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常以为人是一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讽评雨中的战场——任何事物,当它去掉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与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却可以笑着。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难得有一个人,能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的活了几十年。木心仿佛薄情人世上的一束光,总会在黑暗处将人照亮。正如陈丹青所说:“不遇到木心,就会对这个时代的问题习以为常。可等到这么一个人出现,跟他对照,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没有自尊,我们没有洁癖,我们不懂得美,我们不懂得尊敬。”木心的书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贵族与最后的优雅,他讲自己的修养、信念,以及自身所承载的传统和美学都融入作品之中,木心惜字如金,在出版的著作中往往内敛克制,而“更真实的木心”有时往往藏在他的笔记和遗作里。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理想国出版的《木心遗稿》。木心生前著作不菲,但尚有相当数量的笔记簿与散稿,从未面世,估计逾百万字。此次《木心遗稿》由木心晚年的青年朋友匡文承担录入工作,历时近五年,完成八十余万字。可以说,这是木心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了。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木心:孔丘的言行体系,我几乎都反对
梁文道:这就是木心,也只有木心
罗素:“假使我是一个中国人”(发人深省)
眼界决定世界:三观不同,终将渐行渐远
傅高义:为何只有他成功改革中国?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计划思维”的四个迷思
将儿童当作成人,将成人当作儿童
许小年点评林毅夫,精彩过瘾!
刘震云:俺村、中国和欧洲
《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汤因比留给中国人的三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