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蔓延法制备低负载、高锂利用率三维锂负极| 北科大范丽珍/军科院张浩/清华南策文院士Nano Letters

新威 2021-12-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材料站 Author 科学材料站


文章信息

自蔓延法制备低负载、高锂利用率三维锂负极
第一作者:黄少博
通讯作者:范丽珍*,张浩*,南策文*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军事科学院,清华大学

研究背景

金属锂,因其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的电极电势,被认为未来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之一。但锂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极易形成锂枝晶,引起电极体积膨胀,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缩短电池使用寿命,限制了锂金属电池的进一步应用。
近些年来,构建三维结构锂负极被认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金属锂电池循环寿命短和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分析已报道的熔融策略制备三维锂负极文献,我们发现多数的熔融过程,即:将改性极片置于液态熔融锂中,待熔融锂完全吸附于载体内部结构后取出得到所设计的三维锂负极;这可能带来几个问题:致密的内部空间,高负载量和低利用率,这些都不利于锂的未来产业化发展。

研究背景

最近,北京科技大学的范丽珍教授,军事科学院张浩研究员与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题为“Self-Propagating Enabling High Lithium Metal Utilization Ratio Composite Anode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的观点文章。
该文章通过改进的熔融方法,提出自蔓延法制备低负载(8mAh cm-2),高锂利用率(75%)的三维结构复合金属锂,兼具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柔性特性。在熔融锂与氧化层的化学反应和毛细作用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金属锂仅存在于铜网纤维表面,未占据其内部空间的三维锂负极结构。在1.0 mA cm-2, 1.0 mAh cm-2条件下表现出极小的极化和长达1600h的循环寿命。即使在6.0 mAh cm-2(锂利用率高达75%),也表现出减小的极化和600h的循环寿命。在液态和固态全电池中也表现出了提升的循环稳定性。

本文要点

要点一:自蔓延现象及机理研究
图1. 融锂过程中的光学照片

图2. (a-c)Cu,CuO和Cu2+1O结合能,(d)自蔓延过程结构变化的SEM(I反应后,II反应中,III未反应)

图3. 自蔓延法制备三维锂负极示意图。
自蔓延法来制备低负载的三维Cu/Li锂负极。
首先,熔融态金属锂与铜网表面的亲锂氧化层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促进表面层的重构并吸附一定量锂。将铜网提离加热源后,吸附的锂并继续与未反应的氧化层反应,在连续的化学反应和毛细作用下,产生自蔓延过程实现三维锂负极设计。

要点二:简单的制备方法
图4. 热处理后CuO-Cu相关表征。(a)的SEM图,(b)断面处Mapping表征,(c)HRTEM图,(d) XRD,(d)XPS,(e)Cu/Li柔性复合光学照片
通过简单的空气中500度加热1h加热处理,在铜网表面制备有多孔结构组成的亲锂氧化层。

要点三:可调控的负载量及三维结构
图5.(a)三维锂负极制备示意图,(b)原始铜网SEM,(c)热处理后CuO-Cu的SEM,(d)8.0 mAh cm-2低负载量Cu/Li的SEM,(e)12.0 mAh cm-2负载量Cu/Li的SEM,(f)24.0 mAh cm-2高负载量Cu/Li的SEM。
从原料铜网到Cu/Li复合材料的制备,均能保持其三维网状结构。同时,通过控制锂与氧化铜的反应时间,可以实现三种典型负载量和结构的三维锂负极。即:8mAh 8.0 mAh cm-2下,锂仅存在与铜网状结构表面;12mAh 8.0 mAh cm-2下,暴露部分基底骨架;24mAh 8.0 mAh cm-2下,锂完全覆盖三维基底。低负载量锂更能发挥三维基底的结构特点,从而来改善锂沉积行为。

要点四: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图6. (a)1.0 mA cm-2, 1.0 mAh cm-2对称循环测试,(b)1.0 mA cm-2, 6.0 mAh cm-2对称循环测试,(c)5.0 mA cm-2, 1.0 mAh cm-2对称循环测试,(d)熔融法制备三维锂负极的对比图,(e)全电池循环稳定性测试
Cu/Li对称电池在1.0 mA cm-2, 1.0 mAh cm-2条件下,能够稳定循环1600h以上;5.0 mA cm-2, 1.0 mAh cm-2条件下也能稳定循环60h(150圈)以上。
最重要的是,在1.0 mA cm-2, 6.0 mAh cm-2(锂利用率高达75%)条件下,也能稳定循环600h以上。相比其他熔融法制备三维锂负极,在负载量和利用率方便都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

文章链接

Self-Propagating Enabling High Lithium Metal Utilization Ratio Composite Anode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4546





北京大学AM:固态钾钠锂电池中氟化碳正极的作用机理及结构演变10篇顶刊!人工SEI、富镍正极、离子液体电解质、锂硫电池、硅纳米线等最新研究成果【电磁振动试验台】模拟振动环境,检测电池的耐震性像药物一样缓释驱动,超稳定SEI助力硫基固态电池|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温兆银AEM


我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