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风者 | 专访星陀资本刘泽辉:怎样的食品企业能收获资本的青睐?

陈喆 新营销 2024-04-18

作为一名投资界老兵,刘泽辉早从2006年起就开始关注消费领域,曾投资过星期六鞋业、流行美、亿莎化妆品等时尚美妆企业,以及同城艺龙、神州专车等互联网消费企业。
 
2018年,刘泽辉与几位合伙人共同创立星陀资本,更加聚焦于新消费领域,先后投资了4iNLOOK美目美佳、花印、好麦多、懒熊火锅等美妆和食品企业。用他的话说:“中国的消费正在迎来极好的时机。过去大家都在说十年、百年老店,但今天,得益于供给侧、消费侧、营销侧的变化,很多品牌只需要3-5年时间,就可以成为行业龙头。”
 
Foodaily FBIC2021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大会上,新营销记者陈喆对刘泽辉进行了专访,请他分享了新消费投资背后的洞察,以及怎样的企业更能收获资本的青睐。
 
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 刘泽辉
 
Q&A



Q:新营销
A:刘泽辉 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前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Q

您是国内最早一波投资消费品牌的人。在您看来,今天的新消费与以往的消费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有哪些新的投资趋势和机会?

A

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受众人群的变化。从需求侧而言,我们认为当下最具投资价值的有三类人群:新世代、小镇青年和精致妈妈

我们认为这些人群有三大刚需:我很“怕死”、我要“美丽”、享受“孤独”。“怕死”,对应的就是健康食品、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需求与机会;“爱美”,对应的是美瞳、美妆、医美等颜值经济;“孤独”,对应的是单身经济和个人精神消费,比如一人食、宠物经济等。


从消费观来看,大家第一要求产品颜值高,第二要求产品有用,第三要求不贵。虽然看起来大家需求比以前更高,但同时大家花钱的欲望也比以前强很多。

从消费渠道来看,线上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家都会通过B站、小红书、抖音来种草,种草后既可以选择线下到店,也可以选择送货到家。现在很难有一个渠道解决所有问题,人们的购买特征、购买行为都发生了变化。


从供给侧而言,今天的创业者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上一代60后、70后创业者,大部分还是出于生存需求,能赚钱再考虑做品牌。但今天创业者的生活环境已经大不一样,他们往往是真的带着品牌梦想在创业,哪怕做的是小众品类,也想做细分赛道里的龙头。

比如我们投的好麦多创始人方翔,家里人就是医生,他从小就对食品充满兴趣,本科在香港中文大学修了市场营销+金融工程,后来还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修营养学,可以说对于创业是“有备而来”。

再比如懒熊火锅创始人高飞,对冻品和火锅连锁进行了多年研究,最终决定把自己之前赚的钱全部投到这里。

除了梦想和初心之外,今天创业者的综合作战能力也比之前强了很多,既懂产品,又懂营销,还要熟悉各种线上线下渠道。由于现在渠道变化太快,往往也需要多人合伙,一个懂天猫、淘宝的人未必熟悉抖音、小红书这些新社交媒体。

除此之外,今天的竞争环境也有很大改变。2018年,消费品创业的压力还没有这么大,一来没有这么多关注,二来大家都没有太多资源和资金,三来那时还处于流量红利期,所以可能凑个百八十万,就可以开始起步了,融资也相对容易。

但到今天,你要想做一个先锋品牌,没有三五千万都很难起盘。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只能优中选优,一方面充分利用过往资源,另一方面争取比别人投得更早,发现市场还没关注到的潜力项目。

Q

在新消费领域,您看重哪些垂直赛道?筛选创业公司的标准有哪些?

A

宽一点、深一点、市场空间大一点的赛道。我们自己看赛道,市场规模至少百亿以上。这样的一个垂直赛道里,头部公司大约可以占20%的份额,也就是20亿收入,这样就能出一家上市公司。

以食品行业为例,这其中就有很多千亿、万亿的细分赛道。比如咖啡赛道,现在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约为840.5亿,距离欧美的千亿市场还有很大成长空间。再比如麦片赛道,此前哪怕是龙头品牌,它们的品牌力也没有那么强,这里就有机会跑出更多新品牌。但像乳品赛道,蒙牛、伊利已经过于强大,新品牌再想跑出来就比较难了。

除了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之外,就是看人。创始人的眼界格局、学习能力都很重要。

一方面,我会选正能量的创业者,看Ta是否身体力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创业早期跟大家共享办公室、共享财富等。另一方面,我会选综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团队。

Q

2020年,星陀资本连获两轮投资了好麦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策?现在大量品牌进入健康食品赛道,好麦多的优势在哪里?

A

首先从赛道来说,我们当时看了很多所谓的健康食品,其中很多虽然健康,但不好吃,再有毅力的人也很难天天坚持,这样它的复购就会很差,需要不断在营销上加大投入,获取新客。

根据CBNdata报告,85后需要对食品有较强的抗糖需求;80-90后对谷物、膳食类零食消费需求相对更高;95后在纤体健身项目花费金额相对更多。这意味着好麦多这样兼具健康+好吃双重属性的产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接受。
 

在麦片领域,像桂格、西麦、卡乐比等品牌都已经做到很好,但中国的新锐麦片品牌可能一年才几亿收入,还有很大成长空间。更大的想象空间,就是从麦片到麦片相关产品,比如饮品、儿童小袋装、老年人装等等。

从团队来说,好麦多团队的综合实力也很强。团队三位创始人为香港中文大学校友。除了CEO方翔之外,CTO张宇有5年大型互联网系统项目研发管理经验,COO赵孟龙精通营销ROI优化和新渠道新模式挖掘,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赵森燊为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理学硕士。跟竞品相比,他们团队的战略高度、格局视野,他们对于创业的笃定和坚持,包括他们前期仅凭很少的起步资金就获得了一个多亿收入的经历,都让我们十分看好。

另外,他们团队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四人原来都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对于线下都是从零学起,放手去做,现在线下已经增长了好几倍。

Q

如何看待懒熊火锅这个项目?星陀资本如何帮助其快速成长?

A

我们投它是因为我们看好预制菜赛道,而火锅是已经被市场验证了的品类。第一,毛利高;第二,运营相对简单;第三,符合大众消费场景,公司初期能够跑起来。

懒熊火锅更像是一个预制菜的供应链品牌公司。我们整合了中国很多最好的上游供应商,然后打出自己的品牌,未来也不排除自建工厂。目前我们是自己开发产品,让工厂去生产。火锅这个产品,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大家觉得好吃,包括肉要好、调料要好。另外我们要开发更多产品,比如除了火锅之外,开发更多非火锅的产品,比如早餐、中餐、烧烤等。

懒熊火锅创始人高飞是个70后,还挺年轻,以前也赚过钱,做火锅是他的长期梦想。我跟他接触了半年时间,一直看着他不断成长,不断学习互联网思维,对资本和行业的认知也不断深化。

在早期阶段,懒熊火锅已经引入了阿里的信息化建设,可见高飞对公司的长远规划,而不是仅仅看短期流量。很多公司起步靠流量走得很快,但缺少技术支持很难走远。2020年,懒熊火锅开了1000家店,今年上半年其实花了更多时间在基础建设上,包括IT系统建设、内部运营、品牌塑造、人才搭建等,所以我觉得未来这个公司还有更大成长空间。


Q

在投后管理方面,星陀资本如何帮助品牌补齐短板,提升竞争力?

A

一是资本赋能,二是产业赋能。

资本层面,就是在他们的后续融资中不断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快速推向资本市场。
产业层面则更加重要。我们第一是推荐人才,推动团队的早期搭建。第二是对接行业内的资源,比如在人才上,帮他们介绍一些品牌营销顾问、社群运营人才等;在渠道上,帮他们对接线上的抖音、小红书,线下的便利店等渠道资源。另外,我们也要从战略层面,帮助他们更科学地找到自己的方法论。但到具体业务中,我们还是尊重企业自由。

Q

有人说,在品牌0-1阶段,资本能为品牌带来大量助力;但越往后,资本带来的加速度就越有限。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您觉得资本该如何帮助品牌生长出持续进化的能力?

A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一个公司在起步阶段,可能什么事都来找你,一天10个电话;但公司规模做大之后,可能你就一个月接不到电话,就会觉得孤独。但按照公司发展规律,这也很正常。

对于资本来说,如何在行业里赢得同行尊敬和认同?其实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15年前我投了星期六鞋业,这个品牌当时也是时尚潮流品牌,但今天一线城市都没什么人穿正装鞋,当时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你必须要与时俱进。

坦白说,越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你就越有价值。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帮我们的公司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放矢,不添乱,在资本赋能和产业赋能方面,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才能帮助品牌持续成长。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