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爱玲:我们经过了许多变故,还没有对人类失去信心

诗意文化品牌 少数派悦读
2024-09-14



必也正名乎(节选)

作者:张爱玲

(1920.9.30—1995.9.8)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与我同名的人有两个之多,也并没有人觉得我们的名字滑稽或具有低级趣味。中国先生点名点到我,从来没有读过白字;外国先生读到“伍婉云”之类的名字每觉异常吃力,舌头仿佛卷起来打了个蝴蝶结,念起我的名字却是立即朗朗上口。这是很慈悲的事。


现在我开始感到我应当对我的名字发生不满了。为什么不另挑两个美丽而深沉的字眼,即使本身不能借得它的一点美与深沉,至少投起稿来不至于给读者一个恶劣的最初印象?仿佛有谁说过:文坛登龙术的第一步是取一个炜丽触目的名字。果真是“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么?


……


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话又说回来了。要做俗人,先从一个俗气的名字着手,依旧还是“字眼儿崇拜”。也许我这些全是借口而已。我之所以恋恋于我的名字,还是为了取名字的时候那一点回忆。


十岁的时候,为了我母亲主张送我进学校,我父亲一再地大闹着不依,到底我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她一时踌躇着不知道填什么名字好。我的小名叫煐,张煐两个字嗡嗡地不甚响亮。她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吧。”她一直打算替我改而没有改,到现在,我却不愿意改了。


注:张爱玲的英文名是Eileen


不爱是一生的遗憾 ,爱是一生的磨难


学者许子东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里,张爱玲和鲁迅是两个最受注意的作家。不是说张爱玲像鲁迅这么伟大,而是说,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
虽说民国很多文人都有不俗的家庭背景,但张爱玲的家世更是独特。
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为李鸿章长女,父亲是前朝的遗少,母亲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新派女性。

 

看上去兴旺的家族,却上演了一幕幕无奈的聚散离合。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姑姑要去英国留学,母亲就跟着陪读去了。


童年的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张爱玲曾在《对照记》中写道:“我喜欢我四岁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


生于上海的张爱玲,生命最绚烂的时期也在这繁华之都。她二十三岁写就的《倾城之恋》大放异彩,甚至还编成了同名话剧,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上演。


“出名要趁早”似乎成了张爱玲绝佳的注脚。“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算计是真的,爱也是真的。“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许鞍华导演《倾城之恋》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她以动荡不安的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以曼桢和世钧为代表的几对男女的爱情纠葛和他们悲欢离合的命运。


在重重岁月里,他们常是近乎荒谬地懦弱。“或许有人永远等着你,但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许鞍华导演《半生缘》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各色人物,虽身处最为繁华的都市,却都有自己的凄风苦雨。
男主人公佟振保,无论做出何种选择,似乎都在惦记着另一位……爱红玫瑰热情,还是白玫瑰的本分,到底要做真实的自己,还是披上体面的外衣?
张爱玲以讥诮的文字,一语惊醒梦中人。

关锦鹏导演《红玫瑰白玫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据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后写出的,创作间两个人也有交流。
胡兰成曾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二人签订终身,结为夫妇,却没有所期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结局大家都知道,婚后胡兰成又爱上了一个更为年轻的护士。
张爱玲的真心终究是错付了,她给胡兰成寄去了最后一封信,宣告与他断绝关系。由于胡兰成正处落魄之时,随信一起寄去的,还有她的三十万稿费。
多年后,三毛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为原型,写出了传世剧作《滚滚红尘》。演员林青霞也凭借这部戏,首次荣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严浩导演《滚滚红尘》


罗大佑为电影《滚滚红尘》主题曲作词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大家热衷于讨论张爱玲显赫的门第出身、传奇的文学天赋还有那悲凉的爱情经历……
可张爱玲终其一生,视写作为唯一的志业,凭借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而她的故事大多集藏在散文里,也是她文学生涯的起点,更为入世近俗。

“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止庵)


诚如本期节目里张爱玲在散文里的自述:“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Eileen 爱玲



谁料母亲随心所译的“爱玲”之名,后来竟响彻了整个文坛。母亲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没有改,后来她也不愿改了。

或许,这正是张爱玲的真性情,不在乎何以有生,而在于何以去活。“我们经过了许多变故,还没有对人类失去信心——的确非常难得。”


她这一生流出华丽与苍凉交织的底色,爱过,弃过,叹息过,也宽容过,却永远忠于自己的坦荡。


撰文 | 肖尧   来源 | 为你读诗头图 | elmunuy_drawing  [韩]


张爱玲——一个“主流文学史无法安放的作家”,她像一条婉转幽深的河流,人们但见其儿女情长的涓涓水流,却不见其思想深邃之处,然而,她的文字却写尽了人性的虚荣和荒唐。

张爱玲正是在人性的层次上,和通俗作家拉开了极大的差距。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从不偏袒书中的女性角色,而是极为真实地还原了她们的算计和现实的一面。在张爱玲眼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最终都要回归人性。

可以说,读懂了张爱玲,不仅是读懂了鲜活尘世中的底层心理,更是读懂了潜藏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深层人性。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张爱玲作品集”(5卷),这套书是一位近代传奇女子的精选之作。本套书为全新臻美精装版,识别下图二维,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张爱玲:爱憎表——最怕死

张爱玲逝世28周年 | 一个主流文学史无法安放的作家

阿城: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鲁迅、丰子恺、张爱玲的审美有多绝?看看他们设计的书封就知道了

张爱玲 :人类天生爱管闲事

神话与误解之间:鲁迅是山,张爱玲是水,王小波是刺

鲁迅有心写却未能写的东西,张爱玲给写出来了

张爱玲: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