的分布及特点,剖析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考察古民居的建筑形制、建造技术、建筑造型等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总结出龙游民居的地方特征,找出传统特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途径。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给出适合现代村民生活方式又体现地方特色的民居设计方案,设计出体现浙西特色的通用图集。现共有20个系列120套通用图集,包括徽派、现代中式、现代简约等风格供不同地域、区位、历史文化背农户选择。


四是打造村庄特色“乡韵庭院”。按照后田铺村“部门结对、量身定制、共同施工、户建村补”“婺剧文化”乡韵庭院试点经验,按照净化、序化、绿化、美化、德话“五化标准”,把握尊重民意、就地取材、控制成本“四个原则”,按照“一村一韵”“一院一品”引导农户改造庭院,打造创意美丽庭院,提升乡村品位。




多级联动合力建房管控 确保到位


一是乡村规划师全程参与。 为保证规划编制实施水平和项目建设质量,选派16名懂技术、会管理、善沟通的规划业务骨干作为乡村规划师参与资料收集、走访调研、规划编制、讨论论证及项目方案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设性建议。


二是依托工匠从源治理。依托村镇建筑工匠协会对工匠进行培训指导,不断提高工匠识图能力、施工水平和法律意识。要求会员在承建农房时,自觉到规划局备案,并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一起登记、办理,规划管理人员对工匠建设行为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依托工匠把好按图施工关。对不图施工的工匠进行降级处罚。 


三是推行建房履约保证金制度。 引导村集体将建房履约保证金制度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推行农民建房履约保证金制度,将房屋面积、建筑高度、立面色彩等列入保证金退还基本条件,通过银行止付业务,在房屋结顶、整体竣工等重点工程节点进行督查,依建房履约情况分批退还履约保证金,从而保证农户按图试工,达到风貌管理目的。(龙游县规划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龙游县塔石镇泽随留住乡愁记忆 保存古村古味

常山县“三确保”着力开展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

淳安县多措并举加强农民建房管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