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商: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纣王真的是一代暴君吗?商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
面对这样的问题,考古给了我们令人信服的证据。安阳殷墟遗址遍布大大小小众多的祭祀坑,里面堆满了累累白骨。那里出土的青铜器,有的里面就带着煮过的人头。
种种迹象表明:商朝是一个人祭盛行的朝代,并且有一种“吃人文化”——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吃人。
▲安阳殷墟王陵遗址内的祭祀坑
参观殷墟的人很多,但对这段历史反思的人却很少。人们不愿意去承认或深究历史深处的黑暗,哪怕活生生的证据就摆在眼前。
商朝的人祭制度,尽管社会公众知道得不太多,但在学界并不是什么新闻。毕竟,殷墟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考古发现,之后的每一次挖掘都会发现新的人祭坑。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比如黄展岳的《古代人牲人殉通论》,王平、顾彬的《甲骨文与殷商人祭》。
与商朝类似,玛雅帝国也有人祭制度。美国导演梅尔·吉普森拍过一部电影《启示》专门讲述相关故事,这部电影让中国学者李硕感觉特别震撼,让他开始构思中国商朝的故事。
▲《启示》里的活人祭祀仪式
李硕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想,人家好莱坞可以把人祭拍得这么好,拍出了那种真实的、原始的、茹毛饮血的感觉。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啊,怎么就不能写出来呢?于是就写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周灭商与华夏新生》(点击阅读全文)——《翦商》正是从这篇文章扩写而成。
关于《翦商》的写作,李硕称:写这本书是“无法解脱的恐怖之旅,犹如独自走过撒满尸骨的荒原”。而且这不仅仅是直面历史“深渊”的恐怖;我意识到人性其实在本质上没有变化。你从商朝祭祀坑遗址得到的启示就是,人类有时候就是幸灾乐祸,就是喜欢看到同类受难,而且遭受苦难的对象和他的相似程度越高,他就越兴奋。
▲1930年代殷墟发掘时的照片
对于商朝,我们的了解和认识还很不充分。除了堆积大量尸骨的祭祀场,商朝还有着毫无征兆而突然崛起的巨大城市,有着规模庞大而用途不详的仓储设施,有着残酷、奔放、奇幻和科技理性的诸多层面。
认识复杂的商朝,尤其是意味着中国上古时代重要转折的“商周之变”,李硕的这本《翦商》无疑是最好的切入口。
纣王“无道”的表现有哪些?商朝王室的贵族生活是怎样的?商朝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祭祀之间有何秘密?周灭商仅仅是朝代更替那么简单吗?这些细节我们知之甚少。
而《翦商》运用大量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对应甲骨文卜辞及《易经》卦象,将费解的言辞重新释义,为读者重新揭开了华夏上古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页——周灭商绝不只是朝代更替,而是华夏文明的新生!
◎从华夏新生的起点,追忆文明启蒙的熹光
商周易代正是华夏新生的起点。周朝所开启的礼乐文明,取代了商朝的“吃人文化”,为中国人的信仰奠定了基石。《翦商》以真实可靠的考古证据,推想三千年前的风云激荡,详述了为什么“武王克商”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政权更替,更是华夏文明形成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还原极具感受力的画面,填补对上古华夏文明的想象
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不仅要数学家的逻辑,还要文学家的想象,《翦商》的独特魅力正在于此。此书不但用考古成果读懂玄奥文献,重构武王伐纣的历史认知。更是将枯燥的考古资料,突然还原成带感受力的画面。以令人“毛骨悚然”的讲述,填补了我们对上古华夏文明的想象,让人重新感受历史的魅力。
◎中国史领域的“界碑”
《翦商》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李硕并不完全依仗材料与文献,在引用和诠释的过程中,往往提出刁钻新奇的角度,甚至是前沿大胆的猜测。整本著作处处可以看到极具洞见的史观和史实。
万圣书园刘苏里:本书带有界碑性质,作者攀爬到了该研究领域的顶端,还将是同类研究和写作绕不过去的作品。同时,它还设立了一个出发点:凡对何谓中国、何为华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先从这本书开始你的探索。
许宏:这书读起来就放不下,我要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了。
《翦商》一经出版就大火,曾连续数周包揽历史类图书榜榜首。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一并选购《殷商六百年》):
▍延伸阅读
李硕:写这本书犹如独自走过撒满尸骨的荒原,直面历史深渊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