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转型 为建设品质生活之城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专题议政性常委会是政协履行职能,发挥资政建言、凝聚共识作用的重要形式。市政协日前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依托“有事来商量”协商品牌,围绕“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产业转型”开展专题协商议政。市发改委介绍我市产业发展情况,7名政协委员着力就“医车电数游”等重点产业发展提出很好的建议,市教育局、市商务局进行回应。通过专题议政,为推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开好本次常委会,市政协成立若干个课题组,分赴外地考察学习。同时,深入易县、安国市、徐水区等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市政协党组关于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成果向市委汇报后,得到市委充分肯定。本报摘登部分发言。
市政协委员、市民建会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处长张新科: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加快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已形成以长城、中兴、风帆、凌云、立中为骨干的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生产体系,产品涵盖轿车、皮卡、SUV、专用车、发动机、变速箱、蓄电池、车轮毂等领域,以市区为中心,北起涿州、南接定州的“百公里汽车产业带”。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规上汽车企业68家,整车产能120万辆,从业人数近10万人。但我市面临着汽车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调整,推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认真研究国家、省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及政策,结合我市实际,以市场为手段,推进自主品牌车企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企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在战略决策、成本控制、自主技术、企业品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5至10家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以智能化为方向,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攀升。引导车企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模式转变,推动整车制造过程智能化;鼓励车企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性能,探索开发汽车出行规划、自动驾驶、社交互动、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整车厂商、专用设备供应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电信基础运营商等跨界合作、融合发展,探索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工程。
以自主创新为重点,提升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借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以电控技术、关键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为重点,推动零部件企业在汽车电子产品上率先突破,实现技术升级;通过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配套体系;促进零部件企业参与整车的同步开发,通过协同创新,培育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绿色发展为突破口,推动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鼓励党政机关、出租、环卫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办法,鼓励共享汽车服务、分时租赁领域优先采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化工程,支持长城等整车企业与百度、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推动整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数据服务、智慧交通、共享出行等新业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按照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依据现有产业基础,科学布局,引导产业聚集,大力培育和加强保定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加强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和车辆应用等各环节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环境,尤其是在土地利用、项目审批、公用设施配套等方面,出台专项支持政策,重点向产业聚集区倾斜。
市政协委员、安国市政协主席刘子仁:
立足县域特色 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国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提质升级。“1+10+100”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工程纵深推进;中医药工业蓬勃发展,产业聚集效应持续显现。但是存在中药材种植模式较为落后,产业发展水平低,后续发展乏力,中医药科研创新不足,品牌效应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推广中药材绿色无公害种植。积极对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加快建设占地3000亩的国家级药用植物园(华北园);以药博园为核心,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与中科院土壤生物研究所合作,加强技术攻关,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企业+基地+农户”生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式种植模式。在全国地道中药材产区建立连锁农场,建立质量可追溯的地产药材初加工基地,通过输出优势中药材良种,提供技术指导等,打造优质中药材原料资源平台,形成安国特色品牌。
积极搭建京津冀中医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优势,紧密联系京津冀地区的中科院院士、中医药专家,深化与国家中医药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京津冀中医药创新平台,主攻中药炮制工艺、中药现代化生产、中药新品种研发、中药发酵等产业,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加大中医药产业资源向安国集中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各大中医学院校与安国联合办校、在安国设立分院分校、中医、中药学院,力争为安国和全国中药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加大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特色医疗机构向安国集中力度,促进医疗康养产业走向高端化。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药食同源”产业,支持具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开发,促进中医药文化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等有机融合,加快开发一系列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民建会员、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张润清:
培育新兴产业 推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
推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是我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市跨境电商行业起步较晚,市场主体培育不足,缺乏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条尚未形成闭环,跨境电商标准、规则仍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和限制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服务平台和数字园区建设。政府部门要积极扩大对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引导,打造一站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依托白沟新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经验,申请设立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区。
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助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走出去、引进来”的硬实力。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产业优势,打造有知名度、传播性的知名品牌。同时,鼓励国外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推动更多优质进口产品落地转化,尽快在京津冀区域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完善跨境物流体系,推动物流枢纽和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承接京津和雄安新区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中的生产和物流仓储建设,依托河北自贸区海港和空港枢纽,鼓励一批国际物流项目建设。对京雄保国际智慧港等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将其打造成保定联通世界的重要枢纽。
加快数字化建设,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大数字化“新基建”建设力度,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同时,建立动态数据库和信息推送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分析平台数据,更有效地挖掘跨境电商业务新的“增长点”。
利用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政策,加快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建议由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合作,组建人才培训中心,提升跨境电商技能。同时,依托保定市丰富的高校资源,打造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为跨境电商行业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市政协委员、保定筑邦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伟京:
加快太行山绿化 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
太行山是京津冀地区乃至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加快太行山绿化,是有效维护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服务保障雄安,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太行山绿化工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致使太行山区仍然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之一。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统筹协调,将太行山绿化纳入雄安新区生态建设规划。保定与雄安新区水陆相连,地缘一体、生态共融,建议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将保定太行山作为雄安新区上游重点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统筹纳入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在生态建设上实现同规同质同标推进。
创新机制,为太行山绿化发展增强活力。出台专项政策予以支持,如在太行山绿化难度最大的区域,出台激励奖励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长期性投入绿化产业;在不适合大规模产业开发的区域,出台鼓励农民开展土地复合利用的政策,允许农民在耕地上种植经济林,发展农林复合种植模式;此外,出台明确奖惩机制,彻底解决“占地不绿、久包不绿”等问题。
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太行山林产业发展。建议通过先行先试的方式,对部分太行山区域进行专业生态评估,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方向;引入有科研实力的种苗企业,使其深入太行山区,发掘、引种、驯化、培育药用植物。此外,还可通过将打造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形成郊野山林公园基本单元,为民众提供休闲空间,拉动镇村经济。
政府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投入。积极构建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以工商资本和群众资金投入为主体、以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多元化的太行山绿化资金投入体系与机制。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将造林绿化与乡村振兴、白洋淀上游综合整治等项目结合起来,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培育引进林业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太行山区绿化面积和质量的提升。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磊:
做实基础产业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全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在乡村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与种养规模匹配度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加工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发挥产业集聚示范效应,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一是加快推进我市现有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建设大型农产品特色现代产业园区,打造“保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产业园区。二是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将已有的传统“百年老字号”和生产基地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模式。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四是依托智慧物流等新的发展手段,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以营养健康为导向,大力培树绿色区域品牌。一是按照“一县一品一牌”培育计划,以树立我市区域品牌与农产品知名品牌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分级分层培育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群和区域性的骨干企业带动群。二是深度挖掘市域内有独特地理优势的农产品,优先将品质独特、产业发展好、开发潜力大的农产品打造为区域品牌。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迈上新台阶。一是以生产智能化为核心。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智能装备和创制企业,推动高校设立农产品加工装备的相关专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发展的智慧化水平。二是以加工自动化为标志。依托部署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加工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实现农产品加工的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三是以管理标准化为依据。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新型商业模式下品质保障相关技术,为农产品加工业迈上新台阶提供保障。
市政协委员、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力军:
为主导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
我市职教园区建设职教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有省级优质高职院校2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6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布局散、规模小、条件差等结构性问题尚待解决,产教融合机制改革有待深化,进程尚需加快。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科学谋划,做好职教园区顶层设计。建议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职教园区。同时园区建设应注重与京津冀的产业发展相契合、与保定市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城市西部开发总体风格相融合,瞄准技术变革、产业升级和京津冀产业发展方向,把职教园区打造成“城市名片、工匠摇篮、发展引擎、创新高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定模式。
同步开发,分期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目前,我市职教园区整体规划占地3955亩,建议政府将现有建设用地纳入保定市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后,将起步区北部1860亩地附着的4个自然村庄纳入城中村改造,坚持同步开发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对于资金问题,积极谋划申请债券,保证项目前期顺利启动。
产教融合,实现职教园区资源共享。建议推进园区与知名企业校企合作,形成政校企合作联合体、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做实做大做强市直属中职职业教育集团,打造1-2个产教融合集团,培养2-3个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园区孵化,为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市政协委员、易县政协主席王占平:
加快易水湖景区改造升级步伐 打造高品质京雄保旅游度假区
易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建设为契机,全面启动易水湖景区改造升级项目,倾力打造高品质京雄保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区,宜居宜业康养之城。项目分“康养度假、运动休闲、田园艺术、旅游观光”四大板块,预计总投资160亿元,预期游客量达300万人次。项目建成后,易水湖景区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山水休闲度假目的地、京津冀的度假中心和易县全域旅游的集散中心。截至目前,项目累计投资近9亿元。易水湖景区建设发展面临国土空间规划限制景区发展,周边产业生态环境有待提高,易水湖景区业态还不够丰富,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需要提档升级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进一步增加景区建设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聚焦农、文、学、养、游五大核心产业,融入艺术体验、田园休闲、康养度假、亲子研学、现代农业等功能,加大旅游文创产品研发。同时,持续抓好“易水三年展”等文化品牌的实施,并做好衍生品开发利用,用艺术与乡村的碰撞,激发乡村振兴生机与活力。
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较大的国土规划空间。科学划定界定安各庄水库管理范围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将易水湖规划方案融入易县国土空间规划,在开发强度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生态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规划指标方面为项目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进一步优化易水湖发展环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力所能及的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教育引导周边广大村民树立发展意识,着眼发展大局,为景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对景区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协调省市交通部门,将张石高速易水湖出口列入交通发展规划,并帮助协调落地,优化度假区旅游交通体系;协调电力、通讯等部门按照景区规划加快建设,提高供电、通讯服务水平。
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了新通道,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消费新方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外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开展跨境电商,培育外贸新模式新业态迫在眉睫。
经摸底调研,2020年省级跨境电商示范主体进出口额超过7000多万美元,形成高阳纺织、顺平肠衣、曲阳石雕、安国中药材、白沟箱包、徐水吊索具、蠡县皮毛、雄县塑料包装、满城纸品等9个县域特色产业跨境电商集聚地。今年1—5月份,外贸进出口173.2亿元,同比增长76%,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我市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为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我市出台《推进保定市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在壮大跨境电商主体、探索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谋求跨境电商与白沟试点融合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措施。
支持白沟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河北省燕赵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已于5月14日召开上线启动大会,目前正在招商运营中。该平台是白沟新城跨境电商类本土化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在促进白沟试点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组织跨境电商企业参加培训。组织海外仓企业参加2020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对外经贸最新形势分析与政策解读交流会,了解“跨境综试区”新政、跨境电商产业链布局、跨境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等最新政策解读和策略务实,帮助企业研判形势,深耕海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河北外向型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线上专题培训会,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和数字化营销,开辟多元化国际市场。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保定白沟天尚行箱包皮具有限公司、保定玛柯斯曼箱包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企业争取2020年河北省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近30万元。今年将继续为更多跨境电商企业争取省级资金支持。
建设保定市职教园区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当前我市拟被教育部列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为改善我市职业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职教园区建设迫在眉睫。
职教园区建设已经列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中,项目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部门协作、提升功能、创新体制、集约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整合主城区公办职业教育资源,推动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高职院校建设,打造我市“医车电数游”等未来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成专业特色明显、师资结构合理、基础设施标准、硬件设施精良、办学机制灵活、产教城深度融合的职教园区;建成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全国高级技工型人才培训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基地。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属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率先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做好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教融合的发展。
推动各职业院校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密切政产学研合作,健全专业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重点服务区域发展、企业发展,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现校企充分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