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风者 | 时尚逆行者-专访徐峰立

​陈喆 新营销 2024-04-18


“过气时尚博主、KOL的鼻祖、ABBC气氛组、丙方里潜力股”,这是徐峰立在微信签名里给自己写的四个标签。

 

作为最早出入四大时装周的本土时尚博主之一,徐峰立早早积累了超过800万微博粉丝,且至今仍活跃在时尚第一线,不时发表一些“毒舌言论”。但在过去几年间,大家似乎不常能在公众号、B站、微博等平台刷到他本人的身影。事实上,“刷脸”早已不是他的工作重点,转战幕后的他,似乎也毫不避讳“过气时尚博主”这一身份。

 

2017年,徐峰立正式成立了个人工作室Peter Xu Studio,为诸多海内外知名品牌进行官方摄影。2019年,他甚至成立了一个Anti-Blogger Blogger Club,简称ABBC公会。2020年,徐峰立入驻微信视频号,持续更新原创自制品牌大片、秀场作品,几乎每一条视频都能收获四位数、五位数的点赞。

 

在2021上海国际广告节“数字燥物”首席营销官峰会上,新营销记者陈喆对时尚意见领袖、Peter Xu Studio制作人徐峰立进行了专访。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我希望我们能做一股清流,帮我的朋友和客户用更少的预算做更有价值的事,帮大家一边做农民,一边做诗人,帮这些品牌实现短期规划和长期梦想。”


时尚意见领袖、Peter Xu Studio制作人徐峰立

 

潮人徐峰立

 

在徐峰立的人生履历里,成为时尚KOL,也是来自一个很偶然的契机。

 

十年前,他报名参加了一个选秀节目,拿到了全国前20的名次,收获了第一波粉丝。此后,他上了很多综艺,还在新东方当过老师。随着影响力日渐增长,徐峰立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活动邀请。

 

2012年6月,他受邀前往法国波尔多参加葡萄酒节。“我发现,葡萄酒节结束是在29号,而2012/2013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正是30号开始。”于是,就在这一天,徐峰立先后经历了误车、拖着行李箱满街乱转、受人指路坐上有轨电车、到巴黎又赶上Gay Pride Festival导致的交通瘫痪等一系列令人崩溃的过程,最终成功叫到一辆出租车,走入了他人生第一场时装周大秀现场。

 

那是Raf Simons上任后的首场Dior,秀场被分成5个房间,从地板到墙面都是一片花海,甚至连阳台上都被装点了同样的鲜花,极致的细节让徐峰立“感动到落泪”。回到酒店房间,服务生向他递上了一束花,正是秀场里的那一种。



从此以后,徐峰立开始了每年数次的欧洲之旅,无论品牌赞助还是自掏腰包,四大时装周、男装周、高定周他几乎一个不落。“我就觉得,如果我这辈子还能再经历这样的时刻,一直经历和感受到七八十岁,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2013年的迪奥秀场,徐峰立坐在第一排,时装界的凯撒大帝“老佛爷”Karl Lagerfeld就坐在离他不远的位置,他果断上前,成功获得合影。在下一季的秀场,徐峰立直接拿着麦克风冲到了Karl Lagerfeld面前,说自己是在场的“the only Chinese media”。保安试图阻拦,Karl Lagerfeld看着穿着潮酷的徐峰立,说:“No problem. Keep it.”并跟他聊了5分钟。就这样,徐峰立成为了仅有的三位采访过Karl Lagerfeld的华人之一。

 

 

“在时尚圈,我感觉自己每走一步,老天都在眷顾我。所以我一定要在这行发出正能量的声音,这是我的情怀,也是我的使命。”与“老佛爷”的近距离接触,让徐峰立更加坚定了时尚创作的决心。

 

幕后徐峰立

 

为了圆一个时尚之梦,也为了跟更多品牌达成合作,从2014年起,徐峰立开始自学拍摄,他镜头下的巴黎高定时装周大秀影像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从此以后,徐峰立的团队日渐壮大,而他本人也从最初的“内容传播者”转型成了“内容创作者”。

 

在欧洲的时间,徐峰立几乎天天看书,对于西方审美体系越发熟稔于心,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东方审美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无论国潮画风,还是性冷淡极简画风,抑或赛博朋克,对于每一种美学风格,他都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如今的徐峰立,每天的日程都满满当当,熬夜通宵更是家常便饭。每次活动结束,他总要从数千张图、上百分钟的视频中选出最好的镜头。对于镜头的严苛要求,也让他从一众工作室中脱颖而出。早前,波司登在米兰时装周走秀,品牌邀请了一众国际大牌明星,现场50多个媒体拍摄,而肯豆和妮可·基德曼等明星在社交媒体上发图只用了徐峰立工作室拍的照片。

 

 

“一开始是UGC,然后转向PGC做branding,也经常遇到很多挑战。比如,品牌预算有限,要做平面,要做视频,还要有Vlog。以前一份钱干一份活,现在一份钱干三五份活,怎么办?”徐峰立开始尝试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比如有人找我拍片,预算很低,我就会跟明星、模特去谈,用好的视觉作品争取更低的价格。此外,化妆师、造型师都是我自己团队的,摄影师也是我带出来的,我还买了上千双鞋、上万套服装,总归能打能用。”回顾创业历程,徐峰立感慨,“我们一直都是走在最前面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十多年前起,我就全球各处跑,和团队做过几百个短视频,抖音让我感觉一事无成。2012当年,去墨西哥骑公牛、玩火球、跳伞啥的,我都不在怕的,但那头只有唱饶舌广告歌,玩BGM博眼球,才能拿到平台卑微的流量。在新片场、开眼认真花五六甚至七位数预算发的好片子,也没推开,鲜有人知。”在近期的一条视频号作品中,徐峰立这样写道。或许他的底线和坚持,让他这些年始终未能拿到最好的流量,但他依然坚信,这样的坚持是值得的。



2020年,微信视频号崛起,徐峰立敏锐地嗅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疫情导致大量秀场拍摄工作取消,徐峰立依然带着团队创作了一系列制作精良、风格大气的视频作品,并吸引了越来越多时尚爱好者的关注。
 
“用一针一线和欧洲市场说中国故事的TA,这次带我们去饮茶。清茶一盏扫去三千尘土,HUI的故事篇章聚焦中国茶文化。”2020年5月,Peter Xu Studio的这条中国风的原创作品,很快赢得了超过1500点赞,这也是徐峰立第一条点赞过千的视频号作品。自此以后,徐峰立视频号的出圈作品也越来越多。从Stella McCartney、Ann Andelman、L.K.Bennett,到盖娅传说、Bronze Lucia、Christopher Raxxy,徐峰立正在用镜头将海内外诸多年轻、优秀的设计师品牌带入大众视野。


毒舌徐峰立
 
“现在很多KOL都变成了工具人,80%的点赞评论都是水军刷出来的,收了钱就可以讲假话。但只要你撒了一次谎,你就不是真的opinion,你就被金钱所左右了,KOL变成了KING OF LOSERS.”
 
“现在抖音上很多小姐姐晒一身衣服多少钱,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在国外别人觉得这是new money,是没有品质的。如果你真是一个富人,你应该内心富裕,应该去做慈善。如果你买一件高级定制,应该是因为喜欢这件衣服的设计,不是因为它有多贵。”
 
“在中国很多人买LV,它很贵,但它的设计在我看来不行。很多人买它是为了炫富,但我觉得这个不是时尚,只是满足了人们vanity的需求。”
 
采访过程中,徐峰立时不时抛出这些看似“毒舌”的言论。
 
在“潮人徐峰立”时代,他的“毒舌”就在圈中闻名。对此,徐峰立坦言:“我从没觉得自己毒舌,只是觉得我拥有正确的三观,就会直言不讳。”
 
转型幕后,徐峰立依然延续了这一“人设”。当客户需求、策略存在偏差、误区时,他总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哪怕毒舌,他也要“走良心”:“很多agency在服务甲方的时候,说话总是要绕几圈才讲出实质,担心太直接会得罪客户。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的批判是为了让对方更好。当合作完成后,他们会知道我不是存心找茬,而是真的要把这些‘茬’排除掉,让他们变得更好。”
 
在作品品质方面,徐峰立几乎是个“偏执狂”。“我现在的很多品牌合作,我自己只留10-20%的利润,甚至倒贴,也要把事情做好。1个好的案例做出来,可能就能辐射成10个、100个。”在他看来,只有展现最优质的审美创意,才能让客户一传十十传百,才能出圈。
 
“你知道Instagram上被谈论最多的人是谁吗?是蒙娜丽莎。她都不是一个真实的人,都没有自己的号,但别人都会慕名打卡。因为她呈现的是一种跨越时间的美。我觉得做时尚也需要时间沉淀,不能太功利。”徐峰立说。
 
Q&A

新营销

在你看来,时尚内容的百花齐放,是否意味着时尚业的去门槛化、平民化?


徐峰立

最早的秀场就是在酒店里,阔太太们看着模特拿着号码牌一个个出来。随着现在的商业发展,时尚大牌都开始接地气,这的确是一个“放”的过程。但时尚的终极奥义,不只要“放”,还要“收”。对一些设计师而言,他们会有high的部分,也会有low的部分。比如Chanel就会把5号香水作为变现的品类。但高端时尚还是属于一小群人。


现在Z世代都在讲态度。但请问到底什么是态度,什么是个性?我现在更多在做PGC而不是UGC,因为我会觉得Fashion is a discipline.


从Chanel、Dior到Jil Sander,它们的logo都需要用尺去量,字体字号在一张片子里的位置也非常严谨。像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他们都有几十年熬出来的工匠精神。大家现在都在看李佳琦和薇娅,首先他们已经是亿万分之一,其次薇娅也经历了服装批发档口的日子,很多人并没有看到这个过程里的工匠精神。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很酷,什么都可以表达。但他不知道,比如我们给Tom Ford拍大片,Tom Ford会有100条拍摄原则,包括眼影、唇膏色号都需要用潘通色,后期我们一定要校色;甚至微博发方图还是长图,不同图的缩略效果不同,而朋友圈的缩略规则又不一样。所以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管控,而这些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力量。


新营销

所以在你看来,今天的时尚品牌需要更重视品质,更重视品牌的沉淀?


徐峰立

一个IP没有I,就只剩个P。现在很多品牌都只是在发出一时的噪音,但如果只是去请品牌大使、代言人,产品却经不住考验,还是会被骂的。举个例子,唐毅老师做了十几年的明星化妆师,给章子怡、赵薇、刘亦菲化妆,慢慢才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我觉得现在很多90后、00后UGC players把时尚品牌想得太简单了。我已经是奔四的人了,到今天都不敢做一个品牌。王大仁也快40了,但在时尚行业内还被认为是年轻的。


我觉得时尚包括艺术,走到高端层级一定只属于5-10%的圈层,再慢慢辐射到大众。这并不是说它只能高高在上。大众可以享有,但大众享有的部分一定不是最精华、最有深度、最经得起推敲、最有规则的部分。



新营销

所以在你看来,今天的时尚品牌需要更重视品质,更重视品牌的沉淀?


徐峰立

一个IP没有I,就只剩个P。现在很多品牌都只是在发出一时的噪音,但如果只是去请品牌大使、代言人,产品却经不住考验,还是会被骂的。举个例子,唐毅老师做了十几年的明星化妆师,给章子怡、赵薇、刘亦菲化妆,慢慢才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我觉得现在很多90后、00后UGC players把时尚品牌想得太简单了。我已经是奔四的人了,到今天都不敢做一个品牌。王大仁也快40了,但在时尚行业内还被认为是年轻的。

我觉得时尚包括艺术,走到高端层级一定只属于5-10%的圈层,再慢慢辐射到大众。这并不是说它只能高高在上。大众可以享有,但大众享有的部分一定不是最精华、最有深度、最经得起推敲、最有规则的部分。


新营销

随着国潮崛起,国内的新兴设计师品牌也不断涌现。你如何看待这片市场的未来前景?你心中的优秀本土设计师品牌有哪些?


徐峰立

我觉得大部分都在看热闹,真正能够运作出来的非常少,可能只有20%甚至5%会活下来。活到超过5年的,背后一定要有资本,要有商业计划书,要有逻辑思考,要有运营策略,要有品牌建设意识。现在很多设计师就是在做批发,放到买手店里高价铺开,但其实品牌没有DNA,只是各种抄,这种东西是没有核心价值的。


在中国设计师里,我觉得郭培、Masha Ma、Uma Wang、密扇都是在坚持做自己,同时在商业上有明确的变现模式。就像郭培可能更注重春晚、红毯,会做很多时装周和文化产业项目,所以有自己的变现渠道。还有一些设计师会不停地玩联名,从B端拿收入,再去继续造梦。

 
 
徐峰立

我觉得设计师可以做梦,但要把梦实现,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没有那么容易。现在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衣服,那就是做衣服,不是做设计。


现在国潮很火,但现在的国潮往往太流于表象。有一个在米兰时装周做发布的设计师品牌叫艺之卉,它就做得很深,会在时装周上讲一个中国名伶的故事,演绎明末清初的历史兴衰。这个牌子会用很酷的牛仔裤,搭配一个中式小坎肩,或者一个肚兜加上云南少数民族的头饰。我真的很看好这些设计师品牌,而不是汉服。因为现在的汉服往往只有形式,没有内涵。装束复原这个东西并不需要创造力。我觉得中国时尚的未来,需要在创作上有潜能、在产品上有突破的设计师,而且这些品牌背后也需要有大量资本支持。

 

新营销

你觉得我们的电商平台有能力孵化出一些好的设计师品牌吗?


徐峰立

我觉得资本层面是可以的。比如七格格、密扇,在商业运作方面都很成功。密扇之前也走出国门,在纽约、巴黎做了秀,老外也很认可。虽然有时候中国人觉得看不懂,但Miranda Kerr、黄龄都有穿。

 
 
徐峰立

天猫平台还是孵化出了一些很好的设计师,但淘宝未必,淘宝新势力的品牌可能太强调年轻了,它们面向的是千千万万的主流消费人群。但回到LV这样的奢侈品牌,它们90%以上的客户还是old money加上new money,这些人一年在奢侈品的消费会达到200-300万,他们不会在淘宝消费,但会在天猫消费。这可能也是阿里的策略。回到你的问题,我觉得天猫存在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品牌,包括现在有很多国际设计师品牌也在入驻。


新营销

在你的观察中,时尚产业有什么值得关注的趋势?


徐峰立

Sub-Cultural Groups(亚文化族群)。比如我十年前就玩的嘻哈,包括涂鸦、街舞、LGBTQ,还有我都没想到上海已经这么快出现了Drag King Contest。这些群体不仅很酷,而且存在很多可能性,他们是未来内容的创造者和趋势的引导者。时尚品牌应当去了解每个亚文化群体。


现在广告圈的内容同质化太严重,每个品牌找的都是差不多的代言人,产出的创意也差不多,而亚文化可以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创意。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公式中,就有一个market segmentation(市场细分)的环节。我觉得现在的segmentation就是混搭。纯粹的东方思维或纯粹的西方思维,在全球化的环境里都是不完整的。你需要懂东方,也要懂西方,性别上也不能太纯粹,要有一些中性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做时尚很不容易,我们要想尽办法跨界、出圈、平衡,阴阳结合,虚实结合。这是让时尚普及到所有人的核心精神。

 
新营销

你和团队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会放在哪里?


徐峰立

50%做幕后,给品牌做微电影,做短视频,做直播。我的心其实蛮大的:我想在中国做一个优质的时尚平台,但这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去搭建,做平台是最难的。

还有50%的时间,我可能会做主持,做论坛,像今天这样参与一些思想的碰撞,这也非常重要。

 新营销

你想做的这个时尚平台,你对它的定位和理想是什么?


徐峰立

我的公会叫Anti-Blogger Blogger Club,简称ABBC。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我希望我们能做一股清流,帮我的朋友和客户用更少的预算做更有价值的事,帮大家一边做农民,一边做诗人,帮这些品牌实现短期规划和长期梦想。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