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瑞芝法官:我的自救与他救!

马瑞芝 东方法律检索 2021-01-11

马瑞芝法官多年前撰写的这篇文章,对于目前正在身陷囹圄的“王成忠法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许多读者在公众号留言索取这篇文章,现整理推出,以供学习和借鉴。


2013年4月,河北省唐山市汉沽农场法庭马瑞芝法官涉嫌滥用职权案在秦皇岛市抚宁县法院开庭,2014年7月,该案终审宣判,马瑞芝法官无罪。(☞ “惩戒”思维下的法官之殇(六)—— 被案外人上访击中的法官马瑞芝


我的自救与他救

马瑞芝

2014年7月11日,我涉嫌滥用职权罪一案,河北省秦皇岛市中院二审裁定维持一审无罪判决。1075个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也由编制不明、身份存疑、默默无闻的小法官,一度成为"网络名人",但,这一切都非我所愿,生活还得继续,回忆不可回避,夜深人静时,过去的一幕幕在心中不停闪现。

2013年1月23日晚21:01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老师发布了“法官求救”的微博,这条微博被转发3417次,评论950条,点赞28个。何兵老师是有83万余粉丝的网络大V,以这条微博为界,之前的我是孤军奋战,从这天开始,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兴奋了连续四天后,结束了自2011年8月31日被立案后一直失眠的日子。

指路人

法官们,尤其是蒙冤的法官们最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他们都异口同声地问:你是怎么联系上何兵老师的?怎么引起媒体和社会关注的?

2011年11月26日我在法律博客上发了《"和谐社会"引发的上访》一文,12月4日收到上海一位法官同行的站内信,连着四封信都是"建议与问候",是他,帮我拓展了思路,让孤独无助的我开始了网络上的求助与呼喊。

这四篇关切又急切的内容如下:

"根据你的介绍和我了解的法官权益保障现状,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哪怕争个鱼死网破?若判刑,后来的结果会怎样?若抗争,可能的结果会怎样?你作出预测、估量后,迅速作出决定。

“若抗争,可能的路子有三,即自力救济、公力救济和社会救济。自力救济是运用你的人脉资源,疏通关系。公力救济,一是指望法院公正判决,二是上访,向省里和中央信访,找到主要领导为你说话。社会救济就是媒体曝光,通过报纸、微博或论坛。报纸中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时代周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可能会关注此类主题。微博中的新浪微博较出名,论坛中的天涯论坛较出名。”

“关于等候法院公正判决,你可从网上搜集下广东高院就莫兆军法官玩乎职守案件所作的判决。关于通过报纸曝光,你可搜集下《被"维稳"的法院裁决"顶牛"法官揭执行内幕》,《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报道。

“另外,法博有一博友,http://qzfywxt.fyfz.cn/,QQ:329769908,叫王学堂,在广东佛山供职,做过法官,老家山东的。他对广东的媒体可能比较熟悉,若联系媒体,他或许会出于热心而帮忙。法博另有一博友,http://573229717.fyfz.cn/,QQ:573229717,是河南省检察院的检察官,做人正直,看她是否有好的建议。法博有一个叫‘梅开断桥’的群53235984,里面人员多为法官和检察官,你可加入,与大家交流交流。”

紧接着,我们又相互加了QQ好友,他又在聊天时告诉了我十来个人的名单,都是关心时政和法律的社会知名人士,后来知道这些人叫网络大V,其中就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老师。我向多位社会知名人士发出求援信息,只有何兵老师收到后立即回复,与我联系,加深了我对何兵老师的感恩和崇敬。

逐渐地,我知道倒霉蛋儿不止一个我,还有一些受到刑事处理或行政处理感到蒙受冤屈的法官都跟我电话和微博联系过,不知道的受委屈的同行们肯定更多吧?

平安无事的法官也忧心忡忡,有的在微博上私信问我,你是怎么联系上何兵的?告诉我,备用。

还有贵州一位法官在网络上联系到我,对我表示感谢,虽然说有点悲哀,但的确是因为我的事让他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中倍加小心,那个案子开创了三个首次,首次做水利司法鉴定,首次邀请检察院全程监督庭审活动等,使他脱离了被冤枉的命运。

海南海口法院的一位同行,把他同事写的一本名叫《法冤》的书寄给我,鼓励我也写一本书,当作总结和纪念,也好给大家一个警醒。我想好了题目,就叫《蒙冤法官那些事儿》,但感觉沉淀升华得还不够,一直未动笔。

有的法官在新浪博客上给我留言,说我的博客引起了法律专家的关注,希望我能帮他转发一下有关他案件的博文,我看了一下,立马转了。后来在新浪微博上又收到一些法官的私信,通过网络,我们相识,相互鼓励与宽慰,相互关注和转发文章,时不时问问现状和当下心态。

法官同行

法官群体考虑到体制问题,反应虽不太激烈,但都用私信默默鼓励和关注;法博上的上海同行告诉我公开案情的方法,让我受益非浅,刘仕毕法官帮我修改给周强院长的那封公开信,经他这位高水平的笔杆子润色,那篇公开信不至于给同行丢份儿。王学堂为我的事写过博文,平时也密切关注着事态的进展。

还有几位法官同行发了如下微博,感慨万端:

@隐于庭的小法官:当年也没有过法院实习经验,怀揣一份热情和信仰就考了法院,一个被欧美港台律政片和书本法治精神"毒害"严重的小屁孩就这样面临了现实的法官生活的苦逼。现在想想,那种幻灭感就如同是小时候突然有一天惊讶地发现那么漂亮的幼儿园阿姨居然也会放臭屁,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魔暴术:下个求救的可能是我吧!完全没有保护,完全保护和谐,骂不还口,被人侮辱还要沉默。当年有人愿意干一线的时候我们是二线,如今没人干一线了我们得干一线。前有当事人,后有紧箍咒。说句不专业的,真希望有个法律让双方都赢官司!

@蒙面小法官:支持你,你是在为全体法官的尊严而战斗!

@刘建勋法官:在我的同行里固然有令人不齿的鼠辈,但更多的是本分工作、老实做人的普通人,我爱他们。支持@马瑞芝法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说话,都保持沉默,都隔岸观火,都故作冷静,都做"宏大思考"而不屑于"谈资",马瑞芝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Jacksunlaw:作为前同行,我的关注焦点有三:其一,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其二,法治国家的"法官责任豁免"如何成为社会信仰?其三,写进十八大报告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如何得以保障?我的预言如下:马瑞芝法官案必将成为自媒体时代中国法治进程中又一标志性事件。

鲜有发声的山东一中院也发表了看法,@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涉法涉诉信访,不能用行政的手段解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解决。

有位同仁的回复让我深有同感:法官是人不是神,为什么要对我们当神一样的要求,却又把我们钉在十字架上呢?

律师群体

律师群体是反应最迅速也最强烈的群体,依事实和法律,敢说敢当,让我感到了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何兵老师2013年1月23日晚上9点多发布的有关我案子的”法官求救”微博,第二天上午,王兴律师就从北京赶到我工作的地方,跟我签了委托书。

开庭前,又有杨学林律师的参与,他们开庭时的高水平发挥和精彩文章的发表,以及他们在业内的影响,使我的案子柳暗花明。

北京律师王飞全程旁听了庭审。

李长青律师跟我说:"出来做律师吧!法官是法律群体中最苦的。权势不及检警,自由不如律师。司法不公,替人背黑锅。"

这样劝我的律师不在少数,同是司考排档“档友”的易胜华律师也这样关心和劝告过我:"实在做法官很郁闷就别做了,找个公司做法务,逃避矛盾漩涡,你不在法院的话,矛盾可能就集中在其他人身上了,等到这个事平息,也许就晚了。"

有的律师说如果一审败诉,帮我代理二审,有的说如果我上访,会陪我去上访。

在司考自助排档网站的“档友”们建的QQ群和微信群里,我也经常得到鼓励和建议。有一次一位档友拿他欣赏的乐嘉的性格色彩说起性格颜色来了,我说我跟她一样,也是黄加红,她说从这件事上看,你那么坚强挺过来了,还应该有蓝色的一面。我说,不是啊,我总不能在事情未完结时上吊不是?那样死翘翘就是畏罪自杀了,怎么也得等有了结果再说,我都是依靠大家的鼓励和自己的幻想挺过来的。

检察官

检察官的反应少一些,比较零星。

老家当检察官的同学这样跟我说:"你一定要硬一些横一些,自己又没问题,他们就怕硬的横的。"还是老同学不见外啊。

还有位检察官叫"体制内的民工",他说:"我一直非常关注法官的自我保护,法官,在中国实在是高危职业。我在渎职局干过一年多,算清楚这个套路,他们压力很大的,抓人的压力,每年都有指标。还要炒作!判实刑肯定是不会啦,但判个缓刑也不得了啊,对一个人法律人来说,法律职业生涯就基本结束了,必须斗争!"

顺便提一下,法博上的"百里马"也是位检察官,也曾写文在法博上呼吁大家关注我的案子,也时不时对我吁寒问暖。

还有位辽宁朝阳市的检察官,陪我聊天,为我不断出谋划策,解除我的忧心和烦恼。

有位福建的检察官叫"野丸石",他也被判有罪了,我的案子结束后,他给我发来一段话:你的案子能得到公正裁判实为万幸,我想这是你自已依理依法所作的不懈抗争的结果,也与法院上下正在开展的以公正执法为目标的改革氛围分不开,为你祝福!

单位同事

自我出事后,单位同事们都如履薄冰,提心吊胆,每个案子,每个微不足道的小情况,都让他们浮想联翩,危机四伏。在程序上,宁可让当事人麻烦些,多跑几趟,也不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方便了。该怎样就怎样吧,省得快办简办成为罪过。

前些天,一位在审判一线的女同事调到了办公室,她正在忙着搬东西,我问她,你审判干得好好的,怎么来办公室了?她说:不想干了,受不了。我说:那你这下安全了!她轻松地笑笑说:是啊,终于全身而退了!

今年1月19日,一位女同事在朋友圈发了条这样的微信:累,包括身体和精神,长此下去不知会不会崩溃,还是变得更加强大?——平安无事的法官也照样压力山大啊!

上级法院发文让法官报考心理咨询师,规定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名额报考,据说上级法院也意识到了法官们工作和精神压力太大,希望学好心理学能做下自我调整。也有人说,学这个是为了接待上访者,探究上访者的心理,以便化解矛盾,无论如何,让法官学心理咨询,这是开天辟地的事了。

蔺宏彬法官说,在他的案件发生后,会宁市三县两区法院系统提交审委会讨论的案件上升约百分之二三十的幅度,使独任审判和合议审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这与正如火如荼推行的"个人负责制"的司法改革目标南辕北辙。

法官的职业保障与检察制度的反思

得知2015年1月14日下午李蒙记者要来我单位对我进行回访,我在法官群征求同行的意见,看看有什么要对记者说的。法官们说:检察院随意追究法官刑事责任,而检察官办错案却没有任何责任追究,如果法律监督机关处在无监督的地位,那这个无监管的检察机关作起恶来是很可怕的,他们是以国家和法律之名,搞得国家与法律那么荒唐和无耻。

检察官滥用公诉权,法律监督机关沦落为践踏法律权威和破坏法律实施的机关,这种严重污染司法水源的行为要比犯罪个体的危害可怕可恶得多得多。目前却无相关制度加以制衡,我们对这个沿用前苏联,现已被俄罗斯改革抛弃的检察制度依然抱残守缺并强化,导致其越来越强势,强大到无耻依然无过的地步。检察制度,是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时刻了。否则,法将不法,国将不国。

公诉案判无罪率为千分之几的概率下,我获得无罪判决,不仅仅因为我个人没有犯罪行为,更多的因素应该是舆论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离不开当下司法形势的好转。

最高人民法院的何帆法官曾在微信公众号“法影斑斓”上推出2004年广东四会市莫兆军法官和十年后我的二审裁定书,感慨道:与其评选100位"最美基层法官",追问100句"法官的时间去哪儿了",歌颂100次"带着微博去执行",都不如用一个掷地有声的声明为受屈法官撑腰,用一份敞亮有力的判决为蒙难法官洗冤。本期"法影斑斓"推出两则刑事裁定书,一则来自2014年的秦皇岛中院,一则来自2004年的广东高院。两则裁定,相隔10年。10年之间,法官的职业待遇提升了多少,外部司法环境又优化了多少,相信每位法官内心都有判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请先从关爱司法者开始。


※ 马瑞芝法官的另一篇文章:

☞ 山如眉黛|一声肉响


☟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本号更多资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