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球最后的夜晚》批判:要掏观众兜里钱,就要捱得观众骂 | 董啸

董啸 骚客文艺 2019-03-23


本       文       约       22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首日2.6亿,次日0.11亿,第三天0.018亿——看起来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已经创造了票房跌幅吉尼斯纪录,断崖式下跌的速度几乎赶上了A股。这部电影的猫眼评分2.6,淘票票评分为3.6,几乎已经是超级大烂片的级别。而在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这部片子的评分为6.9,在近几年的国产片中只能算是中等。

《地球最后的夜晚》猫眼评分

《地球最后的夜晚》豆瓣评分

然而,电影归根结底是给观众看的,买了票的观众理应拥有最大的发言权比重。猫眼和淘票票是买票平台,更能体现观众的观感。当然,这个分数自然也有观众看完电影很不满,赌气差评的因素在里面,实际评分肯定不至于如此之低。

有人说,此次《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是因为影片宣发公司“欺骗观众”,把文艺片包装成爱情类型片,又推出“一吻跨年”的噱头,准确地击中了观众的痛点,跨年夜当晚预售票房就达到2亿多。而观影过程中的无聊,观影后的不满,又让观众把气撒到了编导演等创作团队身上,属于典型的观众和导演都被宣发给坑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宣传海报

啊呀呀,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须知电影天生带有两种属性:商品属性和作品属性。对编剧、导演、演员等创作者而言,它是作品,评价体系是它的艺术性;对出品人、投资人、制片方来说,电影是商品,评价体系就是赚钱与否。

对观众而言,看电影就是一次或然消费行为。请所有电影创作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艺术追求买单,就算你再天才也不行。你的艺术追求归根结底就是个屁,觉得宝贵你就憋着,觉得难受你就放了——那都是你个人的事,你的理想啊抱负啊跟观众没一毛钱关系,这世界没人生来就欠你一张票钱。

看电影的过程就是观众购买服务的过程,大过节的谁不想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不让观众跨好年,给观众添堵的电影,观众能给你好脸色吗?毕赣说观众花60块看电影,可以睡觉啊,至少比钟点房便宜,这话听了简直让人想直接给他个大嘴巴子:我开钟点房是享受,看你这电影是忍受,能一样吗?

经过处女作《路边野餐》加持之后,毕赣挟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的大名,拿到了他人奋斗半辈子也拿不到的资源:大公司注资,大咖演员加盟,创作完全自由掌控。然而,这种顺风顺水对于新人来说,未必一定是好事。

投资人头脑发热,看见金马奖字样就把数千万投资投给一部作者电影,这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不理智行为,至少是违反了电影投资的商业规律。《地球最后的夜晚》导演和制片人都是菜鸟,并无操控大制作电影的相关经验,这一点在制片人单佐龙那篇《“地球”的至暗时刻》中已经表露无疑:

预算设计不合理,制片筹备不充分……

天气不配合,开机就停机,每天损失几十万……

自责崩溃,又毫无应对之法……

3个月拍摄时间仅仅完成一半工作量……

演员档期耗尽,剧本不停修改……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导演和制片人两个菜鸟拿着投资人的钱练级打怪,没经验,纯靠摸索,超支是一定的,拖期也是一定的,最后的成片质量无法保证也是一定的。

所以,制片人面对不断增长的超支,不停去跟投资人继续央求资金,导演不停崩溃,不停修改剧本,也就是应有之义。然而,面对着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几近崩盘的局面,导演毕赣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当制片人告诉他超支的危险后果时,他的的反应是这样的:

他突然声嘶力竭起来:“我现在什么都可以不要,公司可以不要,家可以不回,我他妈的只要拍完这部电影。”

OK,你要按照你的想法拍完这部电影,也按照你的想法拿了投资,做了预算,建了剧组,请了演员……然后,你迟迟拍不出来——

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能力问题。我承认,创作者可以无限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前提是你花的是自己的钱。你赚了大钱之后,随便怎么拍,怎么实现你的艺术追求,都合情合理。

拿了投资人的钱,拍出来的电影肯定达不到回本的票房,而宣发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居然让本非影片受众的人们进了电影院,掏钱买票观影,帮投资人回了本,帮导演制片人保住了公司和饭碗,这简直就是奇迹乃至神迹啊,我觉得投资人制作方都应该给宣发团队磕头谢恩才对。

得是什么人才能把口碑暴跌的锅扔到宣发团队的身上,什么人才能说出“宣发错位”这样的混帐话?

斯基营销公司老板冷斯基做过多年的文娱专项记者,后来又担纲《七月与安生》《春风十里不如你》《红海行动》等影视项目的宣发。对于这波“营销错位”的说辞,擅长冷笑话的冷斯基忍不住在微博发声:

导演需要艺术表现力,然而更需要操控项目的管理能力。哪一个大导演不是从小制作起步,经历多年多部作品的累积,经受观众和专业圈的长久检验,才能成为大家?毕赣以一部小制作的诗歌化文艺片起步,需要的是稳健成长,多拍几部自己可以掌控的风格影片,尽量在个人风格化和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循序渐进,自有大成。《地球最后的夜晚》项目野心过大,堆叠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导演的现有能力,口碑暴跌自然在情理之中。

拍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项大规模工业生产,不是大帮哄的农业大跃进。昨天亩产三千斤,明天就涨到十万斤。不说世界级大导演,就连李安张艺谋陈凯歌这种华人大导,哪一个不是拍了七八部片子才拿到大投资大制作的?刚刚学会走路,就想按照博尔特的速度跑起来,结果一定是狠狠摔在坑里。

广东人说,食得咸鱼抵得渴。对于电影人来讲也是如此,你想要掏观众兜里的钱,就得捱得了观众的骂。倘若脸皮薄能力差,还混什么影视圈?


-  推荐阅读  -

什么保健品?就是这个时代的毒品 | 董啸

给明星上堂语文课:这些话,张爱玲压根没说过 | 董啸

《海王》:像阿凡达一样神奇和惊喜 | 董啸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544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与有趣的灵魂相遇#《soul客文艺:易见》为“骚客文艺”MOOK系列的第二辑,由华文天下图书出版上市。每个人都曾经如此颓丧,每个人却都在奋力一跃。世界并非冷若冰霜,还有温暖在暗暗滋长。如同断了电的夜晚,有人也会点着蜡烛找到你,微光摇曳下,莽莽余生里,你们是那一段的同行者。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当当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