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说,鲁迅是一座山,而现代文学有很多山,都被鲁迅的影子遮盖了,而张爱玲是一条河。
张爱玲不能与鲁迅相提并论,但她没有被鲁迅的影子遮住,而是化成一条河流向低处,流进老百姓每天的日常生活。这条河从不爬山,没有宏大叙事,大部分五四的作家都是写超人,而她是写常人;大部分的作家都是要救别人,而她只想要安稳地生活。人们但见这条河儿女情长的涓涓水流,却不见其思想幽深之处,写尽了人性的虚荣和荒唐。
中国文学史上,最被大众熟知却又误解最深的作家,张爱玲必属其一。真正读懂她的人却又少之又少,甚至直到今天还有关于她的误解在流传。提起张爱玲,人们顿时就会起一点复古的、小资的情绪,仿佛张爱玲是属于某个特定年代,描写特定人群的作家。但这真是天大的误解。实际上,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无法被任何流派归类,她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 第一类,忧国忧民,以文学为武器改造国家。鲁迅、巴金、茅盾等等作家,都属这一类。· 第二类,也能救国家,但先要救自己。这一类的作家有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等人。· 第三类,谁也不救,文字怎么畅销就怎么写,一切以读者需求为第一,这就是鸳鸯蝴蝶派。而张爱玲,许子东解读说,别的作家大部分的作品都要革命、要战斗,而张爱玲不宏大叙事也不媚俗,就是要和谐社会,在她看来,女人就是要好好地生活,老百姓每天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有一段时间,张爱玲在中国变成了一个小资消费品,随便什么人都知道张爱玲。大众不一定知道沈从文,甚至都不关心鲁迅,但却知道张爱玲的格言,比如“出名要趁早”,这是典型的只知张爱玲的华美,不知她的深刻。鲁迅是作家里的大山,而张爱玲是大河。鲁迅尖锐地面对政治,所以讽刺、谴责,这是儒家的入世精神。而张爱玲将文学从政治拉回民间。她看透了人的不完美,但却宽容他们,这更接近于佛。张爱玲不是顾影自怜、神经质的青年女作家,她悟透了人性中的荒谬和虚伪,但偏偏不像鲁迅那样以激烈的方式将之表现出来。许子东解读说,所谓的“日常生活”,张爱玲也可把它当做大叙事写,每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快乐,包括婚姻、感情问题的危机和希望,就是“宏大叙事”。张爱玲写:“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把很多现实当中的婚姻爱情写的很悲观、很灰暗,这是因为她对爱情的要求很高,在她看来,“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但如今的大多数读者在面对张爱玲时,只能看到其华美,但却看不见其思想之深刻。 在这个时代,浅薄无罪。浅薄化的阅读甚至成为一种流行。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浅薄时,语言激活的便是生物的本能,人们对各种问题的认识,越来越简单和极端,情绪也就变得浅薄和粗暴。将张爱玲当做消遣文学来读,不仅是对张爱玲的误解,也是对这个浅薄时代的顺从。她文字中的精神,恰恰是这个“大合唱”盛行的时代亟需的一味良药,但悲哀的是,张爱玲太独特,也许注定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她的同行者。此外,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从不偏袒书中的女性角色,而是极为真实地还原了她们的算计和现实的一面。在张爱玲眼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最终都要回归人性。张爱玲正是在人性的层次上,和通俗作家拉开了极大的差距。可以说,读懂了张爱玲,不仅是读懂了鲜活尘世中的底层心理,更是读懂了潜藏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深层人性。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知名学者许子东潜心探究30年之作——《许子东细读张爱玲》签名版。许子东有声有色分析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战争,解读小文本背后包含的大的社会和文学史观,堪称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签名版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一并选购“张爱玲作品集”):
▍延伸阅读
许子东: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是“笨人的笨办法”
许子东: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神话与误解之间:鲁迅是山,张爱玲是水,王小波是刺
豆瓣9.3,不适合让普通大众看的神作(无删版)
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乌合之众》的60条基本观点
选择关乎国运:一战时的中国为何差点站错队?
徐贲:玩笑有风险,后果很严重
许小年教授的最新忠告
王朔一生贬人无数,唯独对他佩服之至
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三本可以镇宅的艺术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