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怎样才会让一个人绝望到自杀

易小荷 骚客文艺 2020-10-23


本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国航乘客在飞机上自杀新闻的评论区,我已经不敢再往下翻了,都是一面倒的谴责,认为他应该安静地死,不该打扰别人,更不应该占用公共资源。

国航乘客自杀新闻下方的评论,点赞最高的都是指责的声音

如果有机会让我为死者说几句话……不是所谓的“死者为尊”,而是和大家分享一些身边的案例。

知乎上一个高赞的回答下面一条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位朋友说:“我有过相似的经历,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想法里,爬上了楼顶,想要跳下去。结果在最后时刻,我同学叫我了,我从自己的世界里面出来,感觉和世界重新建立了联系。”

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约80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人为什么会自杀?这似乎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曾明确建议,不要将一个人的自杀,简单归因于某个事件或原因,自杀从来不是单一因素或事件的结果。



一位与该乘客同一航班的乘客赖强(化名),也是事件目击者,委托所在公司的微博发文,讲述了现场发生的情况。

图源:微博@封面新闻

在关于抢救过程的回忆细节中,他描述“该乘客还有试图咬舌的动作以及激烈的挣扎”,以及他们和地面医护人员交接的时候,“生命特征平稳”,都体现出来一个意思:这位乘客必死的决绝。

网上有很多专业的推测,我就不妄下结论了。我总是会想起为被冤前夫申冤的宋小女,她说过,“永远不要嘲笑一个深夜痛哭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

我的大姑(父亲的大姐),因为家贫早早出嫁,丈夫早逝,两个儿子一个软骨病一个傻子。父亲无数次心疼地提起她,说这种日子她早就过够了,早就想解脱,只是那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只能靠她。

小的时候见过一次大姑,可能因为生活清苦,她看起来特别显老,不爱说话,笑起来也是讷讷的,并不是那种讨喜的样子。

那个时候社会还不像今天这么流通、有那么多打工的机会,大姑除了像男人一样种地,别无他法。

今天有时候看到路上送快递的、送外卖的,或者家政人员,我都会想起她,如果活到今天,她的生活会不会多一点点指望。

大姑一生都没有享过任何福气,实际上连一家人吃饱饭的日子都没过上,就那样走了,只是一个简单的肺气肿,她就轻易地放弃了。

我只知道,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山区,年收入不到一万的比比皆是,如果有人生病了,宁可回家等死,或者更极端的,直接服用农药自杀,就为了不拖累家里。

大概对于大姑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死亡只需要一时的勇气,而活着却需要一辈子。

我曾有一个高中同学,就坐在我的斜对面,我们时不时会聊聊天,他很瘦,像个猴子一样古灵精怪,因为太爱笑,经常被老师抓包。

他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光线强烈的人:活泼开朗,成绩不错,还喜欢运动。

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高中毕业的十几年后。他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当地最好的医院,有一天在三楼动完一台外科手术后,走到五楼,从那里跳下去了。

很久之后才有个同学说,因为他读大学的时候谈恋爱遭父母反对,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可是他自杀的时候,算是风华正茂,隔一个月就要结婚了……

我无法想象那个单纯的原因,然而我已经无法知道真相了。


还记得刷爆朋友圈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么?岳父的一场流感,几乎摧毁了一个北京中产阶级的家庭。

还有那篇因为住在燕郊,上班通勤需要四五个小时的爆文。

这些都是真实的人间。

大城市的人活着也不容易,每一个成年人的笑脸后面,都被住房、子女、社保、医疗等各种各样的压力裹挟着。

今天看到新闻说,日本女星竹内结子自杀了,而且是安静地和丈夫吃完饭,上到二楼安静地自杀。

图源:微博@新浪娱乐

想当然会有人说,“她那么有钱,事业也不错,为什么还这么矫情?”

人要怎么样才会选择自杀,除了当事人,对于谁来说都是未解之谜。不同的痛苦戳中心脏,都是窟窿。一个人永远无法走进另一个人的悲伤、孤独和绝望,就连表面上的感同身受,也不过是苍白无力的浮光掠影罢了。

很早以前,去过一次墓地,在那种地方,心反而格外宁静,因为一排排看过去,什么样的生命,结局都是一样。只是我会格外留意那些特别短暂的生命,或是因为生病,或是因为自杀。

除了身边的人,每一年社交媒体上都会传来一些年轻人自杀的消息。2012年3月18日上午10点54分,在微博上留下最后遗言的网友“走饭”,直到今天,她那句“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的微博后还有人在追忆和倾诉,而2016年2月19日(据说也是因为抑郁症)选择离世的青年学者江绪林至今也让人们唏嘘不已。

感觉就是,不仅仅是我的朋友,连带每一个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我的体内又死去一次。

参与抢救国航自杀乘客的赖强也表示,对该乘客的不幸离世感到非常惋惜,但网上一边倒的谩骂让人不舒服:

“人在绝望时刻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别人无法体会的,请大家不要继续责怪。请大家选择宽容,以慰逝去的生命。”

据说2010年-2020年,全日本自杀的人数是30W+,跳轨自杀占据自杀方式的首位,平均每天至少有6个人选择跳轨自杀,经常造成交通中断或者堵塞。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社会的做人准则,为什么要在最后的时刻用这种剧烈的方式,占用那么多社会资源呢?

看到过许多文章分析原因,但我却认为,压死骆驼的,往往不是因为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之前无数根中的每一根。

只是有的人最后一根是在跳楼前,有的人是卧轨前,还有的人是在乘坐飞机的时候。

死亡,是终结。只是它对于不同的人,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也许那一刻的绝望,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对于走饭,对于江绪林,对于我大姑,他们的离开或许是一种解脱,我只想用怀念的方式去试图理解他们。

不是为任何人开脱,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人到底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样子,也不可能了解一个人全部的复杂和斑驳,只是,让我们至少尝试去感受人类的悲欢。

哪一个人没有爱过,或是被爱过,哪一个人不希望既有软肋也有铠甲,可以把残酷的命运变成温柔的保护色,所以身而为人,让我们多一点点理解和宽容,也让我们多想想《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那句话:“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  推荐阅读  -

小区的人脸识别,与我们终将失去的隐私

好好的社会新闻,是怎么被一群“色女”带偏了的?

跳楼的孩子心里,是被“为你好”摧毁的世界


 

值班主编 | 刀哥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928 篇文章

- END-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