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大学张波/彭慧胜教授Angew:W掺杂调节NiOx电荷分布助力尿素电催化氧化

新威 2022-09-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新电源 Author 苒苒笃行



【研究背景】

CO2的电还原(CO2R)可以生产多种增值化学品,包括一氧化碳(CO),甲酸盐,甲烷,甲醇和乙烯。然而这些电解装置的能量效率受到热力学缓慢的阳极氧析出半反应(OER)的限制。对CO2电解装置整体的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其电量消耗的92.8%来自OER。因此需要开发替代性阳极反应,从根本上降低能量消耗并促进其实际应用。

尿素氧化反应(UOR)仅需要0.37 V的热力学势能,大大低于OER(1.23 V)的热力学势能,可以节省70%的能源。因此使用热力学更有利的UOR代替OER是一种有效提高电化学装置整体能量转换效率的方法。

然而,UOR固有的反应动力学缓慢,涉及六电子转移过程和中间体的多次生成/脱附,使得合适的电催化剂设计更为复杂。有研究表明过渡金属镍(Ni)基化合物对UOR的催化活性高于其他金属化合物,其中Ni3+(NiOOH)是催化活性位点。但由于中间体COO*在Ni3+位点上的强吸附作用,这些UOR催化剂的活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可以通过调节Ni3+位点的电子结构来构建具有高UOR固有活性的催化位点。众所周知,高价态的铬(Cr),钼(Mo),钨(W)和钒(V)可以作为掺杂元素来调节催化剂的电子结构。

【成果介绍】

鉴于此,复旦大学张波和彭慧胜教授成功制备了W掺杂的Ni基催化剂应用于UOR中,在1 M KOH和0.33 M尿素中,在1.6 V vs. RHE的电压下的电流密度达到了创纪录的440 mA cm-2。原位X射线近边缘结构(XANES)吸收表明其优异的性能来源于外层电子从Ni原子转移至相邻的W原子。在CO2电解槽中将UOR与阴极CO2R耦联,相比与和OER耦联的电池电压下降了370 mV。


【研究亮点】

1. 开发了一种钨(W)掺杂的镍(Ni)基催化剂(Ni-WOx),该催化剂对UOR具有优异的活性。

2. Ni WOx催化剂表现出创纪录的UOR快速反应动力学(在1.6 V电压下电流密度为440 mA·cm-2)和0.11 s-1的高周转频率(TOF),是无W掺杂催化剂TOF的4.8倍。

3. 电化学研究,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W掺杂可以调节Ni原子的局部电荷分布,形成具有较高活性的Ni3+位点,从而加速界面催化反应。

4.将Ni-WOx集成到H型CO2电解槽中时,电池电压降低至2.16 V,同时对一氧化碳的法拉第效率约为98%。

【图文介绍】

1. Ni-WOx催化剂的合成和表征


图1. (a) Ni-WOx催化剂合成过程的示意图。(b) Ni-WOx的SEM图像。(c) Ni-WOx的HRTEM图像和相应的晶格间距。(d-g) Ni-WOx中Ni,W和O的HRTEM和相应的EDS结果。

Ni-W二元预催化剂是通过简单的两步法(图1a)制备的,即共沉淀和随后的氢气/氩气中退火(550 ℃,H2:Ar = 5:95)合成的。在1 M KOH中以1.1 V-1.6 V的电位进行电化学活化后获得了Ni-WOx电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表明Ni-WOx具有平均尺寸为100 nm的纳米球(图1b)。高分辨TEM(图1c)表明Ni-WOx样品中的晶格间距增大为0.214 nm,大于NiO的(200)平面晶格间距(0.209 nm),证明了W掺入了NiO晶格中,并扩大了其原始晶格间距。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表明Ni,W和O均匀分布于Ni-WOx中(图1d-g)。

2. 电催化UOR性能

图2. (a) 在含有/不含0.33 M尿素的1 M KOH中Ni-WOx的极化曲线。插图是OER和UOR的动力学示意图。(b) Ni-WOx,NiOx,WO2和泡沫镍的UOR极化曲线。(c) Ni-WOx,NiOx的Tafel图。(d) Ni-WOx和NiOx的比活性(ECSA归一化电流密度,左)和TOF(右)。(e) 在1 M KOH和0.33 M尿素中,Ni-WOx在100 mA·cm-2恒定电流密度下的计时安培曲线。

在标准的三电极电化学池中测试了一系列Ni-WOx的UOR催化性能。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在含0.33 M尿素的1 M KOH和1 M KOH中分别评估了Ni-WOx的OER和UOR活性。如图2a所示,在催化UOR时,Ni-WOx需要1.40 V的电压来驱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与OER相比,电压减小了273 mV,这表明UOR比OER具有更低的过电位(图2a插图)。如图2b所示,UOR达到100 mA·cm-2所需的电位Ni-WOx比NiOx低80 mV,表明W掺杂的Ni位点对UOR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WO2和泡沫Ni显示出低的电流密度,表明W位点和基底在UOR中的活性可忽略不计。而且,Ni-WOx催化剂在1.6 V(440 mA·cm-2)下的电流密度明显高于NiOx催化剂的电流密度(182 mA·cm-2),表明Ni-WOx催化剂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如图2c所示, Ni-WOx的Tafel斜率约为39 mV dec-1,远低于NiOx的Tafel斜率(191 mV dec-1),证实了Ni-WOx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

为了评估这些催化剂的本征活性,作者计算了其TOF值。从图2d可以看出Ni-WOx的TOF(0.11 s-1)是NiOx(0.023 s-1)的4.8倍。此外,在1.6 V时Ni-WOx催化剂的比活度(ECSA归一化电流密度),质量活度(负载质量归一化电流密度)和BET归一化活性分别是NiOx的1.4倍,2.4倍和1.1倍(图2d),表明Ni-WOx比NiOx具有更高的本征活性。稳定性也是评估电催化剂的长期UOR活性的关键参数。在100 mA·cm-2的恒定电流密度下进行计时电流测试,其电压在10 h内始终维持在约1.42 V,表明Ni-WOx催化剂优异的稳定性。

 3. Ni-WOx和NiOx的电子结构分析

图3. (a) Ni-WOx的W L3边缘XANES光谱。(b) Ni-WOx(五角星)的白线位置与正式d带空穴数的函数关系。(c) Ni-WOx的k2-权重EXAFS光谱的W L3边缘傅立叶变换图。(d) 分别针对Ni-WOx-1.6 V和NiOx-1.6 V的Ni K边 XANES光谱。(e,f) 反应后Ni-WOx和NiOx的高分辨率Ni 2p XPS光谱。(g) 通过DFT计算得出的Ni-WOx的电荷密度差图。

为了进一步了解UOR催化剂过程中W的掺入在原子级水平上的影响,作者利用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XA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来表征Ni-WOx和NiOx 的电子结构和配位结构 。在不同电势下Ni-WOx的W L3 XANES(图3a)显示,吸收阈值在1.6 V处显示出向较低能量的转移,表明在W原子上d带占据态增加。此外,Ni-WOx样品中白线位置的W与d带空穴数的关系(图3b)表明,施加电势后d轨道上的电子数增加了,电子从相邻的Ni原子转移到W原子。W周围的局部结构和配位情况由EXAFS确定(图3c)。在〜2.52 Å处仅有Ni-W峰,表明所有W原子都被邻近的Ni原子包围。

为了进一步研究掺入W后催化剂表面Ni3+活性位的形成过程,作者Ni-WOx和NiOx样品进行了XPS测试。在高分辨率Ni 2p光谱中(图3e和3f)856.3 eV和873.9 eV处的两个峰归属于Ni2+,857.8 eV和875.5 eV处的峰归属于Ni3+,来源于Ni-WOx化合物中Ni的氧化。值得注意的是,与NiOx相比,Ni-WOx表面上的Ni3+百分比更高,这表明与NiOx相比,Ni-WOx催化剂中形成的Ni3+活性中心更多,Ni的电子更易于转移到W上,使Ni的价态提高,表明W可以调控Ni的电子结构。因此Ni-WOx优异的电催化活性来源于W和Ni位点之间的最佳电荷分布,W原子可以吸引相邻Ni原子的电子并促进Ni3+活性位的形成,从而加速UOR。

   为了解W和Ni原子之间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在加速UOR过程中的优势,作者对W和Ni原子之间的电荷差进行了计算(图3g)。W掺杂和未掺杂催化剂之间的电荷差表明W掺杂导致电子从Ni转移到W,使得Ni原子的氧化态增加。当Ni-WOx催化剂表面发生UOR时,羰基(C = O)的“吸电子”基团会在负电荷区吸附,而氨基(-NH2)的“供电子”基团会在正电荷区吸附,有利于尿素分子的分解。因此,由W调节的表面电荷分布有助于提高UOR活性和加速UOR动力学。

4.UOR与CO2R串联测试

 图4. (a) UOR // CO2R电解系统的示意图。(b) 在具有和不具有0.33 M尿素的1 M KOH的极化曲线。(c) 用阳极Ni-WOx电极和阴极Ag NPs电极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获得的电池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以及从析出的CO的色谱法测量得到的相应的法拉第效率。

在图4a给出了串联电解槽的示意图。为了对比,使用了包含和不包含0.33 M尿素的1 M KOH作为电解质。极化曲线证实了UOR降低电池电势的优势(图4b)。尿素的电氧化加上CO2的电还原使得电池电压(2.16 V)显著降低,可以驱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的同时生成CO以及尿素分解,这比使用OER作为阳极反应的系统的电压降低了370 mV,可节省15%的能量。

【小结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高价W的引入如何影响Ni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以及对UOR催化活性的提升。Ni WOx催化剂具有创纪录的UOR快速反应动力学和高的TOF,将Ni-WOx集成到H型CO2电解槽中时,电池电压降低至2.16 V,同时对CO的法拉第效率约为98%。相较于传统的OER半反应,采用UOR可以节省15%的能量。该工作也为CO2电还原的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信息】

题目:Regulating the local charge distribution of Ni active sites for urea oxidation reaction. (Angew. Chem. Int. Ed.,2021, DOI: 10.1002/anie.202100610)

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00610





电池材料科研达人| 88年博后小姐姐师从传奇诺奖得主,回国即任211名校博导崔屹最新Nano Letters:可工业化生产的高阻燃性复合隔膜多款台式真空干燥箱,专为热敏性、易分解和易氧化物质设计孙学良:BMS设计的重要参数!60 Ah锂电池大软包内部微短研究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