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胡适对我影响太深了,中国畅销书品质很低
↑ 点击上方“永远的少数派”关注我们
本文为南方日报对梁文道的采访,原文刊载于2008年。因为时间比较久远,只摘取对当下、对我们仍有价值的两部分话题载出。摘取内容如下:
谈个人经历
胡适对我影响太深了
记者:你的评论风格要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把事实和道理讲得比较通透,但态度又比较平和,这是你的性格使然还是其他原因?
梁文道:我谈的都是一些常识,我就是一个二道贩子,一把楼梯,让观众能够顺着这个楼梯走到楼上去,看到更多好书,更深刻的观点,所以我没必要用激烈的态度。
性格是一部分原因,但也有后来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小时候在台湾,看不到鲁迅,都要读胡适。后来碰到鲁迅的时候,我很兴奋,但是胡适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所以我很喜欢鲁迅,但学不了,学不像。年纪越大,我越发现我还是喜欢胡适那样的态度。就是有什么事大家讲道理,好好说嘛,不需要那么多敌我矛盾的状态。
这是一个源头。还有一个,是我刚到香港的时候,为了学英文我去看电视,有时电视会转到英国国会辩论,我很喜欢那种场面。英国国会的房子很窄,大家坐在几条板凳上,很狠地骂人。但是再怎么骂,他们会尊称对方先生,像有人很讨厌英国首相布朗,痛骂他,但是会口口声声说“布朗先生如何如何”。说布朗先生怎么怎么样。那种格调我很喜欢,我感觉英国人的做法,是我批评你,我对你很多东西不同意,但是我不侮辱你这个人。
谈阅读
中国畅销书品质很低
记者:很多家长对小孩的阅读取向都很担忧,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阅读网上的潮流作品,或者是实用类的畅销书。
梁文道:我想起我很喜欢讲的一个故事,就是李嘉诚。他是一个喜欢介绍别人看书的人,碰到自己喜欢的书,他出钱给出版社加印,买回来送人。但他从来不读小说,他认为读小说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不止李嘉诚,很多人认为读小说没有立杆见影的用处。这就像人生病去药房买药,是希望能治病的,结果老板说你身体不好,得多点吃水果,给你端一盘水果,你肯定不想要。小说就像这些水果,没有药那么效果明确。现在很多书名字就很可怕,比如说《怎样赚到你的第一百万》、《怎样活到一百岁》,书名就是一个广告。但被人们忽略了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道德教育通常都是从故事中学到的,认为看小说学不到东西,就是根本不在乎人性的茁壮和成长,难怪我常常感到李嘉诚做生意的手段没人性。(笑)
记者:畅销书也并不一定就是坏的,但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一说起畅销书,就会有觉得这是垃圾的感觉?
梁文道: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看过全世界大都会的机场,最可耻的是北京机场,因为它的书店是那么糟糕,机场书店总有一台电视,电视里一个人穿着红色西装,告诉你,你要怎样运用孙子兵法去搞管理,用三十六计去搞对手。其他国家大城市的书店,再庸俗,庸俗如香港,它的机场书店都会有一个独立的角落,卖经典的文学作品。
畅销书不是罪,很多畅销书都很好,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畅销书缺少味道,品质都很低。中国的畅销书里,起码有五分之一是假书,所谓的假书,就是有些是假托是老外写的书,其实是中国人自己鼓捣出来的。或者是本来不太重要的一本书,被说成《纽约时报》畅销书之类的,忽悠我们中国老百姓。还有一种,就是用编著的方式蒙人,编著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人既不是作者也不是编者,但也既是作者又是编者,不负责任地把一堆文章编在一起,素质很低,但很畅销。稍微好一点吧,我还买得心甘情愿,可我们的畅销书都很糟。
南方日报 (蒲荔子 黄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