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诸多常识性谬误,其实都能用批判性思维解决

谷振诣 少数派悦读 2023-02-18




诸多常识性谬误
其实都能用批判性思维解决

文:谷振诣   编:先知书店


构建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先审视清楚自己的论证,思考其中的局限,并在呈现给他人之前解决掉其中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不是在网上做键盘侠,更不等于否定与批判。而是从质疑开始,全面了解多元的意见,最终依靠证据进行判断,否定绝不是目的,这个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过程才是更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也不是简单假定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真的,而是要求我们思考我们的假定是否有可能错误。也就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评判支撑性证据来评估断言,批判性思考就是评估或评价论证的可信度。

在当下,生活中出现的很多常识性的逻辑谬误,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缘故。




批判性思维的原则


谈到批判,总要有一个批判的对象,也就是批判什么;还要有一个批判的标准,也就是依据什么来批判;当然,批判是有目的的。

如果对批判的对象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就不具有批判的资格。因而,批判首先意味着准确和充分地理解批判的对象。在这方面,批判性思维坚持理解的宽容原则,也就是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理解批判的对象。宽容原则限制批判者对所批判的对象进行歪曲的或者片面的理解,要求批判者具有公正、准确的理解能力。

任何批判都会预设一个或多个标准。批判的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立场性标准;另一类是中立的标准。

苏格拉底在临终前面临三项指控:腐蚀青年;崇拜新神;不崇拜城邦诸神。苏格拉底不清楚第三项指控的确切意思,请法官美勒托为他澄清一下,美勒托说:这项指控意为苏格拉底是彻底的无神论者。苏格拉底说:倘若如此,那第二项指控就不能成立。由于“苏格拉底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与“苏格拉底崇拜新神”相互矛盾,其中必有一个不能成立。苏格拉底对美勒托的批判,以逻辑学的矛盾律为标准,这种标准是中立的,也就是控辩双方都认同的标准。

批判性思维坚持批判的中立原则,也就是以双方无争议的或者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准则作为批判的标准。宽容原则和中立原则是确保思维公正性的原则,违背其中之一就会伤害思维的公正性。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得出好的判断。十七世纪法国文学家布鲁叶说:“世界上最稀有的东西,除了好的判断外,便是钻石和珠宝了。”爱因斯坦说:“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若要得出好的判断,非竭尽全力、劳心苦思不可。据此,恩尼斯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


▲爱因斯坦


▌批判性思维离不开逻辑


在恩尼斯的定义中,既把批判用于思维的产品,也将其用于思维的过程。用于思维产品最常见的批判形式是批判性阅读。

阅读是职业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我们只是把所读到的东西机械地转录到脑子里,这种阅读就不是批判性的。批判性阅读意味着积极主动的思考,既不抗拒作者的观点,也不是不加思考地对作者的观点加以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作者的思考,在不遗漏作者表述的细节、不曲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理解、分析、比较、核对、质疑和反思等思考性工作,依据无争议的标准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权衡和评估,然后,再得出观点对错或作品好坏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首先倡导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学文科的,这种态度和精神的匮乏,到了让人悲伤的地步。懒得独立思考,喜欢简单和模仿,动不动就找模板,或者上网搜查现成答案。思考问题缺乏耐心,在没有对结论赖以成立的根据进行深思熟虑的情况下,便匆忙得出结论,下判断时胆大、草率而任性。

很遗憾,我国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教育很薄弱,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学过逻辑,缺乏逻辑观念,不懂得评估论证好坏的逻辑标准和方法。何以见得呢?

给出支持主张的理由和根据叫论证。表达主张的陈述叫结论,表达理由和根据的陈述叫前提,由前提得出结论的推导过程叫推理。无论是表达主张,还是陈述理由,都要使用概念。

针对论证的主张、理由、推理和概念的运用,至少有32种常见的逻辑错误,诸如含糊不清、混淆概念、绝对判断、不一致或自相矛盾、非黑即白、轻率概括、不当类比、稻草人、假因果等等,这些逻辑错误违背的都是逻辑的基本规律和准则。与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相比,在论文或论著中出现逻辑错误是更加不能允许的。在需要做出理性判断的时候,任凭情感和愿望的参与并受其左右,这种现象很普遍。

俗话说:不知者无畏。逻辑观念淡薄,缺乏逻辑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恐怕是出现这类不合格的思维产品的一个原因。讲究学术规范,最起码要符合理性的标准,而逻辑的准则是理性标准的底线。学好逻辑,用好逻辑,这是职业学习者必备的思维基本功。

每一个想法或假说的产生,都意味着一个或更多的推论,推论的目的在于形成可用观察和实验检验的结论。因而,假说是搜集证据的指南,告诉研究者寻找什么,忽略什么。推理是我们不但要懂而且要做的事情。如果实验的结果与推论相一致,而且有理由相信唯有被探究的这些条件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那么这种证实就足够有力地支持了所推出的结论,至少在与结论相反的事实被发现之前,它是可信的。

在发现问题和产生想法的创造性阶段,好奇心和想象力是重要的,但是,二者必须在独立思考、勤奋辛劳和勇于承受困惑和失败的基础上,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在得出推论和验证推论的批判性阶段,搜集证据和给出证明是重要的,没有经过严格证明和检验的假说只是一种臆测或猜想。尽管搜集证据和给出证明也需要发挥想象力,只有合乎逻辑的推论和经得住检验的证明,才能使好奇心和想象力开放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胡适将这两个阶段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杜威把这两个阶段的思维叫做反省思维。“对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按着支持它的根据以及由它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缜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省思维。”恩尼斯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使用了“反省思维”这个词,吸收了杜威的思想。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使命


批判性思维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主张使用逻辑的方法和技术对思维产品和思维过程进行合理的质疑和反思,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注重培养清晰性、准确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理性的公正、谦逊、真诚和执著等思维品质和习惯。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使命,是职业学习者必须进行强化训练的思维基本功。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们按照他们所确信的“真理”来生活和工作,这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依据真正的真理而行动。当我们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时,每做出一次好的判断,就使我们向真理或成功迈进了一步;每做出一次坏的判断,就使我们向谬误或失败迈进了一步。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和做出好的判断、迈向成功人生的工具。



现实中,各个领域卓有建树的诸多人士都对批判性思维推崇备至——

秋叶商学院创始人秋叶:熟练利用批判性思维永远是少数人的武器。

俞敏洪:懂得批判性思维,你才会从容不迫。

只因批判性思维不但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这些人能从裹挟一切的信息逆流中保持自我并通向成功的彼岸,往往是因为他们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由此,市面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然而,多即是少,面对种类繁多的同类书,哪些作品最值得一读,成为广大学习者最挠头的问题。

为此,先知书店精挑细选出一套,解读批判性思维的系统书单,“批判性思维七书”,并在此诚挚推荐:这套书由殷海光,理查德•帕克、徐贲等中外权威作者凝结多年研究心血而写。堪称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标杆之作。

◎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的《学会提问》《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让读者轻松入门。

◎详解大众常见的思维陷阱及谬误的《逻辑新引》《批判性思维》,对症下药指导读者正确进阶。

◎帮助读者把握批判性思维原则和方法的《思辨与立场》《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提升读者思维,辨识日常生活中大事小事的真伪是非。

无论单拎出任何一本,都是广受好评、经久不衰的批判性思维经典之作。帮助读者成为顶尖思维高手,避免随波逐流,做独立思考的人。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好书。


本文来源:谷振诣,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编辑需要有节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批判性思维:避免不思考的恶,做独立思考的人

逻辑的利剑:批判性思维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文字无法呈现的历史:镜头下的慈禧与中国近代史

历史小说“顶峰上的顶峰”:给近代史一个完全翻转的视角

西方古典艺术巡礼:以艺术之美,开启自由之心

经典一部胜却杂书万卷:一本书读通所有西方经典

梁胡之争:国家最大的敌人是愚昧

历史最大的悲剧,就是错误思想的流毒

罗素:生命个体的尊严比各种主义更重要

哈耶克:市场经济使穷人从增长中获得的益处大于富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