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

一直有个困惑,《道德经》对中国人来说都像天书,西方人是怎么读懂的?

比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最崇拜的就是老子。


海德格尔

晚年,他花了3年时间,想把《道德经》翻成德文,但终于以失败告终。于是,他找了个懂书法的华人,把《道德经》的第15章写成对联,挂在书房里,每天看着,聊以自慰。上联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下联是“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么着,海德格尔每天一抬头,从完全看不懂的两排笔墨中,感觉看到了知己。

再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也把老子作为思想教父。


1966年,哈耶克在作自由社会秩序的演讲时,一激动,反问道:“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57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主张“自发秩序”的哈耶克,想起“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就像穿越回两千年前,在异国他乡,一眼认出思想上的血亲。

卡夫卡曾有一句箴言:没有必要走出屋子,你就坐在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就行了。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他说,这世界将会在你面前自愿现出原形,不会是别的,它将如醉如痴地在你面前飘动……
熟悉老子《道德经》的人会立刻认出,这不就是对《道德经》里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翻译吗?


Past Masters/The Beatles
同样的内容,还被著名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改编成了单曲The Inner Light发行。

不出户Without going out of my door 

知天下I can know all things of earth

不窥牖Without looking out of my window 

见天道I could know the ways of heaven

其出弥远The farther one travels 

其知弥少The less one knows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孔子、孟子对我的影响是大的,而老子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老子画像

美国著名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


说实话,曾经我也无数次拿起《道德经》,抄过,还背过。但每次的战果略有雷同,都没能读出前5章。



真是,世界上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中国,你在欧洲;而是,你就在下一页,我却没有翻过去。

查了下资料发现,着迷《道德经》的外国人,还不止说德语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除了《圣经》,世界上被译介最多文化著作的就是《道德经》。可以说相较于其他中文典籍,《道德经》在西方,一骑绝尘。


竟然不是《论语》,不是《史记》,不是《红楼梦》,不是《西游记》,在西方,成了中国文化符号的,竟然是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都读不利索的《道德经》,真是太意外了。



而且,最新的数据是,据美国汉学家邰谧侠统计,截至2022年7月,《道德经》被翻译成的外文译本,有2051种之多。


就这5000字,竟然翻来覆去译成了2000多个版本。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究竟道出了什么,引发了西方思想的“大地震”?

图/《典籍里的中国》

等了解得多了,终于明白,老子提供了现代人最想要的修炼:

用最柔软的界面,做最硬核的事。

老子放在现代,也是个硬角色。


首先,老子的世界观不是古老的,而是高维的,很现代。


传统的真理观,是要把很多东西固定下来。总结出一个不变的真理。


但老子偏不。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世界上最确定的本质就是绝对的不确定。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演化,它是最强大的力量,它驱动一切。


图/Pixabay

所以,海德格尔说,真正的真理,一直在动,一直在创造可能,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哈耶克说,这种自发秩序、自组织比人为设计更优越,更生生不息。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有了这样的格局,这样的文化,是无数个体的自发演化的结果,没有中心指挥者,也没有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图/《西部世界》

技术走到今天,互联网甚至走到了ChatGpt时代,是由无数算法演化的结果,算力多了,人类的明天可能会迎来新一级的文明跃迁。

演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所谓“反者道之动”,演化的轨迹又包含了相反的力量。所以,你要向最原初的力量校准你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返还,循环增益。个人如果在社会中找到这么一个循环增益的事情,你就可以成就自己了。

老子的认知是高维世界的,但老子的姿态是极为谦卑的。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相反。他说,人最好的姿态像水一样。

图/《鸟类变形记》

水有什么特征呢?


水,柔弱。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水,利万物,所到之处就是生命。老子说,“既以与人,己愈多”,相比于“要”,“给”才是力量的最高表现;


水,又趋低,不争。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既做了,又愿意处在众人所厌恶的最低的地位上,这样的人才“几于道”,最接近于道。


谁都有血气方刚的时候,但人生的转变在认识到“至刚无刚”的时刻。

水,还有周而复始的特点。老子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归根,放弃偏执,回到生命的本来面目。守静,又是一轮生长的开端。


图/《鸟类变形记》

“上善若水”,在方法论上,有点像打出去一个看上去很软的球,但无可抵挡。在价值观上,正应了那句谚语:一个人越是勇于缩小自己,就越是伟大。


……

即使身处低谷,只要凭着书中思想,我们也终究会东山再起。



2000多年来,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书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道德经》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它谈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谈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谈处世原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真谛。

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马云行商数十载,唯独此书不曾离身。


古今中外的高人,谈起这部经典,已经不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而是一生读了多少遍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杜兰特说:假如我们把世界上的书都烧掉,只留一部,那应该就是《老子》。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说:在人生哲学方面,庄子的成就是空前的,在后代也是无人能及的。每当人生陷入困顿之谷,庄子的理念总是成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支撑我继续前行。

老子和庄子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门,每一扇门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门。身处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时常陷入焦虑、困顿、颓丧等困境,人们求助于各种心灵鸡汤,唯独忘了老庄的智慧。
市面上老庄的书籍版本繁杂,质量参差不齐,或内容不完整,或词不达意,甚至误读老庄的本意。为此,我们诚荐:陈鼓应《老子今注今释》《庄子今注今译》,一套书读懂老庄。
陈鼓应参照最新简帛本,还原了真正的《老子》,为我们系统讲解了《庄子》,让我们通过自省与批判,解除心灵枷锁,享受快意人生。
本套书一经问世,行销四十余年,豆瓣评分9.2分以上。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永远不要低估读过《庄子》的人

木心:中国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

诠释国学的作品泛滥成灾,但绝大部分都是“伪国学”

秦晖:现在很多声称是儒家的人实际上是伪儒
易中天:重读经典的三个问题
不仅人祭盛行,而且“吃人”!
张文宏:如果你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可以看这本书
张鸣:告密是最令人讨厌的品德
黄铜镇尺:一份专为书友定制的“中秋礼”
湘中少年的含糖岁月,在最苦的尘世写出了童话的味道
林白《北去来辞》签名版: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