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批判性思考,到底是指什么?


- 01 -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1.批判性思考
 
每当提到批判性思考,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都会觉得“批判”,属于贬义词。


事实上,根据英国学者理查德·保罗的定义,批判性思考指的是对“思考的再思考”。
 
也就是说,批判性思考“批判”的是每一个观点或结论背后的思考过程,即相应结论是否通过缜密、系统的思考得出来的。
 
批判性思考本身不是去判定你的观点、想法正确与否,它在乎的是你的思考过程是否缜密,你的思考过程的质量优劣如何。


批判性思考最常见且重要的用途有两个:第一,捍卫自己的信念;第二,对自己最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当然,批判性思考也有其缺点,并非全能。
 
具体表现在,结论或观点如果是围绕感受、猜想、推测,批判性思考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因为在上述的场景之中,结论或者观点涉及的是个人偏好和主观感受,或是直觉,没有明确的思考过程。
 
比如,张三说:我觉得我读过最好的书,就是《小时代》。这完全属于个人偏好,我们就不能对张三的这个观点进行批判。
 
再比如,1904年,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提出了一个拓扑学的猜想:任何一个单连通的,闭的三维流形一定同胚于一个三维的球面。后来,这个猜想被推广至三维以上空间,被称为“高维庞加莱猜想”。
 
而在佩雷尔曼没有没有解决之前,这就是个猜想,也就是说它可能是对的,我们不能去批判。但通过严谨的论证过程,成为“定理”之后,我们便可以进行“批判”。
 
2.弱势批判和强势批判
 
理查德·保罗还对批判性思考做了区分——弱势批判性思考和强势批判性思考。


弱势批判是为了“怼翻”所有反对自己的人,坚决抵制和驳倒那些不同的观点和论证,将反对者驳得哑口无言、乖乖认输,以此作为批判性思考的最终目标。
 
至于自己的观点是否接近真理和美德,不重要,也就毁掉了批判性思考隐含的人性化和进步性的特征。
 
相反,强势批判性思考要求我们对所有的主张都提出批判性的问题,不仅“怼天、怼地、怼空气”,还要和自己的观点“抬杠”。

- 02 -
如何批判性思考?

既然批判性思考是为了提升思考质量,让思考变得更加系统完整,将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思考过程的三大要素是什么——论题,论证,结论。


论题,即引发你思考的问题或者分歧;
 
结论,即你希望他人接受的观点或想法;
 
论证,就是从论题走向结论的验证过程。
 
完整的思考需要以上三者,保持一致,缺一不可。
 
1.论题
 
常见的论题有两种:事实判断和价值主张。
 
事实判断,是对一个客观现象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进行描述,关心的是“是什么”。
 
价值主张,是对思想和行为的好坏、对错,甚至是伦理责任等等评判,关心的是“应该是什么”。
 
之所以先要找论题,就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提及论题,而是直接给到结论或观点,我们可能都不会反思一下,就轻易地听取意见或者表达观点。
 
比如,某位大佬认为“996是一种福报”,这就是一个结论。但回到背后的论题,我们应该探讨的是“996到底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此外,日常生活、工作之中的我们,除非是参加某些特定的活动,需要准备。不然,我们往往是边说边想的。

大脑高速运转,就有可能会出现“大脑空转,一片空白”,出现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因此,能够将结论与论题锚定,非常重要。


任何观点,我们一定要回到论题,找到论题本身是在探讨什么,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主张,或者两者都有。

然后,再去看对方的结论有没有跑偏,是不是在回答他自己或我们提出的论题。
 
通过寻找、明确主题,能够帮我们培养专注力,不会被表象迷惑,直击本质。
 
2.结论
 
结论,即“你的观点是什么”?
 
首先,结论的成立,往往和论证无法分离。如果没有任何论证过程,就轻易地给出一个观点或者想法,我们就只能说这是一个“孤立”判断,是无法被大众所接受的。
 
比如说,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或者学校会彼此“争论”(arguement):谁的爸爸更厉害。
 
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争论很“好笑”,因为他们的论证(arguement)过程很单纯。
 
A: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
 
B:我爸爸比你爸爸更厉害。
 
A: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100倍。
 
B: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1000倍。
 
如此反复,但是孩子的观点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几乎没有论证或事实、数据支撑。


也就是说,没有论证,一切结论都是纸糊的老虎,一戳就破。
 
其次,要注意是否存在偷换结论。
 
比如,恋爱中的人会对对方说:我每天为你做这做那,我那么辛苦,你惭愧吗?
 
但是,上述例子就犯了偷换结论的错误:不管其中一方列出了多少事实,只能说明自己付出了很多,但不代表对方付出得少。而且感情之中的付出,也可能不完全是“物理事实上”的付出。


永远要记住,结论是终点。
 
如果在“行走”的过程中走错了路,最终就会走到另一个看似正确的地方——在小雷音寺是永远无法取到真经的。
 
第三,有没有过度放大结论,甚至将结论视为“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论证结论的合理性。
 
比如,大泽乡起义。吴广去占卜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道:你们的事都能成,能够建功立业。然而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了吗?
 
陈胜、吴广就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对这事自然觉得很奇怪了。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所以,如果已经认定了一个结论,我们的论证过程就不会是推导,而是维护结论。
 
3.论证
 
论证最为复杂,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论证包含着利用一系列前提推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论证涉及到两部分内容:一是前提,二是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


所以,论证过程的合理性在于:一是前提的有效性,二是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过程的有效性。
 
前提有时候很好找,比如“依据”“参照”“由于”等等提示词都是在告诉我们,前提是什么。
 
当然,最典型的还是三段论(演绎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首先,对于前提的有效性,最常见的几点判断方式如下:信息来源可靠性如何?是否与个人经验冲突?是否与背景知识冲突?
 
比如,从信息来源来看,小区张大妈和李大妈闲谈中传播的消息,与官方通报的信息相比,前者就可能存在极大的不可靠性。
 
再讲一个水浒传里的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站上有一位UP主通过近似计算得出,如果鲁智真的做得到,那么他单手可以输出27万牛顿的力,可以举起2只大象。也就是说“如果典韦可以逐虎过涧,那么,鲁智深肯定能逐霸王龙过涧”。
 
虽然是小说演绎,但毕竟不是科幻小说,真实世界应该是没有人能够做到的,这就违背了背景常识。
 
再者,对于论证的有效性,有两方面考量:第一,是推理手法与结论确定程度是不是匹配。第二,是推理过程有没有发生跳跃。
 
常见的推理手法有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体,或一般到一般,从具体到特殊。推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是一种确实性推理。比如,“苏格拉底三段论”。
 
如果用了演绎法,结论却不是确定的,说明推理手法与结论确定程度不匹配。
 
归纳法是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具体,不断总结,找到一般原理、原则。比如,金受热膨胀,银受热膨胀,铜受热膨胀,因此,金属受热会膨胀。
 
如果用了归纳法,结论是确定的,说明思考可能不够完善。


推理过程发生跳跃比较好理解,就是不依逻辑步骤,直接从命题跳到答案,并再一步推而广之到其他相关的可能。
 
最后,还有一个小点要注意,如果彼此都认可事实,然后再去试图说明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解释,不是论证,解释和论证很容易被混淆,因为论证要基于暂未认同。
 
之所以要注意这一点,就是因为“解释”是一个陷阱,没有证明结论是正确的,而是把结论变成了前提。比如,“老王身体不舒服,因为老王头疼”这就是一个解释,而非论证。
 
此外,批判性思考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处理——对于“概念”的界定和前提预设,有时候也需要慎重。
 
比如本文对于“思考”(强调过程)和“思维(强调结果)”就没有严格限制,我们预设这两个概念是本文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相近的意思。
 
- 03 -
批判性思考的敌人

当然,哪怕掌握了批判性思考的方法,我们依然会受到某些不可控的因素的局限,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知识面、思维方式、非理性因素。
 
1.知识面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加深,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领域。知识面的局限往往会让我们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
 
你不懂经济学,你就不知道为什么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你不懂量子物理,就不明白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


当下,知识面局限主要表现为两种:时代和格局。
 
时代方面,比如当今90后、00后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代,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父母喜欢囤东西,家里很多旧的物品,哪怕不用,都舍不得丢掉。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父母,甚至更老的长辈,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物质匮乏。
 
所以,如果跳出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再去思考父母爱囤旧物品的习惯,往往就不会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了。


也就是说,很多事情,如果我们只是用当下的知识和信息去做判断,而没有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去看待,很多结论,都是一叶障目的。
 
再者,格局局限在当下也很明显,很多人根本看不到世界的其他维度,个人边界太小。
 
比如,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一个乞丐说,自己如果成了皇帝,讨饭都用金碗。还有,网络爽文写道,霸道总裁给公交卡充值500万......

其实乞丐和网络写手都只是在同一个维度层面,最可怕的就是刘慈欣在《三体》所说的“降维打击”。
 
同时,格局往往很难培养,不像知识,可以通过看书读报就能获取的,往往需要经历不同的格局的事件,才会让一个人真正的破除格局的限制,获得另一个格局的认知。
 
对此,批判性思考能做的就是让你认识到你缺乏那种格局,及时弥补。
 
2.思维方式
 
当下,流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海绵式思维”——类似于海绵被放到水中,充分吸收水分。

海绵式思维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第一,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我们吸收的信息越多,就有利于增进我们对万事万物的了解,而这些知识将来可能会为你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海绵式思维”的本质上是在做信息收集、整理的工作,这意味着不需要我们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
 
然而,它的缺点显而易见:只是单纯地吸收知识和信息,而不加以评判。
 
比如,信息的效度和信度如何?观点究竟是业内共识,还是一家之言?支持观点背后的数据的获取渠道或者真实性又如何?
 
如此,就会出现泥沙俱下,导致一个人出现“所见(知)即真理”。


如查理·芒格所言:对拿锤子的人来说,看什么都像是钉子。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愚蠢的。
 
相反,面对各种信息和知识,我们需要的是掌握主动权,需要更“精准”的思维方式,这时,我们就需要“淘金式思维”。
 
淘金式思维就像披沙拣金一样,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追问与反思,通过甄别,筛选出相对真实、可信的信息,之后,再细致论证,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以读书为例,海绵式思维的读者通常逐字逐句地细读,尽量记住自己所读的内容,会记住作者的论证过程,但并不对它作评估。而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以找出最佳的决策或信念。
 
此外,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固定型思维”——聪明才智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培养,也对我们的思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经常“悲伤逆流成河”,久而久之便会放弃思考,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忽视所有负面评价,逃避挑战。

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敢于挑战,不断质疑,进而不断提升自己。

3.非理性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当中提到,“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快思考包括直觉思维的不同形式,例如专家式和启发式,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慢思考则是一种更慢、更严谨,需要投入更多脑力的思考形式。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个观点时,更倾向与启动“系统1”,于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意识是不会去质疑并且认为自己是错的,当然也不会去较真对方的观点错误与否,特别是对方是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

此外,我们还会有很多认知谬误,最为常见的有:自我中心、光环效应、自利性偏差、锚定效应等。

这些认知谬误如果无法通过“系统2”去控制,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之中就会陷入盲目。


如布鲁克·诺埃尔·摩尔在《批判性思维》所说:人们乐于接受别人接受的观点,而不是停下来思考是否有理由支持该观点。
 
因此,只有强迫自己批判性地看待当初的一切,我们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变得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

- 04 -
结 语

如今,各种信息充斥在我们身边,一个人的经验值不可能覆盖人生遇到的所有困难。面对未知,最重要的是“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世界上最可怕,也是最有趣的东西,就是思考。唯有不断地保持好奇与思索,才能让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
 
而批判性思考是在你面对陌生领域时,做出有效、正确判断的“神器”。



如今,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在我们身边,真假虚实,人们往往难以分辨。而做一个保持清醒,拒绝随波逐流的人,则更为难得。

这不但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有些人能从裹挟一切的信息逆流中保持自我,往往是因为他们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批判性思考,正是人们在面对陌生领域和信息时,做出有效、正确判断的“神器”。而想要真正的去进行批判性思考,则先要掌握它的底层逻辑,即——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却少有人get到点的强力思维工具——批判性思维。

现实中,各个领域卓有建树的人士都对批判性思维推崇备至——

秋叶商学院创始人秋叶:熟练利用批判性思维永远是少数人的武器。

俞敏洪:懂得批判性思维,你才会从容不迫。


由此,市面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然而,多即是少,面对种类繁多的同类书,哪些作品最值得一读,成为广大学习者最挠头的问题。

为此,先知书店精挑细选出一套,解读批判性思维的系统书单,“批判性思维七书”,并在此诚挚推荐:这套书由殷海光,理查德•帕克、徐贲等中外权威作者凝结多年研究心血而写。堪称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标杆之作。

◎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的《学会提问》《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让读者轻松入门。

◎详解大众常见的思维陷阱及谬误的《逻辑新引》《批判性思维》,对症下药指导读者正确进阶。

◎帮助读者把握批判性思维原则和方法的《思辨与立场》《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提升读者思维,辨识日常生活中大事小事的真伪是非。

无论单拎出任何一本,都是广受好评、经久不衰的批判性思维经典之作。帮助读者成为思维高手,避免随波逐流,做独立思考的人。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本套书+“多元思维模型”六书,除了批判性思维,还包括逻辑思维、进化思维等,更立体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含独家好书。


选自尼尔·布朗《学会提问》吴礼敬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延伸阅读

马斯克:ChatGPT后,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诸多常识性谬误,其实都能用批判性思维解决

波普尔:真正的理性主义者始终明白他所知甚少

资本主义:文明还是罪恶?

徐贲:为何英国君主制能和平转身,而法国却爆发了暴力革命

逃离英格兰:被世界遗忘的文明秩序开创者

吴敬琏:对改革的三个反思(直击本质)

“能出版因为话只说了一半”

罗素:智慧的五个原则

现代人的五种痛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