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买买买,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吗?
据统计,整个快时尚行业的平均滞销率是17%到20%。生产一条牛仔裤,需要3.625升水、400兆焦能量、3公斤化学品,但因为滞销,最后又大量废弃、焚烧,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浪费——这样的社会生产怪圈,正是服装和便利店行业秘而不宣的行业现实。
译文纪实《大量废弃社会》一书中,《朝日新闻》记者仲村和代、藤田皋月,深入日本产业生产与消费现场,为我们揭开了服装和便利店行业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量废弃社会》
[日] 仲村和代、藤田皋月 著
张佳东 译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社会”,而“大量废弃”,无疑是“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所导致的恶果。
今天,跟大家分享《大量废弃社会》一书译者张佳东的译后记——
《大量废弃社会》译后记
文 | 张佳东
听闻《大量废弃社会:服装与便利店行业不可告人的秘密》出版,内心不禁充满了欣喜和激动。在翻译这部作品并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译者同样接触到许多新鲜的概念,并为此感触良多。
尽管书名当中只提到了“大量废弃社会”,但结合内容来看,“大量废弃社会”其实更像一个简称,完整的称呼应该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社会”,而“大量废弃”,无疑是“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所导致的恶果。
via:http://www.sugisho.jp/
在生产中往往存在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即随着产量增加,整体成本越来越低,也意味着商家每多生产一件商品,都能够减少生产所需的平均成本。正因如此,商家才会希望自己的生产规模能够不断扩大,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然而市场上的需求却并非无限,所以商家才会以年龄、性别、收入等各种要素在客户间划分出不同的群体,并针对这些不同的群体进一步挖掘需求。
在完成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挖掘后,近年来,商家纷纷盯上了低收入群体这块“富矿”(又称开拓下沉市场)。尽管平均消费力较低,但低收入群体胜在基数庞大。薄利多销,商家同样能在他们身上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作为低收入群体中的一员,我同样受到过“轻奢”“精致穷”等各种概念的轰炸,也见证了直播带货和预售等各种新型营销手段的兴起。
“夜淘族”挑灯抢购“双十一”
除此之外,所谓的“购物节”也越来越多,年中有“6.18”,年末有“双十一”,后续还有“黑色星期五”“双十二”……但它们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却常常是:趁着便宜买回来一大堆商品,实际生活中却不怎么用得上,后续为了节省空间往往还要扔掉不少。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需求和消费习惯,原本就是商家创造并炒作出来的。这种需求在本书当中的例子是惠方卷,而在我们身边是什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然而当产品陷入滞销后,为了维护品牌价值,商家宁可将它们大量销毁,也不肯降价销售,这不禁让人想起教科书中奶农倾倒牛奶的行为。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方面负责生产的工人可能连自己都消费不起这些产品,另一方面,商家却在有计划且大规模地销毁精美的食品和服装。相信即使能够理解背后的经济学意义,一般人也会本能地对这种行为产生抵触。
via:www.taiyo-net.co.jp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却是,消费者们依然从“大量生产”中得到了实惠。由于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买到了更为廉价的商品。而价格低廉,质量也说得过去的产品也的确更受消费者们的青睐。
例如我身为一名“北漂”,更换住处较为频繁,可能每隔几个月就要搬一次家。如果衣物和生活用品都要精挑细选,选择昂贵耐用的产品,那么每次搬家时就不得不把它们带在身边。但如果是价格低廉、在购买时就已经决定要“只穿一个季度”或“只用一年”的快消时装和用品,舍弃时的心理压力便小多了。相信许多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也会怀有这种将服装和用品当做“短期消耗品”进行购买的心理。
图源 let's 樂市
时至今日,商家们“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方针依旧没有改变。就在最近,以产品价格低廉为卖点、主营服装的SHEIN(希音)在日本大阪心斋桥的黄金地段开设线下店,取代了过去门庭若市的优衣库。或许永远有商家能把产品成本压得更低,可这些降低的成本,又真的能保证不是出自于产品的生产者吗?
本书作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需要集社会各界力量才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我这样说,并非是想为包括自己在内的一般消费者推卸责任,正相反,商家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的影响。因此拒绝消费主义的支配,或许会是改变“大量废弃社会”的关键所在。当然关于消费主义,在其他书中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所遇到过的一些问题可能终究也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翻译本书并提出自己一些浅薄的观点,只为抛砖引玉,帮助国内的有识之士们认识到一些现状。若能为解决问题增添绵薄之力,则是译者最大的幸事。译文中难免存在疏漏,还望读者诸君不吝指正。
作者:[日] 仲村和代、藤田皋月
译者:张佳东
ISBN:9787532790449
定价:42 元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内容简介:
日常生活中,冲着廉价打折买回,一次都没穿过就被丢弃时;在商家策划的促销活动中大量购入的食品,吃不完不得不倒入垃圾桶时,你的脑海里会不会有一刹那闪过“这样真的好吗?”“似乎有点不对劲”之类的念头?在日本,服装产业每年都要废弃处理上亿件新衣服,而快消食品业废弃的产品数量更是惊人。我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却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熟视无睹的时代。“浪费”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不合理”。《朝日新闻》资深作者深入产业生产与消费现场,探讨这一“大量废弃社会”的现状和解决手段。
作者简介:
仲村和代,《朝日新闻》社会部记者,1979年广岛市出身,2002年进入朝日新闻社,曾工作于长崎总局、西部报道中心,2010年起任职于东京总部社会部。著作有出版于朝日新闻社的《呼叫中心实录》、《弧族之国》(作为采访组成员供稿)等。
藤田皋月,《朝日新闻》Opinion编辑部记者。1976年生于东京。2000年进入朝日新闻社,曾工作于奈良总局、大阪社会部、东京总部文化生活报道部门,2018年进入Opinion编辑部。近年主要采访消费社会和家庭题材。著作有出版于朝日新闻社的《平成家族》(作为采访组成员供稿)等。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