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丘吉尔又爱又恨的“倔老头”:英国陆军元帅的战斗、生活日常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看到「非虚构时间」推文。
英国陆军元帅、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主导了二战时期英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战争决策,出席了战时同盟国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对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时期,除了美国负责的太平洋战场之外,盟军在欧洲、非洲、大西洋的绝大多数战略规划,都是布鲁克直接参与、亲手制订的,有时候甚至是力排众议坚持下来的。
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间,艾伦·布鲁克把每天的战斗和生活经历,以及一些重要的感想、评论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
由于其日记中包含了许多对丘吉尔、戴高乐、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盟国首脑和高级将领的描述和评价,在发表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近日,我们出版了《战争日记》(1939-1945)一书中文版,收入“让历史感同身受”丛书,与《全球使命》《身历其境》构成二战盟军三大文件。
现代史上最重要
也是最具争议的战争日记
——《战争日记(1939-1945)》译后记
文 | 章和言 修道石
英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之一,但这场大战也可以被认为是日不落帝国走下神坛的落幕之剧。
尽管如此,帝国在这场大戏中依然英雄辈出,除了众所周知的蒙哥马利,实际上还有一位层级更高、整体贡献更大的人物,他是智将,擅长战略谋划,与马歇尔一样是盟军战略操盘手之一;他也是勇将,履历丰富、战绩骄人,是个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服气的实战派;他习惯诤言直谏,敢于顶着丘吉尔不让他“瞎指挥”;他爱惜人才,乐于提携后进,对蒙哥马利有知遇之恩。
他就是英国陆军元帅、二战时期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
1945 年 2 月 9 日,艾伦 · 布鲁克正在离开雅尔塔会议的会场。
他喜欢写日记,也文采斐然。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间,他把每天的战斗和生活经历,以及一些重要的感想、评论都记录下来,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这段记录便成了这本《战争日记》。
1
阅历丰富、能文能武的军事全才
艾伦·弗朗西斯·布鲁克,艾伦布鲁克一世子爵(Alan Francis Brooke,1st Viscount Alanbrooke,1883—1963),出身于爱尔兰裔的军事贵族世家,1883年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巴涅尔德比戈尔,在波城上学,一直在法国生活到十六岁。
1902年,布鲁克毕业于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被分配到皇家炮兵部队。一战时曾协同法军和加拿大部队作战,1918年9月任第1集团军炮兵一等参谋。
一战结束后,布鲁克在1923年调到坎伯利参谋学院担任教官。
1927年进入帝国国防学院进修。1929年2月任炮兵学校校长。1932年3月任帝国国防学院教官。1934年4月任第8步兵旅旅长。1935年11月任陆军部炮兵总监。1936年8月任陆军部军事训练处处长。1937年11月任机械化师师长。1938年7月任防空军军长。1939年4月任防空司令部司令,7月任本土军南方司令部司令。
1943 年 1 月,参加卡萨布兰卡会议的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在电梯 里。左起:阿诺德、迪尔、马歇尔、布鲁克、庞德、波特尔。
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服役经历来看,布鲁克在军中的阅历不可谓不丰富,既有一线部队主官,也有主力兵种首长,既有一线实战部队,也有军事教学岗位,尤其是还有着那个年代新兴兵种——机械化部队和防空部队的任职经历。这一切,都为他二战期间从如云将星中脱颖而出、成为英军主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战爆发后,布鲁克于1939年9月3日,也就是英国对德国宣战的当日被任命为第2军军长,辖蒙哥马利第3师和约翰逊第4师,随英国远征军开赴法国作战。1940年6月,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布鲁克又临危受命,担任了英国第二远征军司令,再赴局势已危如累卵的法国阻击德军,组织残余部队撤退,当月底回国后曾短暂任本土军南方司令部司令,7月被任命为本土军总司令,负责预防德国可能发起的入侵登陆。
1941年12月,丘吉尔提名布鲁克出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一直到1946年6月,期间他主导了二战时期英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战争决策,出席了战时同盟国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对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艾伦 · 布鲁克正在主持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会议。右起 : 波特尔、布鲁克、庞德、蒙巴顿、伊斯梅、魏德迈、戴克思、萨默维尔、阿诺德、 马歇尔、金。
2
让丘吉尔又爱又恨的“倔老头”
丘吉尔是个很难“伺候”的老板,而且因为前期战事不利,大英帝国总参谋长频繁更换。在布鲁克之前担任总参谋长的是陆军元帅约翰·迪尔(John Dill,1881—1944),他为人周到,性格温和,但是与强势的丘吉尔气场不合,被揶揄为“磨蹭”,后来被丘吉尔一脚踢到华盛顿担任英军联合参谋团团长。
接下来因为专业能力突出,给丘吉尔留下深刻印象的艾伦·布鲁克进入他的视线。但是丘吉尔万万没想到,这下子给自己找了个难缠的“冤家”。
担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的时候,布鲁克已经四十八岁了,也算是“入阁拜相”了,但他绝不是那种四平八稳、见风使舵的循吏和官僚。相反,布鲁克有个性、有主见,谋事公忠体国,敢于坚持原则,厌恶官僚主义,甚至不惜顶撞和触怒同样个性极强、固执己见的丘吉尔,从而避免了许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译者觉得这可能也是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始终信任、重用这个“倔老头”的原因。
1941 年 9 月 28 日至 10 月 3 日,代号“保险杠”的军事演习期间,艾伦 · 布鲁克刚刚从飞机上下来,照片左边是他的副官巴尼 · 查尔斯沃斯。
因为写日记时并不考虑要发表,布鲁克在里面如实记载了他与丘吉尔之间时常发生的分歧和争吵,以及他对丘吉尔的不满、批评甚至是挖苦。1950年代,布鲁克重读日记的时候,追忆往事,扪心反思,又添加了不少评论和批注,但他依然没有打算公开发表。
后来,丘吉尔出版了二战回忆录,将很多布鲁克和诸位参谋长的想法说成是自己的,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布鲁克才同意发表其日记。由著名历史学家阿瑟·布莱恩特编辑,于1957出版了《历史的转折》(The Turn of the Tide),主要基于1939至1943年的日记;1959年出版了《西线的胜利》(Triumph in the West),主要基于1943至1946年的日记。
由于其日记中包含了许多对丘吉尔、戴高乐、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盟国首脑和高级将领的尖刻批评,尤其是对丘吉尔,而且这些人当时都在世,日记发表后引发了巨大争议,丘吉尔的夫人曾专门发表声明进行回应。
2001年,英国基尔大学的亚历克斯·丹切夫和剑桥大学的丹尼尔·托德曼将1939年9月28日至1945年8月31日的布鲁克日记原本内容再次汇编,其中包括布鲁克1950年代添加的、但在阿瑟·布莱恩特版本中被隐去的评论和批注。此次翻译的,就是布鲁克的完整版日记,包括他1950年代重读日记时添加的评论和批注。
1943 年前后,艾伦 · 布鲁克、格里格和佩吉特在陆军部长办公室里。
布鲁克在日记里的评论有多“带劲儿”,这里我们引用一个片段。1940年8月19日,当时还是本土军总司令的布鲁克与时任陆军大臣安东尼·艾登会见了流亡英国的“自由法国”领导人夏尔·戴高乐,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在1950年代重读日记时,布鲁克在当天的日记下面如此评价戴高乐:
不管他有什么高贵的品质,一切都已经被他傲慢的态度、妄自尊大的性格以及缺乏合作精神所毁于一旦……不管讨论什么,他都把解放法国当做是我这里的问题,他则全神贯注于一旦法国解放如何大权在握、掌控全国!更不好的是,他的司令部完全没有任何保密意识,因此几乎不可能与他讨论任何下一步措施。
夏尔·戴高乐
3
二战盟军战略的幕后操盘手
二战时期,除了美国负责的太平洋战场之外,盟军在欧洲、非洲、大西洋的绝大多数战略规划,都是布鲁克直接参与、亲手制订的,有时候甚至是力排众议坚持下来的。比如为广大军迷朋友们所熟知的“地中海战略”,也就是从北非进攻欧洲南部的战略计划,根据一般史料的记载,都认为是丘吉尔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语言大师丘吉尔称地中海战略为打击欧洲“柔软的小腹”,以极为形象的说法使之广为流传。
事实上,地中海战略是布鲁克1941年就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之初就始终坚持的主张,并为此与希望尽早实施横渡英吉利海峡作战的美国军政高层领导人发生了激烈争论,这也是二战期间英美双方最大的战略分歧之一。
1941年12月3日,刚刚就任总参谋长职务的布鲁克在日记里写道:
上午10点半召开参谋长会议,会上“巴哥犬”伊斯梅带来了首相的一份备忘录,大意是准备把第18师和第50师投入到俄国人的南部防线去!艾登将在莫斯科之行中向斯大林提出这个意向!这有可能意味着终止利比亚战役,然而我很确信我们的作战总方针应该是从政治上、军事上倾尽全力,尽快赢得北非之战。在此基础上,可以重新打开地中海,并对意大利发起进攻。
出席卡萨布兰卡会议的英国代表团合影。前排左起:波特尔、庞德、丘吉尔、迪尔、 布鲁克。后排左起:C. R. 汤普森、戴克思、亚历山大、约翰 · 马丁、蒙巴顿、伊斯梅、 莱瑟斯勋爵、麦克米伦、莱斯利 · 罗曼、雅各布。
在1950年代重读日记的时候,回首往事,布鲁克为自己的战略判断正确而感到欣慰,他又在那天的日记下面批注道:
有意思的是那天是12月3日,我上任的第三天,我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总体思路。那时美国都没参战,也压根不可能预见到后面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联合登陆。不过我心中已经下定主意要扫清北非,打开通往地中海之路,否则在此之前不可能有足够运力支持一场大规模作战。令人欣慰的是回首过去,这项思路在经历众多波折和反对之后被付诸实施了。
4
蒙哥马利人生路上的伯乐
在二战的璀璨将星中,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称得上最耀眼的之一。其实,蒙哥马利是个出名的“刺头”,个性鲜明,极度自我,颇难相处,他有一项“非凡”的本领,就是以各种欠考虑的言行把他的上司惹毛。
早年在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读书时,发生过一件颇能预示蒙哥马利未来性格和行为的“趣事”,这位未来的元帅点着了一位同学的衬衣下摆并将其严重烧伤,为了这桩恶行,元帅被勒令休学了一年。
但蒙哥马利将才难得,他勇气过人,敢做敢当,思维缜密,意志坚定,笃信胜利来自一丝不苟的计划和完备的后勤保障;尤其是作为一线作战部队主官,他有着卓越的训练和鼓动能力,颇受基层官兵爱戴,这也正是布鲁克欣赏蒙哥马利的地方,视其为心腹爱将,既严格要求,又一路栽培提携。
可以说,没有布鲁克,就没有后来风头出尽的蒙哥马利。这些,日记中多有记载。
1945 年 3 月 25 日,德国韦瑟尔附近,丘吉尔、蒙哥马利和艾伦 · 布鲁克正在察看莱茵河。
比如,1939年8月,二战爆发前夕,蒙哥马利调任第2军第3步兵师师长,随军长布鲁克远征法国。期间,随性的蒙哥马利闯了个不小的祸,他发表了一则措辞有严重问题的通告,结果被国教和红十字会的高级牧师一路投诉到总司令那里。
负责处理此事的布鲁克一方面严厉批评蒙哥马利,另一方面尽量大事化小,苦心维护蒙哥马利在部队里的威信。他在日记里写道:
我也向蒙哥马利指出,他师指挥官的位置已经被这次错误所严重动摇,绝对无法再次承受更多此类打击了。同时我也告诉他,我对他的军事业务水平评价很高,相应地对文字水平评价却很低!他非常虚心地接受了我的批评。我想这应该对他有帮助。他真是用胡言乱语和荒唐文字糟蹋他的军事才能,真是可惜极了。
1942年8月,在北非战局的关键时刻,布鲁克极力举荐蒙哥马利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此后蒙哥马利率部转战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一路凯歌高奏,这是他从众将领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步。
1944年1月,蒙哥马利调回国内筹备实施诺曼底登陆,任盟军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兼“霸王行动”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后一职务兼任到登陆成功之后的8月,因为与艾森豪威尔争夺地面部队指挥权而被解除。但9月份布鲁克就推荐蒙哥马利晋升陆军元帅,至少在军衔上盖过了当时只是四星上将的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给蒙哥马利挽回了不少面子。
《最长的一天》剧照
而习惯了犟头倔脑的蒙哥马利,对布鲁克这位有知遇之恩的“老首长”也是颇为买账,可以说是言听计从。1944年底,盟军在德军的“西墙”齐格菲防线受阻,希特勒也在阿登地区准备发起最后一次大规模反击,反攻欧洲战事打到了最紧张的阶段,远在比利时前线指挥部的蒙哥马利有时候会专程飞回来,在布鲁克家附近的公路上冒险降落,找“老首长”共商大计。
布鲁克在1944年11月26日的日记里写道:
蒙蒂从比利时飞回来了,上午11点半在哈特福德那边的公路上降落。我派了辆轿车把他接到费尔内街,在他又飞回去之前聊了一个小时。他来商量法国战场的情况,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商定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问题需要纠正:
a. 首先是美国人那要命的“全线出击”战略。
b. 避免在中部的阿登地区形成一个孤立的集团军群,组建一南一北两个集团军群,而不是眼下的三个。
c. 任命一位地面部队的总司令。
问题是如何将其付诸实施。我们想要的是布拉德利当地面部队总司令,蒙哥马利当北部集团军群的司令,巴顿的集团军还留在该集团军群里——用巴顿的第3集团军替换第9集团军——还有让德弗斯指挥南部集团军群。蒙蒂周一要去见艾森豪威尔,如果他提出这个话题,蒙蒂就抛出上述建议。与此同时,我会去找首相谈一回,建议请马歇尔过来商议上述问题。如果不做出一些调整,我们只有听天由命了,天知道这场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可能是 1940 年 6 月 19 日,从法国北部撤往普利茅斯途中,艾伦 · 布鲁克在“剑桥郡号”渔船甲板上与官兵们合影。
5
多情未必不丈夫
布鲁克深爱着自己的家庭,在外征战和旅行时候写的日记里面,时常会看到他对爱妻和孩子的思念。在伦敦的时候,那些虚头巴脑的文牍工作让他厌烦,他有时甚至想着法子提前结束那经常纯粹是浪费时间的公务,只是为了早点儿回家陪陪老婆孩子,日记里留下了许多温馨感人的生活片段。
1925年的时候,布鲁克开车发生事故,第一位夫人琼·理查德森就死在了他的身边,留下一双儿女。或许正是这段悲惨的遭遇,让布鲁克倍加珍惜家庭生活。1929年,布鲁克与一位寡妇贝尼塔·丽丝结婚,又添了一儿一女。到1939年二战开打的时候,第二场婚姻刚刚好满十年。
贝妮塔和两个孩子:骑马的是维克多 ( 书中昵称“泰先生”), 站着的是凯瑟琳(书中昵称“普克斯”)。
在布鲁克写给丽丝看的日记里面,经常感恩上帝赐予他的这十年是如此之幸福美满,文字之细腻令人感动,也可以想象丽丝读到之后的甜蜜。让我们看看本书开头的第一篇日记,1939年9月28日,布鲁克率领第2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希舍姆贝尔法斯特号”运输船抵达法国之后写道:
船已抛锚靠岸,现在我出来走走。那里离我们当年观赏“施耐德杯”中参赛飞机展翅翱翔的地方很近。这把我活生生地带回到我们携手共度的那些岁月。最近几天,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映这些场景,在郡县酒店共进晚餐,一起驶回桑格罗夫。我并不敢过多回忆这些,以免自己会垮掉。难以想象的十年幸福时光就从那时开始,我无法告诉你这十年里你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布鲁克热爱自然,钓鱼和打猎是他最喜欢的消遣。他还是著名的鸟类研究学者,对拍摄鸟类照片尤其拿手,日记里记下了很多他观察鸟类和收集禽鸟图册的片段。
1949至1961年,布鲁克担任过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副主席,从1954年起还是皇家摄影协会的荣誉会员。从总参谋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布鲁克又担任过几家企业和银行的管理职务。
战后他和家人搬到过去家里园丁的乡下房子居住,一直到他1963年6月因心脏病去世。有外文资料上称他们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但是根据译者对作者性格和爱好的了解,他们更有可能是想远离喧闹、归隐田园。1961年,布鲁克的小女儿凯瑟林在骑马事故中不幸遇难,令他的晚年充满悲伤。
译者章和言,修道石,于2021年8月,上海
*文中图片来源于《战争日记》
二战盟军三大文件之一
盟国核心战略决策者回忆录
从顶层设计角度看二战
《战争日记(1939-1945)》
(英)艾伦·弗朗西斯·布鲁克 著
ISBN:9787532789528
定价:168元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英国陆军元帅、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主导了二战时期英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战争决策,出席了战时同盟国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对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时期,除了美国负责的太平洋战场之外,盟军在欧洲、非洲、大西洋的绝大多数战略规划,都是布鲁克直接参与、亲手制订的,有时候甚至是力排众议坚持下来的。
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间,艾伦·布鲁克把每天的战斗和生活经历,以及一些重要的感想、评论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
由于其日记中包含了许多对丘吉尔、戴高乐、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盟国首脑和高级将领的描述和评价,在发表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作者简介
艾伦·弗朗西斯·布鲁克(Alan Francis Brooke,1883-1963),英国陆军元帅、大英帝国总参谋长,他主导了二战时期英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战争决策,出席了战时同盟国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对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更多“让历史感同身受”
《身历其境》
[美] 威廉·丹尼尔·莱希 著,
章和言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05月
《全球使命》
[美] 亨利·H.阿诺德 著,
章和言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04月
延伸阅读
译文纪实系列书目 | 2013-2022罗斯福的历史声誉,为什么跟托拉斯紧密联系在一起?
美国史上最受欢迎的第一夫人:人生,不仅仅是活着
暗杀一个人或若干人就能使世界变得更安全吗?
巴米扬大佛之劫:“9·11”的前奏
波黑战争中,为什么国际舆论一边倒支持波黑?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