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越是我们区分他人的标志

2016-08-11 发现你的生活美学 拾遗
拾遗物语越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越是私人体验的东西,就越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标志。
因为这些东西,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我爱食器,胜过爱食物本身
河马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火。没想到自己会成“黄小厨”嘉宾,没想到自己制作的每一款美食,都会在微博微信上惊起一滩口水。
河马喜欢在家做菜宴请朋友,而每次宴请人数也就四五人,朋友们常常为此争得“头破血流”。作家刘同吃了河马的私家宴后,立马跪了:“完全忘记了手机和漫谈。认真,真是种可怕的力量,让时间停止,让世事心安。”
但河马却说:“我爱食器,胜过爱食物本身。一开始做饭并非因为喜欢烹饪,而是为了不辜负这一大堆食器。”一迈入河马家,立马就被震撼,“这真是一个食器的海洋。”橱柜、茶几、餐桌、书架、沙发,到处都是杯盘碟碗盆盆罐罐,感觉全宇宙的食器都在这里了。“你到底有多少食器啊?”河马答:“就两千多个吧。”
上瘾是件很迷人的事情。而对于河马来说,收藏食器就是他欲罢不能的瘾,两千多件食器被他精心归置在各处,好似一砖一瓦地建着他的食器城堡。“我上辈子肯定是个做盘子和碗的匠人,不然今生怎么会看到食器就没来由地喜欢。”
河马在一家杂志社上班,因为工作之需,他会经常出差。有次到日本,工作完成后闲逛,迈进了一家售卖食器的店铺,从此,河马的生活被彻底改变。“觉得我上辈子是不是做陶器的,一看到那些精美食器就走不动路了。”那一次,他买了十几个盘碗回来。
这一买,他就上了瘾。从此每到一地,工作一完,河马就会去当地淘买各种食器。“那只烧于30年前的蓝花斗笠碗,是我从景德镇淘回来的。书柜上那个素色带盖小陶罐,本来是傣族人用来装水的器皿,橱柜旁那个精致的竹编漏勺,是我从柬埔寨一户农家淘来的……”这些食器并不金贵,但很有特色。“我喜欢淘买那些充满乡土气息,或者民间风味十足,或者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器物。”
有一次在江西鹰潭龙虎山,河马在一家破旧农具小店废物堆里,发现了一大堆青花老碗,“看起来很脏,但纹样和器形我很喜欢。”河马问老奶奶卖不卖,老奶奶一脸惊讶:“被洪水淹过,很脏。”河马又问:“这是以前的碗吗?”老奶奶说:“当然,现在谁还做这么难看的碗。”河马说:“可我想买。”老奶奶说:“那就一块钱一个吧。”于是,河马吭哧吭哧全背回了家。“后来朋友们看到这些碗时都想据为己有。”
朋友都知道河马成了食器控。于是,偶尔出差或者旅行时,就会顺便给河马带件食器。“一位朋友去西藏旅行,竟为我背回一只墨脱石锅。”自己淘买加上朋友赠送,河马家中食器便越积越多。闲来无事,河马就会坐在客厅,把食器搬出来一件一件摩挲,“检阅这些器物,很有地主家的满足感。”
在有次检阅中,河马脑洞大开:“这么好看的一个个食器,放着不用不是辜负了吗?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来搭配,那也是大大的辜负啊!”于是,河马买回一大堆美食书研究起来,“我一定要做出配得上食器的美味。”三年之中,河马厨艺突飞猛进。
有一天,河马做了一顿“还债宴”。“朋友们四处给我淘食器,又天远地远地给我背回来,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就想做饭来补偿他们。”朋友们一吃,立马跪了:“食器与菜的搭配是一绝。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绝。”从此,朋友们就缠上了河马,“这周末又想吃你的私家宴。”
食器越收越多,还债宴越做越频,这几年来,几乎每个周末,河马都会拿出一天,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河马还给家宴起了个名字:河马食堂。“一是为了还食器之债,二是为了享受朋友间吃饭聊天的亲密感。”一些朋友因此被河马对食器的热爱影响了,也换掉了家中餐具,学起了制作美食。
2011年,河马一时兴起,把一次次私家宴菜发上了微博,没想到竟然集聚了一大帮粉丝。“每次把美食晒到微博上,都会有无数粉丝在评论里口水成灾。”就这样,河马慢慢成了美食家。河马还因此结识了一位韩国师太,师太出家前也很擅长烹饪,在食器的选择和使用上亦品味独到。“两年前师太离开中国时,把收藏多年的食器全送给了我。”
河马觉得,食器如人一般,它们是静止的活物,有着各自的性情:“玻璃器皿玲珑干净,适合夏天,装盛点凉拌小菜,看着就通透清爽;陶器厚重,适合大菜,从视觉上就让菜品提升一个等级;瓷器则是皆可,装得下小家碧玉,也承载得了大家闺秀。”所以河马觉得美食应该在“色香味”之后,添加一个“器”才算完整。“如果一个菜品既有味道,又有卖相,但装盛它的容器却是一个粗制滥造之物,这道菜是不是瞬时就减了一半的魅力呢?”
人对于烹饪的兴趣,不一定是因口腹之欲而起,还有很多预见不到的因由,比如河马,与其说他是美食的俘虏,倒不如说是食器控更为妥帖。“因为食器,我爱上了做饭。因为做饭,我学会了享受生活。专注于收藏食器与做饭的过程,就是纳悦自己、滋养身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妙不可言。”河马说。
精致生活,就是把钱花在小事上
有人在网上晒一日三餐,菜肴本来做得很是不错,但盛菜的器具太寒酸了点,塑料盆、搪瓷缸、不锈钢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让人立马消灭了一半食欲。“超市十块钱的盘子不至于买不起吧?”朋友吐槽她餐具的粗糙。但她却说:“买那么好的盘子干嘛,菜是用来吃的,不漏不撒就行了。”
生活中,这种逻辑无处不在。你给孩子穿得破破烂烂,全身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说:“小孩不懂什么是美,长得又快,买新衣服是浪费。”情人节,老公买了一束玫瑰,你看都不看就扔到一边。说:“当不得吃当不得喝,不如买点熟食。”“学舞台剧有什么,能赚到钱吗?”“学画画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旅行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干一件事,你首先会问“这有什么用”,却忽略了——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时,才会变得特别美好。
木心先生说过一句话:“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没有精气神,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
最近买了一条日和手帖围裙,300块。材质是粗棉布,越洗越软,越洗越柔。朋友见了这条围裙爱不释手,但得知价格后,说:“太奢侈了。”我说:“你上月才花一万买了个包。”她立马解释:“买这个包是有用的,遇到高富帅不怯场,去谈业务可信度高。你买这么贵的围裙,只是自己在家用而已。”这就是她的思维:给别人看的一定要好,自己用的可以随便。
其实,越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越是私人体验的东西,就越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标志。因为这些东西,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如果说一个价值几万元的包,是为了加深公众对你的印象,那一条几百块钱的棉布围裙,则是为了加深你对生活的认识。一如食器之于河马。所以,能花一万块买包的,不一定是富人,但肯花三百块钱买围裙的,就是有钱人。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过这种诗意生活并不是矫情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带一点格调与品位做事,从而把生活过得浪漫有趣。越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越是私人化体验的东西,就越需要精致,因为这才是我们区别他人的标志。
过一个精致的生活,追寻生活品质的核心,并不需要我们付诸多少金钱才能实现,而是我们都应该培养善待自己的能力。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它呈现出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只有对生活对自己不将就的人,才能把日子过成诗。
文字为「拾遗」原创,图片来源于微博“河马食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拾遗热文

有三个苹果曾改变世界,他发现了第四个

看了这部《人间世》,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人世间

从三流拳击手到顶级建筑大师,他用一束光征服全世界

他用短短十年,将一座废弃古寺打造成中国最牛寺院

扔掉90%家中物,高富帅却成人生大赢家

青山在远,秋风欲狂。世间破事,去他个娘

你的生活美学指南
长按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