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终于可以回国见家人了,一直蹲票蹲到三月份,直航票物以稀为贵,只有飞香港的机票符合我家的消费能力。桑姐夫说,航程太长了,要不在香港停留几天吧,顺便吃点好吃的。妮莫也大力附和:好吃的好吃的! 所以再过10天,桑姐就要第一次去香港了,自家的地盘,体感上却比我人生第一次出国旅行还要紧张。我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西方哪一个国家我没去过。但香港,除了转机时非要呆几个小时,我一直没有想去玩过。故意绕着它走,因为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从小看港片,大陆人的形象都不怎么好,投奔来的穷亲戚表哥,窝在红灯区的失意妓女,黑社会底层的大圈仔,偷渡客、大陆喱、北姑、北妹……又通过这些文艺作品的熏染,香港人对大陆人的刻板印象愈发加深,成了一个鄙视链的死循环。到了我结婚生子的年纪,又因为三鹿事件后,大陆父母跑去香港药房扫货奶粉,大陆孕妇们跑去香港生孩子拿身份,自由行开放后内地游客爆增,被香港某大报刊登了整版广告:一只巨大的蝗虫俯瞰着维多利亚港,上书“香港人,忍够了”几个大字,还有本地人搞起了“驱蝗行动”。这几年的新闻里,不断爆出香港服务业、航空业对大陆游客的区别对待,只要说普通话的,仿佛就自动矮了一头,没个好脸色,我就更没有了兴致。最近几天,国泰航空的空姐被乘客发出了一段录音。听过录音原文的人,没有不膈应的。一个乘客想要条毛毯,把毛毯blanket说成了地毯carpet,然后空姐装作听不懂不给拿。空姐们还在后舱一起嘲讽英文不好的旅客:-“carpet? lol,carpet?"(地毯,哈哈哈,地毯?)-"carpet is on the floor”(地毯是地上用的)-“毛毯”(用普通话说的)-“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you cannot have it”(如果你不会用英文说毛毯,那么你就不配拥有它)-"That's true”(没错!)最搞笑的是,录音中空姐明明就会用普通话说毛毯,也知道乘客想要的是毛毯,但空乘就是故意让乘客难堪。上次在网上闹这么凶的歧视事件,也是国泰航空。 一个内地出生香港工作的女士在微博吐槽了她的奇葩经历。他家给儿子购票时,经济舱已满,爸爸就用国泰的积分给儿子换了张商务舱——成人票和儿童票在积分兑换上没有区别。小孩不肯一个人坐,想跟妈妈在一起,于是爸爸只好和儿子调换了下位置。但国泰的乘务长在商务舱公然嘲笑爸爸蹭商务舱占便宜,无论怎么解释,让她核查购票信息,她就是坚持爸爸不得坐商务舱,必须去坐经济舱。但经济舱不是满了吗?国泰更骚的操作出来了,她们去邀请了一个坐经济舱的外国人,免费给他升商务舱,硬生生腾出了一个经济舱的位置。“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背着一个蹭儿童票的名声,坐到了外国宾客为他腾出的经济舱座位。”“我亲眼目睹(被升舱的外国人)被两位空乘人员带领去商务舱,其中一位还为他拿行李。”“乘务长傲慢地说欢迎投诉,并表示机上她有绝对的权力想让谁坐就让谁坐。”这位妈妈自己也是当律师的,她发文质问:“在一个号称讲法治的、以优质服务为荣的城市,居然有这样公然漠视公民自由、歪曲事实、歧视华人、谄媚老外并毫无歉意表示的航空公司和乘务人员!”在评论区,很多内地网友表示在香港都遇到了类似的歧视问题。 这些空乘歧视的是普通话吗?她们歧视的是这种语言背后代表的身份——大陆人。桑姐这人玻璃心,既然人家不欢迎我,我又何苦去自讨没趣?所以我对香港一直是能躲就躲,能绕就绕。 但这次躲不过去了,终于要第一次体验传说中的“歧视”圣地了,我上小红书搜了下香港,结果发现撰写“香港防歧视指南”,“香港防白眼指南”,“香港绝对不能做的N件事”类似的经验贴还真不少。就像预感前面要跳大坑,我满脑子想的都是什么姿势摔才不那么疼。别笑我没骨气,不敢硬刚。人在旅途,倒着时差,身心疲惫,还带着孩子,就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受点冤枉气。 我首先焦虑的是航空公司。因为飞香港,我默认桑姐夫订的是国泰,我还认真考虑了是不是为了不遭白眼,上飞机后直接全程说英文算了。但又觉得很憋屈——我为什么要“为了不被区别对待”,而不敢说母语,空乘自己的英文也是二把刀水平啊!我一个中国人和另一个中国人说普通话怎么了呢?后来得知桑姐夫订的是UA,心情突然就轻松了,太好了,不用和香港的空乘斗智斗勇自证“高贵”了。 接着,焦虑的是小孩。生怕小孩有些什么行为不符合规则,被香港人当面指责。虽然我没有在香港旅行过,但是对文化差异还是有点印象。十多年前在机场大巴上,有个大陆旅客不知道车厢内不能吃喝,被司机拿着喇叭当众一顿羞辱,颜面扫地。我这才注意到,车厢上方确实贴了提示,车厢内禁止饮食。我特地提醒了妮莫,在香港进了车站,哪怕是月台上,都不要吃东西,喝饮料都不可以。在美国她没有这个意识,车厢里不仅啃汉堡喝咖啡的人到处都是,纽约市长甚至公开表态:“我认为禁止人们在地铁上吃东西是很不公平的行为,这是每个纽约客的权利。”还有电梯上靠右站立的习惯。在香港,不少大陆游客被香港人讥讽没素质就是因为这个细节。看似先进有序,但其实这是香港向“文明国家”学习的落后经验。现在发达国家都不再提倡“左行右立”了,电梯设计的时候就是均衡载荷,长期右立让单侧轮子和链条磨损加剧,电梯寿命减少一半以上,频繁故障造成更多人的不便。日本因为大多数踩踏、滚落事故都是因为在电梯上走动引起的,现在已经不让在电梯上行走了。 所以提倡“站稳扶好”“急行走楼梯”才是科学的。但我告诉孩子,到了香港随大流就行。不管科学原理是怎样,反正在香港不靠右,就是会被人“啧”。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了香港部分文明行为是一种“约定俗成”,换一个文化环境,反而成了“不公平”、“不科学”。所以,有些观念上的“片面正确”,并不是用来歧视他人的理由。 有些习惯是全球普适的,比如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外放手机,不能插队,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封闭空间不吃强烈味道的食物……这些基本的准则都是控制个人边界,避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但有一部分规则,则具有地域性。比如具有香港本地色彩的:讲英文会更受尊敬,走路速度不能太慢,可以席地而坐但蹲着就是没素质,不知道把“唔该多谢”挂嘴边就是不懂礼貌……香港的本土意识,是混合了“恋殖”情结和“夹缝”心态的产物,随着“香港中心”的衰落,曾经的经济底气也变得无力,这种原本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自豪,转变成了一种“防御性”的对外攻击。在小红书上,撰写“香港旅行防白眼指南”的同学肯定是出于好心,希望大陆人不被歧视,但这种微妙的小心翼翼,放到全球任何一个旅行目的地,都是奇观。现在我还没出发,未雨绸缪的这些担忧,都算是刻板印象,我明白从新闻和他人的转述中看到的香港是不完整的,终究还是得亲自去体会一次。所以祈祷我的香港之行,能接触到一些包容、平和的当地人,永远用不上这份“防白眼指南”。 去过香港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你眼中真实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 顺便带一下今天的次条推荐了我自用的一款眼霜 想让眼睛年轻有神的姐妹 可以放心入手哦! 不喜欢30天免费退款就是这么自信! 喜欢本文,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