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放逐高原十年,她把废弃牛绒变成了世界顶级奢侈品
从那一刻开始,益西决定,
“不能让大学成为一生中最后的美好时光。”
因为这个决定,一句安南藏语都不懂的她,开始了一段“奢侈”的传奇之旅。从她踏上高原的第一天起,
意外就注定与她如影随行。
她穿着当地人臃肿的大棉袍,
扛着小型摄像机,
吃着未发酵的青稞面,像一个游牧人般游荡了几个月。那短时间拍摄的纪录素材,
至今还躺在她电脑硬盘里,
益西甚至没有时间修正它。因为很快,她就被一样东西迷住了,这样东西,就是母亲之前随口提到的牦牛绒。
被视为藏族最珍贵的礼物。但随着纺织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因为采集困难、收购价格低,牦牛绒常常被牧民们废弃。甚至仅仅用来作为帐篷缝隙的填充物,以更好地抵御严寒。“可以试着把牦牛绒加工成美丽的围巾披肩,
让世界见识一下这种藏族的宝贝。”
她想起离开美国时,母亲那段随口说的话。
在藏区生活半年后,益西对这里产生了感情。
但“意外”再次发生,当地人并不领情。
牧民们听完益西的计划后,只是礼貌地笑了笑。益西读懂了他们笑容背后的潜台词:“中途,你一甩手回美国了怎么办?”困难之时,多亏了桑吉。
桑吉找到了一家愿意帮他们清理皮毛的工厂。
看到清洗工人给别人定制的羊毛里掺油和沙子时,益西害怕自己的牛绒也被同样处理,
只好没日没夜的守着监督。
2007年底,益西拎着一箱Norlha生产的样品来到巴黎。益西就这样理直气壮地回答,
她想保护那个正在消退、不可复制的手工世界。
Norlha选用的是最好的绒,
一条中等长度的围巾也需要4头小牦牛的绒。
在经过细腻的人工纺纱后,
一名熟练工要用7天才能完成。
“这也意味着用对原材料价值和利用过程的尊重。”益西说。
在益西不厌其烦的解释中,
终于,有两个品牌下了订单。第一年,益西给日多玛村带回了300份订单。但牧民们并不理解她的苦心。
渐渐地,一些牧民开始理解她,
也开始越来越用心,终于变成了熟练工。
2009年经济危机之后,Hermès、Balmain、Lanvin等奢侈品牌也逐渐接受了这个万里之外的村庄提供的产品。她不屑于过分兜售“民族”概念。“在西方,人们听到我们是来自藏区的品牌,都以为我们做的就是直接拷贝西藏风格的产品。总要问,这是西藏的编织吗,这是西藏的图腾吗。”益西不喜欢这种看法,在她心目中,诺乐是植根于藏族文化的创新品牌。
这种染料多从矿物中提取,
能将对草原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不停地有外来投资者对诺乐表示出兴趣,有人愿意成为代理商,或将诺乐送进大商场,但前提是,工厂要搬到城里,产能要扩大。文字为「拾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了不起的匠人”,已获授权。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拾遗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