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至2020年底,全国20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山西省拥有6家,分别为: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和临汾市博物馆。
01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
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山西历史文化的职责使命。博物院于2008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成为11个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中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现有藏品5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0282 件(组),包括一级文物 2129 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藏品主要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
山西博物院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
2019 年 7 月开放的山西青铜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位于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展示面积1.1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主要来自历年考古发掘出土和近年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追缴的珍贵文物。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建立意在以山西文物讲述中国青铜文明,通过文物与国家、制度和技艺的多维度视角,反映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更多:博物馆Vol.026 | 山西博物院
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华夏之华
02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展示中心,也是全国煤炭行业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全国煤炭开发史、煤炭技术史、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史、矿山环境保护史、煤炭文化和煤炭精神研究传播机构。
中国煤炭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1989年9月30日建成开馆。博物馆分东、西两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万平米,由陈列大厅、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
中国煤炭博物馆内的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包括: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同时,为重现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中煤博还设立了古代壁画艺术精品馆。
了解更多:博物馆Vol.027 | 中国煤炭博物馆
03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区占地14.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有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临时展览馆、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窑洞战景观、八路雄风碑林公园、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军将领组雕、“和平颂”主题公园、八路军将领馆、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10个参观点。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与八路军将领组雕和八路丰碑遥相呼应,呈“一”字型分布。背倚凤凰山、东眺马牧河,坐北朝南。陈列馆由序厅、六大陈列厅、休息厅、抗战文化墙等构成。从空中俯瞰,为“工”字型布局,两侧是平顶现代建筑,中堂尖顶为传统建筑,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的藏品大致分为纸质、木质、布质、金属等类型。主要通过原山西省博物馆拨交、民间征集和老将军、老八路以及兄弟纪念馆捐赠等方式获得。馆藏文物总数8300多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14件(套),一级文物111件(套)。重要藏品有《新华日报》铸字机、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英国记者乔治·何克用过的外文打字机等。
04
大同市博物馆
公元398年,来自北方草原的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分庭抗礼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北魏的历史虽然并不算长,却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除了留下了云冈石窟和悬空寺这样的惊世巨作外,还把大同作为都城(当时称为“平城”),第一次带进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
在随后的时间里,大同分别作为辽、金的陪都,以及契丹人和女真人所钟爱的“西京”,在元明清时期也一直都是北方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有“北方锁钥”的别称。
大同市博物馆位于大同市御东太和路,最早为大同市文物陈列馆,成立于1959年。1963年正式更名为大同市博物馆。博物馆在半个多世纪里,馆址历经下华严寺、展览馆西厅、大同十中天文楼多处。
大同市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于201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31日开馆迎客,现有馆藏文物七万余件。
大同市博物馆展陈的文物,主要以大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主线,着重反映本地区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繁荣,再现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生活景象,充分体现“民族融合+地域文化”的特色。
大同市博物馆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近1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分为一个系列展厅、四个专题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其中系列展厅划分为《代地沧桑》《北魏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专题展厅则包括《大同恐龙》《瓷路撷珍》《妙笔丹青》《梵语清音》。地下一层还特意设计了面向游客的互动区,配备了设施一流的5D影院和富有文化特色的娱乐项目。
了解更多:博物馆Vol.029 | 大同市博物馆
05
山西地质博物馆
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称谓,《左传》中提到“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说,外有山内有河,攻守相宜。山西的东部边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西边是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引导黄河从内蒙古草原奔流而下,一泻千里。“表里山河”形象地概括了山西的山川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成为了地质科学的基础与研究对象。
山西地质博物馆是山西省普及矿产资源和地球科学知识的专业科技类博物馆,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岩石、矿产、古生物化石珍品及世界各地矿物珍品瑰宝,共有藏品5.1万多件,藏品丰富、种类齐全、稀有性和独特性俱佳,其中发掘和收藏的山西山西鳄、王氏鳄等化石,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山西地质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7号,于2017年5月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博物馆占地5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18万平方米,晋地宝藏标本园0.6万平方米,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岩石、矿石、古生物化石珍品、宇宙陨石标本、世界各地矿物珍品瑰宝及地质资料文献等藏品5.1万件,其中标本1.6万件、地质资料1.4万件、实物地质资料约2.1万件。
山西地质博物馆陈列体系可概括为“一线二点”。“一线”即一个旋转式主题展线,依次由“穿越时空”、“远古物种”、“大地宝藏”和“物华天宝”四个主题展厅组成,呈螺旋状向上伸展,分别展示山西的地质历史、生物演化、矿产资源禀赋和矿物岩石精华。“二点”即两个专题陈列,由“测绘天地”和“衣被天下”两部分构成,分别向观众展示山西测绘发展史及科技成果,展示了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概况。
博物馆内藏品丰富、种类齐全、稀有性和独特性俱佳,其中发掘和收藏的山西山西鳄、择义王氏鳄、锯齿龙、大同云冈龙、黄氏左云龙、天镇大同龙、晋地甲龙、王氏晋北龙等化石,在世界范围内声名显赫。收藏的各类精美矿物晶体标本,其中有山西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狗头金标本、灵丘县产出的千姿百态的自然银标本都在矿物晶体界独树一帜。馆内还保存有山西历史上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的资料,其中有抗日战争时期俄文、日文、英文等珍贵文物资料。
了解更多:博物馆Vol.030 | 山西地质博物馆
06
临汾市博物馆
临汾市博物馆创建于1993年,原址在鼓楼西海子边40号铁佛寺,新馆位于临汾市滨河西路九州广场南端。临汾市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总面积32429平方米,建筑高度23.65米,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收藏文物14万件。博物馆的设计造型为日月相抱,设计理念源自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汾河生态公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临汾博物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在博物馆建筑中独具特色。
主体建筑地上三层为展区,地下一层为库区,是全市的文物中心库,代表临汾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在博物馆保护、存放、展示,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水陆画、木版年画为特色。陈列形式设计大胆运用国内国外先进的展陈理念和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打破博物馆“千馆一面”的模式。
陈展以历史传承为脉络,以专题文化为特色,内容分四个板块:一是“远古足迹”专题,展示“丁村文化”和“柿子滩文化”,延续至“枣园文化”为代表的临汾新石器时代文化。二是“最早中国”专题,展示以“陶寺遗址”为主的尧都平阳最早中国的史实。三是“晋霸春秋”专题,展示晋与三晋波澜壮阔的文化风貌。四是“千秋平阳”专题,勾勒自秦汉至清代文明进程之大线索,展示平阳冶铁的滥觞、兴盛、发展的辉煌,演绎平阳戏曲之乡的历史传承,彰显平阳金元木板雕刻中心的重要地位和明清平阳木板年画的特色文化,全面展示佛教在平阳地区的传承和兴盛。
了解更多:博物馆Vol.031 | 临汾市博物馆
延伸阅读: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各博物馆官网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